(深度好文)“大话红楼”是指什么?
(深度好文)“大话红楼”是指什么?
今天是中秋节,先祝福大家中秋节快乐,虽然受疫情影响,阖家团圆成了奢侈,但还是想道一声祝福。
今天,我们决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大话红楼”——用最平实的语言红楼梦道家思想,来分享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并尝试将这本“天书”嵌套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去进一步消化《红楼梦》,也进一步消化生活本身。
你可能会好奇(深度好文)“大话红楼”是指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原因有三:
首先,读《红楼梦》就是在读我们每个人的一生。《红楼梦》塑造了数百个人物,有的有名有姓,有的籍籍无名,不论如何,总有若干生命形态会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面镜子,而且不同生命阶段的感悟与境界,通过儒道释三种并行不悖的文化一一呈现。
白先勇在《细读红楼梦》里曾说过,“年轻的时候大家都是入世哲学,儒家那一套,要求功名利禄。到了中年,大概受了些挫折,于是道家就来了,点你一下,有所醒悟。到了最后,要超脱人生境界的时候,佛家就来了。所以过去的中国人,从儒道释,大致都经历这么三个阶段,有意思的是这三个阶段并不冲突。在同一个人身上红楼梦道家思想,这三样哲学都有。所以中国人既出世又入世的态度,常常造成整个文化的一种紧张。”
其次,读《红楼梦》能让我们学会包容,成为不狭隘的人。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每天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人们看似可以接收到海量信息,但人们却变得越来越偏激和狭隘,只能看见或是只愿意看见自己愿意相信的那部分信息,越来越不愿意花时间尝试理解他人,信息茧房问题愈发突出。
《红楼梦》却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比如贾政这样的“大家长”身上,既有儒家传统追求秩序的教条,也有哀叹下一代命运走向的动情时刻;比如刘姥姥身上,既有为了活下去讨好贾府上上下下的市侩,也有扎根于土地之上的无穷韧性与内在生命力量;比如不起眼的赵姨娘身上,既有出身低贱作为妾的卑微,也有女不认儿上不得台面的无可奈何。当这些所有的生命形态走到生命终点时,并没有什么区别,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留下的,只是看过生命不同受苦的形式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
最后红楼梦道家思想,《红楼梦》是治好我们精神内耗的良药。前段时间,《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刷屏,但一番热闹过后,很快又被新的热点盖过。这几天《隐入尘烟》引发观影热潮,又有人说“马老四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同样是衰败的乡村,同样是大时代里的小人物,“二舅”治不好我们的精神内耗,《隐入尘烟》里如尘埃般不足挂齿的马有铁和曹贵英,对人们的精神抚慰也是稍瞬即逝的。因为说到底,人人致敬“二舅”,人人感动于有铁和贵英的土味爱情,却并没有人想真正成为他们。
《红楼梦》对人们的精神抚慰却是持久的,不会稍纵即逝(深度好文)“大话红楼”是指什么?,更不会流于表面。它将血淋淋的现实撕开来给人们看,“闹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同时也让我们在林黛玉身上看到另一种超凡脱俗,不盲从、不屈服,坚守本心,也让我们在贾宝玉身上看到一花一木自有其生命的形态,它们像人一样,会在春去秋来的四季轮回中绽放与凋零。《红楼梦》告诉我们:谁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眼见的万物,都值得被看见、被欣赏、被赋予意义。
既然决定了,那就做吧。
随便看看
- 2024-07-04红楼梦: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人生如梦的悲凉之雾
- 2024-05-11嘉德秋拍预览|《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 2024-05-04慈世堂:房屋朝向风水禁忌,你知道吗?
- 2024-05-04什么样的户型才是不好户型,了解污秽之气
- 2024-04-14佛家与道家的思想 《红楼梦》的一个最底层面——王国维
- 2024-03-292017年红楼梦国图系列讲座:张平仁(四)
- 2024-03-28曹雪芹借十二个女性形象的塑造,全面反思中国文化命运
- 2024-03-28《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原形”——女娲补天
- 2024-01-02东风汽车股份无人驾驶智慧物流平台焕新战略发布会
- 2023-07-17贾宝玉稚气未脱,然而别人眼里却已不再只是一个小孩子
- 2023-07-17浅谈几处关于《红楼梦》中道家思想的体现
- 2023-07-11(李向东)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红楼梦
- 2023-07-04贾宝玉薛宝钗《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宝玉悟了禅机
- 2023-07-04《红楼梦》:不读书就流于市俗了
- 2023-07-04《董梅红楼梦讲义》: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 2023-07-04《庄子》中的“逍遥游”篇
- 2023-06-11:儒释道三家的伦理思想和宗教智慧
- 2023-06-11风水堂:三教合一思想的启示
- 2023-05-09《红楼梦》因缘果报的内涵及其在小说中体现
- 2023-05-05《红楼梦》中的“翼然亭”、“泻于两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