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与西方的分析思维和影响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与西方的分析思维和影响

第三节儒家和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核心,其主流是与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的历史状况和文化特点相适应的,并给予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有儒、道两家,特别是儒家哲学,它渗透到古代中国社会和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并成为影响和塑造历史演变的重要精神因素。儒学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正宗,既是中国传统社会状况的反映,也是传统思想观念之正统,故这里主要从儒家思想来谈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特点来看,中国哲学传统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思维方式,与西方的分析思维方式不同。整体思维方式是一元的,而分析思维方式是二元或多元的。具体表现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重整体而不重个体,重视国家、宗族、家族,而不是重个人。重视宗法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重礼教、德治、伦理;而不是重人际竞争与斗争、法治、法律。强调宗法社会整体利益至上,讲个人对家族、国家(大家族)的不可推卸的义务与责任,而忽视个人的权利与个性自由。赞成人性本善,而非人性本恶。由此在国家治理上是人治、德治,而非法治。

在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界关系上道家文化的基本思想,儒、道都主张主客一元,而非主客二分;讲天人一体,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而非征服自然;是既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又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宋明儒者更是提倡“天下犹一家道家文化的基本思想,中国犹一人”以至“万物一体”的个人与社会、自然界浑然一体的大我境界。儒、道的天人一体观点使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朴素的生态保护观念。所以中国文化传统是以整体为本位,与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不同。

上述儒家思想特点,影响到中国古代传统上不是法治社会,而是提倡德治,讲宗法伦理关系。重视宗法等级制社会结构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崇尚安贫乐道,满足于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不是讲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不提倡追求金钱和过高的物质生活享受。政治上追求国家“大一统”,反对分裂局面,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版图辽阔人口众多的强盛统一国家。在统治方面注重制礼作乐,推行仁义礼教,崇尚贤者的人治德政。在治国方略上,历史上多采取儒道互补,阳儒阴法,一刚一柔,一显一隐,体现和而不同的原则,以达到有效治国之目的。

这些特点影响到中国传统的法制文化上,法律以国家、家族为本位,而不以个人、个体家庭为本位;重公权轻私权,重刑事轻民事;又表现为中国古代法典中各部门法都结合在一起,没有分门别类地独立出来。司法由行政长官兼理,司法没有独立性。社会上重视调解息讼,而人们的诉讼权利观念薄弱。

由于中国传统观念不追求征服自然,不追求高度的物质享受,因此不注重自然界的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与西方的分析思维和影响,又由于整体思维方式有见于全局而忽略细节的特点,使中国古代没能自己发展出近代的实证科学来。相反,哲学比较发达,尤其是人生观哲学和道德哲学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儒学以伦理为中心,以如何做人处世为根本学问。儒家的价值取向以现实的人生和社会为目标,不以彼岸世界、天国的幸福为目的。儒学具有宗教的功能而本身非宗教。由此造成了中国社会中大众宗教心理薄弱,以及宗教宽容等文化特点。

儒家崇尚个人生命的道德价值,这对于古代中国社会重精神文明、重伦理道德的社会风尚起了很大作用。中国人重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重世俗人道而轻宗教神道,遵循适中不偏的中庸之道,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中国人做人处世的信念有重要影响。上述种种情况造成了中国传统社会重精神文明、重人治、重人文精神、不重物质文明、不重法治、缺乏科学精神、宗教气氛不浓等诸历史文化特点。

传统哲学的特点反映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由于儒道两家皆以和谐为理想境界,追求内心和谐,以至天人和谐。这反映到传统的文学艺术审美标准上,以和谐为美,主张中和之美。

整体思维方式也体现在传统医学上,中医视人体为一有机联系的整体,故不赞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方法,而是从人体有机联系整体的角度医治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与西方的分析思维和影响,注重治本。

儒家的仁学是一种高尚仁爱的人生价值观,在历史上曾培育出大批仁人志士、明理君子,

造就了中国古代社会高度的精神文明,也是一份民族的宝贵精神遗产。而儒家的礼学也曾使中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但礼学中有较多的糟粕,后来更流为僵化的教条道家文化的基本思想,甚至成为压制人性、个性的“以理杀人”、“吃人礼教”。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主要对象。封建主义的三纲、名教、天理人欲之辨是儒学中的僵死部分,应当予以剔除。儒家伦理的三纲,具有明显的封建、宗法、专制性质。而其他伦理道德例如忠、孝、节、义四德,虽各有其部分的合理成分,但也产生了要求愚忠、愚孝、妇女节烈等严重流弊,在历史上起了恶劣的影响,其流弊也属于必须加以剔除的糟粕之列。

孔子提出“修己以安百姓”,儒家虽重视道德修养与践履,有经世济民之务。但对此理解过分狭窄,只是局限于政治与道德的范围之内,轻视实际的农工商技艺,孔子就主张“君子不器”。这对于造就社会中百业人才不利,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其他诸如重义轻利,以读书或步入仕途为高,而轻视经商等传统观念,都不利于社会的经济发展。

儒家的整体主义以家族为依托,讲究亲亲,影响到中国文化中重视家族亲缘人情关系,这既有其讲究亲情之利,亦有其任人唯亲讲究裙带关系之弊。特别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社会形成的儒家家族主义传统虽或有利于形成企业的团队精神,但无疑家族主义是一种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在经济生活中其弊更大于利,这也是上世纪末在东亚发生的金融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之一。

鉴于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影响的二重性,我们应当采取弘扬其有价值的精华,而剔除其陈腐糟粕的全面而正确的态度。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