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历史影响

宋明理学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历史影响

“格物致知”思想的前提是:“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要把握“理”,就需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 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去认识、探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根据这一理论,规律、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 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人们思想中是否有先天存在的“理”(或“真知”) * * * *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道家思想文化,它与佛、道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主干。 知识回顾: 宋明以前,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以孔孟之学为其学说基点 秦始皇为巩固政权,在思想文化领域打击儒家,甚至走到“焚书坑儒”的极端 汉武帝时,经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由民间学说变为官方意识,一举获得“独尊”地位,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被制度化了。 魏晋时,在玄学、佛教思想的冲击下,儒学一度衰弱,玄学的发展道家思想文化,标志儒道进一步合流。 宋代,儒学吸取佛、道思想,更加完善和哲理化,发展到理学阶段,明代掀起高潮。这是封建社会后期孕育发展起来的“新儒家”。 什么是理学?为什么会兴起?它与孔孟之学有什么不同?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课标解读:宋明理学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历史影响。 一、背景: 龙门石窟 白马寺 一、背景: 道家神仙 一、背景: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魏晋南北朝) 2.“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唐宋) 处处留痕——三教合一 泰山红门宫孙悟空材料:唐李白曾经隐居深山一心炼丹; 号称“诗佛”的王维亦官亦隐; 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 柳宗元、刘禹锡还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历程。 思考:这反映出唐朝在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现象? 一、历史背景: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危机直接原因:佛、道传播主要原因:社会大动乱,儒学本身 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不适应当时社会环境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潮流 3.儒学更新,深受佛、道哲学影响一、历史背景: 二、宋明理学: 1、“理学”的概念: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佛 儒(根本) (目的) 2、主要流派 程朱 理学 陆王 心学 陆 九 渊 王 守 仁 程 颐 朱 熹 程 颢 世界本原——理 朱熹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

材料二:其(理)张之为三纲宋明理学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历史影响,其纪之为五常。 材料三:诚意、正心、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 请概括: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它反映于哪些领域? (一)程朱理学 ①宇宙观: 社会——儒家伦理道德人——人性 二、宋明理学: 思考:“格物致知”与今天的“实践出真知”有何不同? ②把握“理”的方法 材料一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 材料二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朱子语类》 格物致知:格物,接触事物;致知,获得知识 简单理解就是通过实践、学习以明“理”。 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 格物:穷究,研究, 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 ---“格物致知” 二、宋明理学: ③主张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 三纲五常 材料1: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存天理。”——朱熹 材料2:问:“人或有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答曰: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 思考:朱熹对天礼和人欲关系的看法是什么?在这一方面,作者提出了什么思想主张? 二、宋明理学: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格物致知三纲五常 二十四孝故事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

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世界本原——理 社会——儒家伦理道德人——人性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世界——理 社会——儒家伦理道德 人——人性 格物致知三纲五常 二十四孝故事恣蚊饱血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二、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世界——理 社会——儒家伦理道德 人——人性 格物致知三纲五常 二十四孝故事郭巨埋儿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会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挖坑时宋明理学的形成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历史影响,在地下忽见一坛黄金,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 明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发展 实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①宇宙观:“理”是世界的本原 ②认识论: “格物致知” ③伦理观:主张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一)程朱理学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主要 思想 二、宋明理学: 以此证明一切封建的道德教条都是人心所固有的,是永恒不变的。

为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2)获取“理”的方法: “六经皆我注脚” “发明本心” 进行内心反省 (1)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 (二)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主要思想 “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二、宋明理学: (1)“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获取“理”的方法: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请思考:王守仁认为怎样可以成为圣人? 2.王守仁心学的主要内容:观察视角一:谁可成圣人 “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满街人都是圣人。” 二、宋明理学: 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内心反省 陆:发明本心 王:致良知 (二)陆王心学 宇宙观: 认识论: 二、宋明理学: 马上爬上书架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 。 应该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 加深理解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差别 陆王心学代表 程朱理学代表 “敌机来了”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共同点:1、内容相同: 2、影响相同: A、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道家思想文化,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

B、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影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两者的最大区别)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