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2021年10月12日,我国正式公布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武夷山榜上有名,成为我国唯一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这是武夷山继1979年被国务院列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1982年获国务院批准设立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后朱熹理学文化,再次获得的首批国字金牌。

武夷山不仅是一处最具原真性、完整性的生命绿洲,一片蕴藏在天地间神秘的生态遗存;更是我国文化和自然世代传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笔者有幸因“知青”而与武夷山结缘,现将昔日镜头中的光影资料,整理出来与大家分批共享。

三,“道南理窟” 朱子理学文化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武夷山是一处被保存了12个多世纪的景观。……包括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汉城遗址、大量的寺庙和与公元11世纪产生的朱子理学相关的书院遗址。是中国朱子理学的摇篮,被儒家称为“闽邦邹鲁”“道南理窟”。历史学家评价:“东周有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武夷山是世界研究朱子理学乃至东方文化的基地。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朱子理学文化发源地的武夷山(摄于2020年8月)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武夷山“道南理窟”磨崖石刻 (摄于80年代)

A,朱子理学遗迹

理学巨儒朱熹在武夷山结庐讲学,倡道东南,生活长达近半个世纪。朱熹及其前人、同仁、门人、后人在武夷山的活动,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存,成为武夷山朱子理学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朱熹的老师刘子翚隐居武夷山,研习学术的“冲佑观”(摄于80年代初)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空中俯瞰武夷山最古老的宫观—武夷宫(摄于90年代初)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朱熹常随老师刘子翚讲学郊游的水帘洞“三贤祠”遗址(摄于80年代)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首开武夷山理学先河的游酢,在云窝筑的“水云寮”遗迹(摄于2019年)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1115年官方为江贽在云窝研习理学建的“叔圭精舍”遗址(摄于80年代)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福建省的文物瑰宝—朱熹撰写并手书的“刘公神道碑”(摄于80年代初)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朱熹九曲溪五曲手迹“逝者如斯”摩崖石刻(摄于80年代)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朱熹筹建武夷精舍时寄居的平林渡及手书“小九曲”石刻(摄于80年代)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明朝理学家陈省著书讲学的云窝幼溪草庐遗址(摄于2005年)

B,理学名山 “闽邦邹鲁”

朱子理学在武夷山的形成与传播,把武夷山推向文化鼎盛时期,成为“闽邦邹鲁”、“道南理窟”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山。

武夷精舍(又称紫阳书院、武夷书院、朱文公祠等),由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于1183年创建。朱熹在此讲学8年朱熹理学文化“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完成《四书章句集注》等一系列著作。历史上的武夷精舍屡毁屡建,如今的武夷精舍是2000年按清代“武夷精舍图”朱熹理学文化,在原址重建并辟为以纪念朱熹为主题的纪念馆。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原址上重建后的武夷精舍山门与朱熹塑像(摄于2005年)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空中俯瞰重建前的武夷精舍遗址(摄于90年代初)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重建中的武夷精舍遗迹(摄于1999年)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重建后精心保留着当年的两堵20多米长土墙(摄于2019年)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原址上重建后的武夷精舍(摄于2019年)

冲佑万年宫,初建于唐朝天宝年间,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观。许多著名学者、理学家如刘子翚、辛弃疾、陆游等都在冲佑观任祠官,朱熹在此地任主管4年。1989年修复后设为朱熹纪念馆,2001年朱熹纪念馆迁往武夷精舍后,此宫改为武夷春秋馆、柳永纪念馆。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重建后设为朱熹纪念馆的武夷宫(摄于1989年)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改为武夷春秋馆的武夷宫(摄于2021年)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武夷宫三靖殿整修中的柳永纪念馆(摄于2021年)

C,贯通古今、远播海外

武夷山的灵山秀水,是程朱理学研究、发展、传播的中心。在朱熹的影响下,四方学子接踵而来。伴随改革开放的进程,武夷山相继成立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举办朱子学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活动。以朱熹为代表的朱子理学的研究与世界的交往活动,日趋频繁活跃。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朱熹考察团在五夫考察(摄于1986年3月)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台湾学者陈大络与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交流“朱子学”的研究(摄于1989年)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主席巴尔科夫人参访朱熹纪念馆(摄于1990年9月)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十八国外交使节参访朱熹纪念馆(摄于1990年10月)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韩国朱子后裔参访朱熹纪念馆(摄于1990年10月)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陈荣捷参访朱熹纪念馆(摄于1990年10月)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1990年10月“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纪念朱子诞辰8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在朱熹纪念馆举行

“道南理窟”朱子理学文化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1990年10月,纪念朱子诞辰860周年暨国际学术会议代表在五夫实地考察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