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第26代裔孙、香港朱子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朱熹第26代裔孙、香港朱子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朱熹第26代裔孙、香港朱子文化交流协会会长

朱向:

福建省政协常委,朱熹第26代裔孙、香港朱子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自2008年开始,致力参与以“走朱子之路”为主题的两岸及港澳地区研习交流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并倾力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给青年学生带来什么?

“能给他们带来阳光、营养与智慧。当前,不少青年学生开始‘热捧’文创产品,街头巷尾的‘汉服控’青年也赢得不少回头率……走近他们,读懂他们朱熹理学文化,你会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正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改变青年学生什么?

“能在他们心中种下自信、向上的种子。无论将来他们成为科学家、艺术家,还是公务员、人民教师、公司职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品格、精神观念和思想文化,都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与认知,福建省政协常委、朱熹第26代裔孙、香港朱子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朱向全身心投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业。如今,一晃10多年过去了,再次望向手中上百份港澳台青年学生赴闽开展中华文化交流活动后寄来的心得感悟信件,他不由百感交集。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说话稳重、走姿从容、吃饭端正……朱向给很多人的印象是温润如玉、谦谦君子,甚至还有些可爱。

“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接受记者访谈时,他还能“摇头晃脑”地一字不差将《朱子家训》背诵下来。

朱熹,集孔孟以来儒学之大成而创立朱子理学,与孔子一道,垒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座高峰,被誉为“北有孔子,南有朱熹”。他一生七十余载,在闽北度过了62年的漫长岁月,并在武夷山、建阳、政和、建瓯、延平等地成长学习、著述讲学、立说授徒,影响远播东南亚和欧美等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美好的,也是有用的。”朱向从小就随父母严格学习朱子文化。“小时候晨起朱熹理学文化,我们每天要端坐在家中木桌前,一字字诵读《朱子家训》。每天一名篇、一名句,都是必修功课。”

传统文化如影随形般影响着朱家的每个孩子。在372字的《朱子家训》里,朱向一直对“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这句话情有独钟,引为座右铭。他认为,对有知识素养的人要敬重,对有困难的人要帮助,这些都是做人的本分。

十年如一日,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出身名门,但朱向从不以此自居。在他看来,这不是一个符号、一个名头,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我们传承弘扬的不仅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业,更是一份对文化、对社会的责任。”

对朱向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件事,是7岁那年的开笔礼。

《朱子家礼》中记载的中国古代礼仪包括通礼、开笔礼、成人礼、婚礼、祭祀典礼等等。“我们常看见学堂上,儿童额头点朱砂,就是开笔礼,意为‘点朱启智’。”朱向说,当年他还要书写“人”字,“一撇一捺,做一个正直的人,只有人做好了,在社会上才能成为顶天立地的人,报效祖国。”

2010年10月22日,农历九月十五,是朱子诞辰880周年,也是对朱向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件事。

彼时,两岸朱子后裔齐聚朱子出生地福建尤溪,参加盛大祭祀典礼。“从五夫镇的紫阳楼走来,走进兴贤古街、朱子巷、考亭书院……我们循着祖辈的生活脉络,一同寻找文化的痕迹。”回忆初次前往朱子故里的情形,朱向不由得哽咽。他激动地说,原来文化是有生命力的,在共同的文化根源、共同的文化认知里,我们轻易有着共同的震撼与骄傲。

那一刻,他明白了父亲心中装着的土地与情怀是何模样。

那一刻,故乡的概念在朱向心底,疯长起来。

他说,就那么几天旅程,只要一出门,四周人说的都是熟悉的乡音,举手投足都是和自己一样的生活习惯,“我更加坚信,朱子文化交流对于两岸及港澳地区人民思想文化的沟通无障碍。”

此后,九届海峡两岸“走朱子之路”研习营、四届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年复一年,朱向踏实地组织、策划全球中华传统文化交流交往活动,越是专注越是停不下来了,真应了朱子名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文化有一种向上的力量,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将激发每个人去发挥自己的力量,把民族的力量也充分凝聚起来。”朱向说。

根植文化育后生

一座千年古镇,为什么能令许多访客心驰神往、激情感慨;一条研学线路,为什么会令一个个青年学生不知疲倦、精神亢奋参与其间?

今年7月20日,虽受疫情影响,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联合香港朱子文化交流协会还是如期以“线上+线下”的方式,成功举办了第四届港澳台大学生“走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

于一条“网线”上,来自十几所高校的200多名青年学生,在“云端”沿着朱子入闽、出生、成长、讲学、著述、终老环环连接的“朱子之路”,通过现场视频连线、观看直播讲座、线上研学旅行等形式,在仿效理学家“游学”中,渐悟全球化视野中的“朱子学”。

“走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则缘于朱向2015年的一件提案。

2008年,朱向参与组织策划的海峡两岸“走朱子之路”研习营,至今已举办九届,逐渐成为闽台文化交流史上一件有影响的盛事。“2013年,我有幸成为一名福建省政协委员,开始有了更多沟通渠道,更多交流平台。”

“我也开始意识到,将有一个更高、更大的平台去推动朱子文化的传播。”朱向告诉记者,经过一年多的调研,他自2014年提交《让“走朱子之路”成为两岸三地青年学生文化交流的品牌》提案后,于2015年又提交了《把“走朱子之路”活动纳入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重点项目》提案,建议成立省一级协调机构,结合两岸朱子学研究协会等民间团体,共同规划打造“朱子之路”线路图,形成以朱子文化遗迹为主的“朝祭观光之旅”。

随后,朱向的这件提案很快得到福建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旅游局的回复,一致认为“走朱子之路”活动对唤起港澳台青年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积极意义,并表示将进一步开展好“走朱子之路”活动,打造朱子文化品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如何在更高层面推动“走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让活动能够越走越“远”、越走越“长”?朱向与不少参与提案办理的同志,不约而同想到了——福建省政协。

2017年,在福建省政协的多方推动下,首届“八闽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夏令营活动启动,取得了很好的反响;2018年,首届港澳大学生“走朱子文化之路”研习营活动再启动,使港澳青少年充分感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纷纷发来感悟心得……

此后,“走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一步步构成了如今闽港澳台青年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交流新平台,受到广泛好评,被称之为“传承文化之旅”和“心灵契合之旅”。同时,也成为福建省政协港澳台工作的亮点和品牌。

深情尔尔,源于热爱。

朱向讲述最多的,还有福建省政协主席崔玉英的鼓励。

“崔主席多次批示和指示要把这项有意义的文化交流活动,办出特色,创出品牌,并多次在政协工作报告中赞许此项活动。”他激动地说。

在研习营活动中,朱向总是被感动。

“朱老师带着我们在此相聚学习,我们深刻感悟朱子理学精髓,为修身立志、治国平家、人生幸福提供精神文化引导。”

“正如朱子所言,为学须先立志。我们定将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大业中贡献青春力量。”

……

心追往圣,聚同化异。一届又一届,在青年学生身上,朱向看到的是一种敬畏、一种德行、一种守护……

情牵履职总是诗

虽然看起来略为严肃,实际上,朱向是个感情很细腻的人,十分念旧。哪怕是十多年前的文稿书籍,都被他一一妥善收藏,分门别类码放整齐。

不得不说朱熹第26代裔孙、香港朱子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对重情的人而言朱熹理学文化,过往经历就像一位老友,能帮他总结过去,也能让他展望未来。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在朱向看来,离不开责任与担当。站在政协委员的立场,他希望,通过建言献策,“让国家变得更好”。

在今年1月上旬召开的福建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期间,朱向又提交了一件为传承朱子文化鼓与呼的提案。

作为一名“老政协”,仅从2016年到2020年,他已先后提交了《推动闽台朱子文化交流,增进两岸青少年思想聚同》《把福建书院文化打造成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平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鼓励港澳台师生来闽开展中华文化交流》等提案,均得到相关部门的较好答复落实。

今时今日,他的建言愈加成熟。

今年初,在调研中,针对如何进一步发挥朱子文化对港澳台青少年融合的影响力?朱向继续呼吁,要持之以恒举办“走朱子之路”研习营活动,将其打造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活动品牌。

朱向提出,要深化体验式交流,创新交流形式和内容,并加大活动的宣传力度,在尤溪、武夷山建立“朱子文化国学交流基地”,以“走朱子之路”研习活动为主题,结合参观考察、文化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深入了解八闽多元文化特色,打响八闽文化之旅活动品牌。

同时,他认为,活动应重在思想引领、增进共识,让青年学生亲见亲力亲为,感受朱子理学的深刻内涵,在互动交流中提升青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向心力。

“建议组织更多的青年参与‘走朱子之路’研习活动,通过与在闽学生的交流互动,进一步加深对八闽文化的了解”“要灵活运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形式,突出朱子文化主题,结合学习茶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丰富研习内容”……回首间,围绕朱子文化这个“老话题”,朱向已十余次踏上武夷山市,还利用的都是周末时间。

他笑言道,在一次次调研中,不知不觉,养成了一个习惯,凡事总要实地看个清楚、问个明白。“写提案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精心思考。”为此,他写的每一件提案都讲究“原汁原味”,在下笔前不先到实地转一转、听一听、看一看,“掰扯清楚”一番,无论如何是写不下去的。

谈及履职多年的心得时,朱向说:“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获!”他行走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且思且悟、且践且行、且鼓且呼,一路付出,一路收获。

如今,朱向的建言被多方采纳。2019年,福建全省高校共组织90批次近2000名闽港澳台学生参与国情实践活动;2020年,闽港行业青年交流活动也已开展7批,共有220名香港的士、速递、创科、教师等行业的基层一线青年参加了交流活动。

未来,福建省还将以朱子文化为主轴,聚焦青年社团和“首来族”两个重点,以“一节多点”的方式,发动各地团组织开展青年联欢节系列活动,促进两岸及港澳地区青年共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为有情,所以执着。当回头再看来时的路,那里到处是朱向现在的“注脚”。

访谈最后,记者不禁又忆起朱向最初的两个问题,或许朱熹第26代裔孙、香港朱子文化交流协会会长,赋予时间以意义,用传承让情怀落地,是他在坚守,却没有道破的初心。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1年10月19日8版)

记者:王惠兵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