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儒学的九个核心思想,你知道吗?
宣明:儒学的九个核心思想宣明:儒学的九个核心思想,你知道吗?,你知道吗?
宣明使:在中国,儒学成为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两千年封建王朝官方主流意识形态,人们的精神家园。它始于孔孟、兴于汉武、大成于唐宋。那么今天我们一同来看看,为什么会是儒学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而不是其他的学派占领中国文化大殿的宝座?
一是顺承的中国古文化的经脉。
一种学说的兴起,必然需要先贤古圣的理论和社会实践两根柱子作为支撑,才会具有权威性,并因此流传。儒学虽然被孔子创立,但却不是原初提出者。孔子因为向往西周繁盛之治,那时“大道通行”,他以一个学者严谨的态度观察研究周朝八百年历史,特别对周文、武、周公时代作了细致的研究,发现了周礼对一个社会繁荣和长治久安的的作用,更是提出“悠悠万事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唯此为大,克己复礼。”
虽然处于“礼崩乐衰”的乱世,但是他仍然不忘初心,用一生去推行。从孔子毕生推行的思想看,基本都与恢复周礼有关。儒学的九个核心思想: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的理论来源都是来自于周礼。因此他对周礼非常推崇。于是孔子梳理了周朝那些政治治理的实践,并将之理论化,从而形成了儒家学说,这就是儒学的开端。
二是宣扬了较高的道德性。
道德是一种学说生命力的根本,向往道德的至善是古今中外所有人的向往,理论流传能力等于其道德水准。特别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特别重视立德宣明:儒学的九个核心思想,你知道吗?,所以人生三件事:立德、立功、立言,立言位在最后,著书立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建立崇高的道德形象是每个人毕生追求的目标。儒家所讲“仁,义、礼、智、信”,均是围绕着道德这一核心概念生发出来的具体内容和不同方面。孔子、孟子等儒家巨匠均认为道德修养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大学》中“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切皆以修身为本”,修身,就是道德的追求应当成为从天子到普通百姓人生的根本。强调了道德素质对于个人的极端重要性。儒学不仅提出道德修养的重要,更是为一个人自幼怎样去实行这样的修身提供路线图: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语出《大学》一文的“八目”。
三是顺应了政治的需要也被政治手段所推行。
儒学理论宣扬天人感应,提出大一统思想,“大一统”,提倡国家政治上的整齐划一,经济制度和思想文化上的高度集中。为君权神授提供了理论依据,将社会治理公权力提升到神圣的位置,迎合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礼制为封建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架构,儒家学说中的“礼”学,更讲究的是秩序与等级,体系完整,这很大程度上利于统治者的统治,所以受到皇权的极力推行。并将其发扬光大,最终成了统治者有力的思想工具。
儒家学说既然在符合政治治理的需要,也理当受到政治家们的欢迎和推广。自汉武以来,儒学就成为官方正统的意识形态,并由封建王权负责全力推行,缔造了其二千年的兴盛局面。
总结中国几千的历史,在野党基本上都是批孔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但他们一旦上台,便会义无反顾在拿起儒学这个武器,保卫自己的政权。
四是培养了一大批名家儒士。
一种学说要兴盛,一定要有人才的支撑。儒学是中国古代百家中人才最多的一个学派。孔夫子当时就许多弟子,号称“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士”,遍布全国各地,而且很多弟子身兼要职,那么对于他的学说传播,肯定有积极的作用。在孔子之后有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等儒学大家。所以儒学经久不衰,受人尊崇是因为三观正确并且由后人发扬光大。
五是“入世”的社会理念。
从哲学上说,儒家是“入世”的哲学。一种理论指导一种人生,由此儒学推导出来的一系列与此相对应的较为积极的人生观。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几千年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并创造出伟大的文明繁荣,与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是分不开的。儒家提出了一系列“有为”的途径、方法、标准及规范,形成了一个“入世有为”主义体系。这一体系除基督新教以外其他宗教基本没有。故此,中国主导的古代文明,基督教举起了控文明。
六是完整的理论体系。
儒学不是一个只言片语的说法,不是残缺片面的学术,它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
儒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曾经论到孔子的学说对社会的影响,在他看来,《论语》是治学的起点和德行事业的标的,他在《论语训蒙大义》中明确指出:“圣人之言,大中至正之极,而后世之标准也。古之学者,其始即以此为学,其卒非离此以为道。穷理尽性,修身齐家,推己及人,内外一致,盖取诸此而无所不备,亦终吾身而已。”(《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五),儒学不但规范了政治,还调整了社会各阶层人群的伦理,指导了个人人生的成长。从而形成了一个涉及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的完整体系。
打个比方说,在中国,其余的学派都是专科学校,儒学则是一所综合性的名牌高等大学。专科学校也有所长,但不全面。儒学涉及面深广延伸并涵盖了社会和各方面关系。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道德经第 37-40 章解读:道的力量源泉与天下自正之道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5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老子道德经与庄子南华经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