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第九讲儒家的风格人文精神的觉醒

第九:第九讲儒家的风格人文精神的觉醒

第九讲儒家的风格

人文精神的觉醒

孔子是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前481)的人,此前中国已经历了夏(约四百多年)商(约六百多年),到了周朝(西周东周共八百多年)的后半段,再接下来是战国时代。孟子与荀子都是战国时代的人。孟子描述春秋“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孟子·滕文公下》)正是礼坏乐崩之时。礼与乐只剩下表面的形式,而丧失了实质的内涵。行礼如仪,奏乐如常,却忘记了内在的情感基础。

礼乐安定人间秩序

周公的政绩在于“制礼作乐”,孔子一生皆以周公为学****的楷模,正是因为礼乐既可以安定人间秩序,又可以协调人际情感;否则国家难以存续。眼看社会陷于危机哲学与人生第九章儒家的风格,孔子能做什么呢?他一生的努力,无论在政治、教育及生活领域,“承礼启仁”。

人是指真诚的内心情感而言第九:第九讲儒家的风格人文精神的觉醒,少了一份真情,能用礼与乐作何?不过是虚伪的文饰而已。揭示“仁”这一理念,是要启发每一个人觉察自己内心有一种“自我要求”的力量,亦即要求自己主动自发地“行善避恶”。

道德价值必定出于主体的自觉,人文精神随之觉醒。“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说法过于夸张,孔子自言“我欲仁,斯仁至矣”,也就是我(每个人)想要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人性向善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相远”——《三字经》

这句话后半段是孔子说的,“人之初,性本善”孔子、孟子、荀子都没说过,这是宋代哲学家的杰作。

“人性本善”两大盲点:

一是经验上缺乏佐证,每天新闻充斥着各种罪恶行径,有谁是性本善的?人性非常复杂,而“本善”只是描述其主要特质,用以区别人与禽兽之别。只可以说“人有可能行善”,而禽兽与善恶无涉。“本善”是混淆视听。

二是善与恶都是价值上的概念,而任何价值之呈现,皆以“自由选择”为前提。试问:在一个人尚未有能力作自由选择的年幼阶段,怎样可以说是“本善”?当具备自由选择的时候,这种自由必然是同时向着善与恶开放的。

“本善”无法通过逻辑的检验,善以自由为前提,而自由这个前提又无法保证一个人行善。因此,人性本善无法成立。

向善而非本善

人的特色在于自由,自由是一种状态。其形式是以“知、情、意”的结合为前提,譬如:我知道某事是对的,我喜欢做某事,我选择做某事,这三者间关系,至今仍是一个无解的奥秘,而三者配合起来所提供的机会,就是自由得以运作的条件。“向”是指“自由”而言,是由真诚所察觉的内在力量,要求我去实践“应该”做的事。应该做的事,即称为“善”。

当人选择不做该做的事,或者选择做不该做的事时,内心仍会有“不安”或“不忍”的感受。这既是儒家思想的关键所在。自由加上不安或不忍,就是向善。每个人不安,不忍的情况都不一样,即“性相近****相远”。

关键在于真诚,我们看到人情险恶,人间犹如丛林,那是因为人们忽略了内心真情,再一路走偏第九:第九讲儒家的风格人文精神的觉醒,越陷越深,“牛山之木”(《孟子·告子上》)一座草木盛美的山,如果“旦旦而伐之”最后寸草不生。但是每一座山原本都有“可能”长出花草树木的!

善:人与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

无父母如何孝?无兄弟姐妹如何悌?无长官老板如何忠?无朋友如何信?“仁”从字形上,“从人从二”,亦即“二人为仁”。若是孤独一人哲学与人生第九章儒家的风格,则没有行善的机会。儒家没有关起门的圣人。人与动物或神明之间的任何作为,都不能称为“善”。“厩焚。子退朝哲学与人生第九章儒家的风格,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

“仁”在《论语》中,首先与一个人的“真诚”有关。有真诚才会自觉;所自觉的,是自己与别人之间应有何种适当关系,此即“感通作用”,称为“恕”,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肯定别人与自己是平等互动的,才会出现真正的尊重,就像康德所说:“不能只以别人为手段,而不同时也以别人为目的。”

这种人文主义,不但是普世价值,而且指出了人生的康庄大道。

(一)人之性

以人性而言,只要真诚(因为若不真诚,就是伪装,成为假人),就会察觉内在向善的力量是源源不绝的,好像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无论老鹰如何啄食,他的肝脏总是生生不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二) 人之道

以人之道而言,《中庸》“择善而固执之”,正是人生的正途,人生上进的阶梯,是要努力走向至善之境。

(三)人之成

人之成即是人生目的之完成。“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杀身即是死亡,即是生命的毁灭,为何居然被视为“完成了仁的理想?”人难免一死,而死亡并非结束,而是达到了目的。这样的生死观,其中有深刻的宗教信仰,亦即孔子对“天”(超越界)有他个人的信仰,所以无惧于世间的患难与死亡。

择善固执论

择善的前提

首先要分辨善恶。如果以外在标准:由社会人群、风俗****惯、法律规章所定,难免因时因地而异;如果以内在标准,行动者个人可以决定善恶?

方法:一是先天的“良知”;儒家是由人的“生理、心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