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我跟柳总的观念不太一样,即何谓传统文化?
易中天:我跟柳总的观念不太一样,即何谓传统文化?
2014年,著名学者易中天和企业家柳传志有一番对话,其中就涉及到了传统文化和中国科技发展的话题。
易中天:我跟柳总的观念不太一样,我认为传统文化就是阻碍了科学技术发展。尤其是儒家文化,这是中华文明的一个严重问题。
所谓“落后就要挨打”,近代中国遭遇的耻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落后。中国科技的落后,该不该全部归咎于传统文化?对此,有网友回复一针见血,提出三个问题:何谓传统文化?为何宋朝科技发达?儒家学说真阻止了科技发展?
其实,想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得理清一点,即何谓传统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领域迎来一次盛会,诸子百家争相绽放,单就科技领域而言,墨家、医家、农家等就有不少,这些学说100%的是传统文化,也是支持科学研究的学说。
尤其是墨家墨子的“墨辩”,和因明学、古希腊逻辑学并称世界三大逻辑学。在探讨中国科技发展时传统儒家生命智慧是什么,很多人认为中国不可能产生系统科学,只会产生经验科学,原因就在于缺少逻辑学。然而易中天:我跟柳总的观念不太一样,即何谓传统文化?,中国的逻辑学——“墨辩”早已有之,只是不为重视罢了。
另外,墨子在宇宙论、数学、物理、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如今,学术界公认的总结是:墨子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子的成就,不是经验科学,而是系统理论。
墨子在自然学上的成就,决不低于古希腊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甚至高于他们。他个人的成就,就等于整个希腊。
当代著名学者杨向奎先生这么评价墨子传统儒家生命智慧是什么,或许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却是事实。
显然,如果传统文化包含诸子百家,那么“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科技发展”这一结论注定不成立。但如果将传统文化仅仅定义为儒家文化等少数几种学说,那么自然容易让人似是而非的得出这一结论。之所以说“似是而非”,因为儒家文化等之下的中国科技,并非没有发展,相反还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从中国科技发展的现实来看,从汉朝一直到明朝中期,尽管中国使用的是儒家学说治国,但这一时期内的中国科技,在冶金、医学、地学、化学、造船、天文、数学等领域,几乎都一直领先世界。尤其是宋朝时期的科技水平,《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英国李约瑟博士这么评价:
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颠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从李约瑟博士的这一评价中,不难看出古代中国的科技水平之高。众所周知,宋朝是中国儒学最发达的一个王朝,按照“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科技发展”的结论来说易中天:我跟柳总的观念不太一样,即何谓传统文化?,宋朝科技水平应该很差才对,为什么宋朝科技水平却如此之高?
为何汉唐宋使用的儒家学说治国,但科技却能发展,而元明清同样是儒家治国,但科技发展水平却逐渐下降,尤其到了清朝不仅停滞不前,甚至反而还倒退了呢?
客观的说,最近400年来中国科技的落后,的确和“儒家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原因很简单,经历蒙元统治之后,中国儒家也在发生变化:元明清的儒学,和汉唐宋的儒学,其实差异非常大。
蒙元的崛起,宋朝的灭亡,对中国儒学改变很多。尤其到了清朝,儒学已经犹如一潭死水,僵化无比,清朝统治者希望读书人变成“犬儒”,变成奴才,而不能有创新或自己的想法。在这一种社会状态之下传统儒家生命智慧是什么,科技自然无从发展,注定会落后于世界。
著名学者周瀚光,曾写过一篇叫《论儒家思想对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的文章,里面就提到了一点:
儒家思想对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学科领域都不相同,应对其作具体的分析,而不可将其一概否定。
所谓“不同的历史时期”,最典型的就是宋朝和清朝,这两个朝代都是儒家治国,但对科技的影响却大不相同。所谓“不同的学科领域”,儒家对天文、数学、医学、农业这四个领域,促进作用相对就比较明显,对制造业负面影响就比较大。显然,学者周瀚光不认为儒家思想完全阻碍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就是阻碍了科学技术发展”这一观点值得商榷,需要具体的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毕竟,中华传统文化的宝库里,就有科技发展的基因,而且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对医学等领域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福建舰:巨舰展翅,海试背后的神秘变化预示着什么?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