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亚洲史|改编自
不可不知的亚洲史|改编自
(本系列改编自老巴2017年出版的《不可不知的亚洲史》,2019-2020年与央广合作制作音频节目)
上一讲,我们介绍中国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整个春秋时期,是周朝原有的分封制度崩溃的时期,所谓礼乐崩坏。没人再遵守原有的统治秩序,也没人再尊重礼法。君主不像君主,臣下不像臣下,颠三倒四,胡作非为。
面对这样的局势,有人困惑,茫然知所措;有人窃喜,暗中浑水摸鱼。也有人,努力想探明一条道路,试图恢复秩序,重振乾坤。
这其中最著名的一位,便是孔子。他是春秋晚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创造的思想,被称为儒家思想。
孔子,名叫孔丘,生于公元前551年。他来是商朝王室和宋国君主的后裔,祖上搬迁到鲁国。鲁国不可不知的亚洲史|改编自,在西周初期是周公的封地,而周公则是西周政治和礼仪文化的设计者。孔子身高两米,天资聪明,他从小就努力学习周公的礼法,一心想恢复上到周王室,下到诸侯国的秩序。
然而孔子所处的春秋后期,天下局势日趋混乱。孔子的故乡鲁国,号称礼仪之邦,却早已名不副实。鲁国的三家大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联合造反,把鲁国国君轰出国门。而这些大夫们的家臣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相同点,比如阳虎、公山不狃(扭)等,又各掌大权,架空了大夫。孔子对这种情形完全不能接受。他也曾经在鲁国担任执政,试图改变这种情况,为鲁国带来安定。但是他的努力,却遭到了各方面的反对。毕竟,孔子一心想要复辟的西周礼仪,已经不再适合那个时代。
孔子在鲁国碰了壁,就带着门下三千弟子周游列国,企图找到一个国家,可以实现他的政治抱负,然而所到的国家,没有一个能满足他的要求。北方的大小国家,无不是内乱频繁,权臣争位。中原的陈国、蔡国等,掌权的大夫们,担心孔子到来会损害他们的利益,甚至出动军队,把孔子围困起来。
最后,孔子南下到了楚国。在当时,已经皈依华夏文明的楚国,算是对西周礼仪遵守得最好的国家。楚昭王曾经想要重用孔子,但楚国大臣们认为,如果让孔子掌握大权,可能会威胁到楚王室的安全。很快楚昭王就病逝了。孔子在楚国犹豫徘徊。这时有一位楚国的隐士接舆走过来,对孔子唱了一首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他劝告孔子,不要再试图从政当官来改变这个世界。孔子听了,黯然北上,返回鲁国,安心著书立说,教育学生。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的思想言论,被他的弟子们记录下来,编成一本书,叫做《论语》,成为后世儒家的经典之一。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主要可以用仁、义、礼、智、信这几个字来概括。
仁,就是人道主义,是儒家思想的本质和基础。用孔子的话说,仁者爱人。论语专门记载,孔子有一次外出,马厩失火。他回来之后第一句就是问有没有伤着人,而不问马。
义,是指道义,也就是道德准则和行事的原则。做事应该先考虑是否符合道义,而不是只计较个人得失。
礼,就是礼仪、礼法,行为规范。礼,这是儒家思想的执行机制。它规定了每个人的地位,每种人有怎样的权利义务,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孔子认为,之所以春秋天下大乱,就是因为大家不再讲礼。要想恢复秩序,让天下安定,就得每个人各守其位,各谋其政,君主要履行君主的义务,臣子要尽臣子的责任,父亲要像个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守儿子的规矩。礼之用,和为贵,只要人人遵守礼,天下就能太平,社会就能和谐。
智,就会智慧,即通过学习和实践,明了怎样的行为才符合义,怎样的做法才算守礼。
信,就守信用,言既出行必果。值得注意的是,孔子一方面对信非常看重,说“人而不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讲信用,就完全没有价值;还认为对一个国家而言,政府能够遵守信用,是比军队是否强大,粮食是否充足都重要的事。但另一方面,孔子又认为,信用是指出于本心做出的承诺。被人用武力逼迫做出的承诺,是可以不遵守的。
此外,孔子还是一位大教育家。他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他教出的三千学生,其中有72位圣贤,在春秋时期都是一等一的人才。
在孔子的体系中,道德教化是根本,法律法规的约束只是辅助。他认为,即使法律再严厉,也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相反,如果道德教化到位,那么人们根本就不会产生违法犯罪的念头。不得不说,孔夫子这一点,还是有些理想化了。
孔子的政治理念,企图用儒家思想来恢复西周制度,这并不切合实际。分封制度的崩溃,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所以孔子失败了。但是,孔子整理的这套思想,却在他死去之后,为华夏文明的发展,乃至东亚各国的进步,提供了理论指导。
与孔子同时代,还有另一位思想家老子。老子是楚国人,曾长期在洛阳担任周朝的图书管理员。孔子曾经去拜访老子,请教问题。出来之后,孔子对弟子叹息说:“老子就像龙一样,深不可测!”
老子所代表的思想,叫做道家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清净绝智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相同点,人不要太有本事,更不要太出锋头。在奔涌的潮流面前道家和儒家思想的相同点不可不知的亚洲史|改编自,不要去以卵击石测八字518,要学会顺应,才能避免伤害。
如果说孔子的儒家希望用一套礼仪制度,让所有的人各安其位,上下有序,那么道家却主张,要顺其自然,尽量减少干涉。道家认为,“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是最理想的政治状态,因为国家管理的成本低。相反,“治大国如烹小鲜”,尽量不去折腾,才是和谐的治国之道。
孔子试图恢复西周礼法来遏制战乱,而道家先哲们则认为,西周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本身就违背了自然和谐状态。周礼背后蕴含的权位之谋,本身就是促成战乱的根源。要带来太平盛世,唯有清心寡欲,顺其自然。
从现在的角度看,道家的主张似乎比较消极。然而在春秋战乱时期,道家思想要求的对内少生事不扰民、对外停止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力的保存和休养,也抑制了君王与权贵的野心。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道家思想不是寻求激烈的对抗和竞争,而是掌握个体与环境的和谐规律,实现共赢。
儒家告诉我们有所为,道家则告诉我们有所不为。道家绝不仅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理念,更是一种政治智慧。在中国历史上,每当从战火中建立了新的王朝,朝廷往往会用道家思想作为指导,给与老百姓休养生息的机会,让国家恢复元气。
到了今天,人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有了改天换地的能力,依然要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也应该允许多元化的声音,兼容并蓄,而不应该举着普世价值的大棒,硬要把全世界都扭转成统一的价值观。
孔子和老子的思想理念,在他们生前,都没能得到贯彻。但是,在他们死后数百年建立的汉朝,正是用孔子的儒家思想提高文化凝聚力,用老子的道家思想与民休养生息,才缔造了一个人心所向的帝国,也留下了“汉族”这样一个光荣的名称。当然,这些故事,咱们要到后面才说了。
以上两讲,咱们聊了西周到春秋时期中国的历史,也介绍了春秋时期的两位伟大的思想家。接下来,咱们看看同一时期,在西亚,又上演了怎样的风云变幻。
请听:亚述和新巴比伦的更替。
音频亚洲简史(1)概述+三皇五帝
音频亚洲简史(2)苏美尔人开创两河文明
音频亚洲简史(3)苏美尔人的复兴和衰亡
音频亚洲简史(4)三皇五帝时的南亚、日朝韩和东南亚
音频亚洲简史(5)夏朝和商朝的华夏文明
音频亚洲简史(6)古巴比伦和汉谟拉比法典
音频亚洲简史(7)铁器发明者:赫梯王国
音频亚洲简史(8)犹太人出埃及记
音频亚洲简史(9)夏商时期的南亚、日朝韩和东南亚
音频亚洲简史(10)西周与春秋的华夏文明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