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宗教礼仪的宗教观及其冥界之有无
(每日一题)宗教礼仪的宗教观及其冥界之有无
在社会转折时期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国家宗教发生了动摇。在此情况下,各个阶级、阶层均通过其代表人物提出各自的宗教观,并进行辩论,形成百家争鸣、思想活跃的新局面,主要有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和法家。
儒家源于主管宗教的官职,具体任务是掌宗教礼仪、理论与教化。春秋时期他们提出了新的宗教观,其奠基人为孔子。他提出了重人事、远鬼神,重今生轻冥世,重视祭祀礼仪的宗教观。“敬鬼神而远之”是其对鬼神的态度。孔子熟悉并维护周礼,在政治上趋于保守,极力维护日趋破坏的宗法等级制度(每日一题)宗教礼仪的宗教观及其冥界之有无,因而主张以西周宗教的祭祀礼仪规范教化世人,并以之区别人的等级身份。所以他反对宗教活动中的僣礼、违礼行为,本人亦依礼祭祀,但他重视礼仪是为了维护现实世界的等级制度,对于冥世则采取漠不关心或讳言死后事的态度。如“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并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八佾》),即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以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要为准。无需断定鬼神及冥界之有无。
孔子辞世后,著名的儒家有孟子与荀子。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重今生、轻冥世的思想,他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并提出“内省”式的宗教观,主张通过修身养性等伦理道德的实践,以达知天命(每日一题)宗教礼仪的宗教观及其冥界之有无,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荀子则发展了孔子重礼仪的宗教观,强调宗教教化的社会功能,他认为:“礼有三本,天者,生之子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教之本也”(《荀子·礼论》)。但他所强调的“礼”异于周礼,而是要求确立封建制度的“礼”,以礼肯定封建秩序与伦理道德。其“礼”以性恶论为基础,人天生有欲望,而欲多物少,少则争,争则乱,故需神道设教,讲求礼仪,以维持社会秩序。
道家的代表人物为老子与庄子。道家的宗教观是崇信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最终源泉的“道”,而贬低西周宗教所崇奉的“天”或天帝,认为“天”来源于“道”,老子说道为万物之宗,“吾不谁之子,象帝之先”(《老子四章》),即“道”为万物之宗主和源泉,出现在天帝之先。庄子亦认为道“生天生地”(《庄子·太宗师》)。将“道”视为宇宙本源,天帝鬼神皆为第二位者,故而人生的目的是掌握“道”。老子还提出“道”自然无为的思想。他说“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三十七章》),自然与无为之意即“道”生育万物是无意志、无目的、是自然而然的。这种提高自然、降低鬼神的思想成为后世一些无神论者批判宗教的武器,在当时也发挥了动摇西周传统宗教的作用。战国时代还出现了神仙之说,春秋以前,有神无仙,至战国时期,《庄子·逍遥游》之“藐姑射山,能餐风饮露,不食五谷,能乘云气御飞龙”,首创“仙”之说。道家所宣扬的清静无为、消极避世的思想及神仙说,为汉代道教的产生提供了思想资料。
墨子是代表城市小生产者的思想家。出于这一立场他主张“非命”,反对儒家的天命与周礼,强调人自身的力量,主张“强力从事”,人的命运是“强必贵,不强必贱”。其宗教观为尊天、事鬼、爱人、天志。他提出“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爱憎分明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顺天意者,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反天意者,别相恶,交相贼,必得罚”(《墨子·天志上》)。通过“天志”表达其兼爱思想。墨子还提出“明鬼”说,即认为鬼神能力超人,甚至超过圣人。他说鬼神能“赏贤而罚暴”(《墨子·明鬼》)。他提出的“天志”“明鬼”与其社会思想紧密相联,他说“天子为善,天能赏之;天子为暴,天能罚之”(《天志中》),强调天是统治者行为的监督者,是从天子到万民的最高权威,所以统治者应该造福于民,实行兼爱、尚贤。由于其主张代表了城市小生产者的利益,追随者众多,并结成了一个严格纪律、人数众多的社会团体,称为“墨者”,其活动主要在社会下层。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反对宗教与迷信活动,他们视天为自然之天,依其自身规律运行。韩非子说:“天有天命,人有人命”(《韩非子·扬权》),法家之“天”并非天地人之主宰,人间自有人间的规律,并反对巫术迷信。由于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始终是政权高于教权,法家代表了这一主流,主张以行政手段干预宗教事务,后世各朝代均依此行事孔子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汉、唐王朝,均沿用之。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为战国时期的邹衍,他提出阴阳五行说,将阴阳五行相结合,以五行相生相胜作出神秘的解释,以说明历朝之兴衰。而且与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五帝崇拜结合在一起,以五帝(黄帝、太皞、炎帝、少皞、颛顼)与五行(土、木、火、金、水)、五色(黄、青、赤、白、黑)、五方(中、东、南、西、北)相配合,发展成为推算国运的神秘主义思想。战国后期均用此法测国家兴亡,因而五帝崇拜和阴阳家之兴起关系密切,天帝作为最高神的地位,由于五帝崇拜的出现而增加了分散性。
随便看看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232019/6/14 古典文字的故事:道德经、宗教典籍与人类思考阶段的演变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
- 2024-07-15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传统宗教的特点与影响
- 2024-06-25道家与道教的关系:从哲学流派到宗教信仰的演变
- 2024-06-24道教起源:学界与宗教界观点的差异及对哲学化思想流的影响
- 2024-06-23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与联系:哲学与宗教的交融
- 2024-06-20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推进宗教中国化行稳致远
- 2024-04-29南怀瑾老师:佛教是宗教,亦是哲学?什么是真?
- 2024-04-08儒释道在我国及周围的宗教哲学思想和文化艺术所起的影响
- 2024-04-08《漫谈宗教思想教育信仰文化》系列之道家文化第1回
- 2024-03-28(每日一题)儒家是哲学还是宗教
- 2024-03-02儒家和基督宗教,作为中西方具有代表性的两种信仰和教化体系
- 2024-02-19“儒学是否是宗教问题”继续讨论儒学历史与现实意义
- 2024-02-16佛教是东方人的宗教,确是稀有难得之瑰宝
- 2024-02-05浅谈《西游记》中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思想
- 2024-01-17藏传佛教的起源和创始人揭示其文化传承与宗教发展之路
- 2024-01-17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
- 2024-01-06:宗教的本质是永远是纯净的
- 2023-12-22汤用彤:佛法亦宗教亦哲学言思立意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