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与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论语》中的一句话儒家思想的历史,而论语的主要作者便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我们今天便来讲述下孔子以及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创立了儒家学派。

孔子年轻时遍览鲁国所藏有关周礼的典籍文物,孔子还到东周,向当时的周之守藏史老子问礼。孔子沐浴在鲁文化的春风化雨之中,汲取营养儒家思想的历史,陶冶性情,孔子就是在鲁国这样一个社会与文化环境里孔子与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逐渐由一个从小饱尝生活艰辛的少年成长为一个仰慕三代、坚守周礼、关心民瘼、有志问政的知识青年。孔子踌躇满志地步入社会,打算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一试身手。他一生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就是要恢复社会的正常秩序,所以他就提出来礼,这礼本来就是一种向祖先供奉的这么一个物品,后来变成人际之间交往的物品,后来就变成一个意识形态的东西了,就是人们之间的礼貌、礼节。

孔子

其实孔子不仅是周礼明贵贱辨等列的坚决维护者,他对周礼也进行了改造和发展,孔子打破礼不下庶人的局限,主张对所有人都要齐之以礼。强调仁是礼的核心,克己复礼为仁,要求仁者爱人。

孔子与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种庞大的世界观价值观,我们分别从道德、政治、经济、教育、史学等角度来具体解刨下儒家思想。

“道德思想”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道”思想体系:在个体层面主张“仁、礼”之德性与德行。 德道思想体系是以性善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为基础,以立人极(“三极之道”)为旨归,以人道与天道、地道相会通,人道中庸又适时之变为方法论的完足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制”。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大同”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畅行,“天下为公”,因而能“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在大同的世界里,天下的人,不止以自己的家人为亲,不止以自己的父母儿女为爱,而是相互敬爱,爱天下所有的人。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孩子们都能获得温暖与关怀,孤独的人与残疾者都有所依靠,男人各自有自己的事情,女人有满意的归宿。阴谋欺诈不兴,盗窃祸乱不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人讲信修睦,选贤举能。这是一幅理想化的传说中的尧舜时代的原始社会景象,也是孔子憧憬的最高理想社会。

这种政治思想在有很多我们今天也在追寻的目标。

孔子与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孔子与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儒家思想的历史,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

从今天我们可以看出,由于孔子保守的政治态度,因此对待经济制度的改革也反映了保守的思想。

“教育思想”

孔子与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广收学生,打破了奴隶社会中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他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百姓,顺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

孔子教学图

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史学思想”

孔子与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对后世的影响

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论语·为政》),他竭力反对那些狂妄不直的人,说:“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论语·泰伯》)他这种一以贯之的主张,也反映到他的治史态度中。

论语读本

孔子的治史观不仅反映到治史态度和治史主张上,而且还体现在历史发展观中。孔子认为历史在不断“损益”,他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周代正是在总结夏、殷二代的基础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文明。历史不是倒退,而是后来居上,是前进发展着的。尽管这种思想很朦胧,但却是中国史学史上进化论的可贵的开端。

儒家思想推崇的仁智礼义信,有教无类等思想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美好的东西,这种思想也与中华文明的大体观念基本吻合,这也是我们成孔子为“圣人”的原因。

现在我们讲世界四大文明,儒学、佛教、基督教、伊斯兰,这四大文明大体上都是在这个时期里面形成的,所以我们从这个角度讲,就是说儒学,它是和那三大宗教并列的,现在影响人类最大的四大文明之一,所以(孔子)他不仅是中国人的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个代表之一。

美国孔子学院

现在在世界各地都开有孔子学院,儒家文化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认可,这也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认可。

标签: 孔子儒家国学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