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难”是尽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
“色难”是尽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
所谓“色难”,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尽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桓宽《盐铁论.孝养》曰:“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所谓“养色”,意思也是对父母要有恭敬诚挚之心,要和颜悦色。
华夏自古以仁孝立国,而“孝悌”是“仁”之根本。一提起“孝”,忽觉有一袭温暖的风穿越千年时空,迎面融融扑来,清新美好,感人至深。那就是《诗经》中的“凯风”,像母亲一样细腻温柔、长养万物的夏天的风,深情而执着地吹拂着酸枣树,从“棘心”到“棘薪”,从发芽儿到枝繁叶茂,沧海桑田,从未休歇。而“酸枣树”也就是“孝子”有一颗“赤心”,它深深依恋着这圣洁而温暖的“凯风”,不断地反躬自省:浚邑的寒泉在炎热的夏季尚能给人们带来一丝丝清凉和慰藉,鸣于夏木的黄雀尚能用清和宛转的歌声给人们送去一阵阵愉悦和美好,而我们兄弟七人却不能安慰劳苦良善的母亲的心,真是枉为人子!这样发自肺腑的诚挚“自省”,千百年来不知打动了多少华夏儿女的心灵,令人枨触良深,潸然泪下,可谓余音袅袅,历久弥新。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仁爱”的根源,它是一种天然的血缘亲情,体现了人情人性之美。《劝孝歌》也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羔羊尚知跪乳,乌鸦尚知反哺儒家的智慧色难“色难”是尽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何况人呢?所以我们常说“不孝之人不可交”,一个人如果连自己最亲近的父母兄弟都不能善待,还能指望他善待谁呢?善待同事和朋友,善待陌路?所以培养“仁心”当自“孝悌”始,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中国自古有许多“孝”的故事,著名的《二十四孝》就是典型的代表:像“黄香温席”,江夏人九岁小黄香一片赤诚,对父母知冷知热,嘘寒问暖。夏天为父母搭蚊帐,驱蚊虫;冬天为父母试席温,暖被窝。还有王祥“卧病求鲤”,王祥对父母极为孝顺,衣不解带,日夜侍候患病的父亲;不计前嫌,寒冬腊月,用自己的体温化开坚冰,捕捉鲤鱼,奉养继母等等,拳拳诚挚之情令天地动容,岁月生暖。还有像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也是有名的大孝子,岳母可谓是女中翘楚,深明大义,刺字教子。而岳飞知恩图报,至诚至孝。因为战乱,母亲滞留河北,岳飞思母心切,便派人到处寻访,终于迎回母亲,倾心侍奉。母亲身患痼疾,岳飞每次都亲自以汤匙喂药,母亲去世后,三天三夜滴水不进儒家的智慧色难,枯槁憔悴至极。还有东晋著名隐逸诗人陶渊明,也是忠诚至孝,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后,生活虽清苦,也是倾其所有侍奉母亲,母亲故去后为她守孝三年,以报亲恩。
古人把尽孝分为三个层次,所谓“上孝养志”,是说最大的孝是实现父母的心愿;“其次养色”,就是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其次养体”,就是要让父母衣食无忧“色难”是尽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身体康健。当今社会追求“个性解放”、“活出自我”,所以对“上孝”不再强求,大多数父母都已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孩子独立人格和理想愿望,这也是社会进步的彰显;而在物质生活充裕,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高的当前,“养体”也是不在话下的,所以最难的最关键的我觉得就是“养色”,对父母和颜悦色才是我们尽孝的迫切的主旋律!
那么为何“色难”呢?
首先我认为是受时代思潮的影响。从近世提倡“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以来,“孝悌”就成了孔家店要被人打倒的“罪状”之一,成为攻击孔子的要害,必欲“除之而后快”,原本极活泼有趣的儒家生活,在岁月风沙的腐蚀下,只剩下一个僵死的形式,一个教条。其实如果明白了“孝悌”的真义,就会发现它并没有过时,因为它是发自天然,源自人心。孔子的学说从来都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诉诸情感,指向人心,是情理交融,合情合理。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形态的文明,以农业立国,以血缘关系区分亲疏远近的宗法制社会,家国同构,家长或者说族长也就是君长。而孔子就是把“人”的根本建立在日常伦理血缘亲情之上,强调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感情的自觉培育,以此来作为人性的根本、秩序来源和社会基础。时至今日儒家的智慧色难,工业文明突飞猛进,中西文明碰撞交融,那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伦理秩序已被彻底打破,但是“孝”的内核,做人最基本的道德不应该被扔进历史的垃圾桶里,而是在新时代散射出新的光芒和力量!绝不能谈“孝”色变,一说孝顺父母,就认为是封建糟粕,是“愚孝”。不考虑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一味地尊崇西方,只会让我们迷失自己,丧失传统。现在新闻报道不是有个别骇人听闻的“杀父弑母”案例么,别说和颜悦色地侍奉父母了,就连最起码的良心道德都不讲了,血淋淋的教训可谓是振聋发聩,令人扼腕叹息!所以如何才能做到和颜悦色地侍奉父母,也在考验着人性人心,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内核”绝不能摒弃,而是薪火相传,永不止息!
其次,之所以“色难”,主要还是缺少“诚敬”之心。论语中孔子弟子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孔子认为,供养父母使其衣食无忧,对成人来说都不成问题,但是有的人敬爱之心不够恳切,对父母的孝仅仅流于外在形式,而不是发自灵魂深处的诚恳挚爱。之所以“色难”,还是难在“心”,“色”不过是“心”的流露和展现。时下,有不少风烛残年的“空巢老人”因为子女不在身边侍奉和尽孝,而在孤独绝望中离世;还有一些老人年逾古稀,体弱多病,依然在照顾孙子孙女辈,每日还要看着儿子儿媳的脸色行事;还有一些老人,因为常年多病,需要住院治疗,费用不菲,而遭到子女的嫌恶甚至抛弃等等一幅幅凄惨画面,无不让人痛心疾首,慨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如果我们能像古人那样经常反躬自省,对父母充满感恩之心,让父母身心愉悦,安度晚年,岂不是人间幸事?当然绝大多数子女都是孝顺的,只有极个别的是铁石心肠,禽兽不如。美国作家李察.巴哈说:“联系家庭的真正力量不是血缘,而是对彼此生活的尊重与喜悦”,这句话非常适用于当今社会,如果我们能够发自内心地去尊重父母的生活,尊重他们的意愿,那么“色难”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再者,之所以“色难”,还在于虚荣和攀比之心。这辈子印象中最深刻的场景之一,就是小时候和弟弟每个周末都跟父母一起回农村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风雨无阻。回家前父亲总是买好爷爷最喜欢的酒肉,母亲则会给奶奶买好换季的款式新颖的衣服鞋帽,奶奶的鞋子不好买,因为是裹足的“三寸金莲”,所以很费心才会买到合适的。自行车驮着我们一骑到村东头,就会发现两个慈眉善目的老人早已搬着凳子坐在院外等候亲人,看到我们后,脸上都笑开了花儿。然后父亲就一刻不闲地下厨房精心为我们烹制最拿手的菜肴,而母亲就去陪奶奶唠嗑。等色香味俱佳的满桌的菜肴准备好后,就“开宴”了,“三世”同桌,其乐融融,父亲还会陪爷爷奶奶小酌两杯,欢声笑语,满心满眼都是浓浓爱意。而年轻时被反动军阀抓过壮丁,三年自然灾害时肯过树皮的吃过太多苦的爷爷,此刻间特别满足,特别幸福,而父亲伟岸孝顺的形象从小就定格在心间,让女儿崇拜尊敬。父亲为人沉稳大气,正直孝顺,他好像从来没有对爷爷奶奶发过脾气,对暴脾气的倔强的爷爷从来都是和颜悦色,尽心侍奉。作为家里长兄,他从来没有跟弟弟妹妹计较过、攀比过,“行孝”总是冲在最前,从无牢骚和怨言,总是用自己博大温暖的爱为父母筑起安心舒适的家,让他们尽情享受天伦之乐,不给自己留遗憾。
《盐铁论.孝养》认为:善于供养父母的人,不一定要供给他们肉食,也不一定供给他们绣有花纹的丝织品衣服,能够用自己所有的一切尽心地供养双亲,这就是最大的孝。现实生活中,不少子女尽孝只是为了所谓的义务和面子,为了博取好名声。因为不是出自天然,不是顺其自然,而是出于“机心”,所以在“行孝”时就多了不少算计、攀比,少了些许真心、诚意,以至于兄弟结怨,父子离心。而真正的“孝”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不是用来炫耀的,而是用一颗最深情最诚挚的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父母感受到一种春天般的温暖和阳光般的味道,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是孔夫子的理想,也应该是以礼乐传世的华夏民族最优良的传统之一吧。
所以,心诚,色即不难。孝心是人世间最可贵的,永不褪色,珍珠般在时代的浪潮里熠熠生辉。
随便看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12儒家和孔子的智慧:对我们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启示
- 2024-07-11儒家人生哲学: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精髓与人生智慧
- 2024-07-06公元前 479 年 4 月 11 日孔子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 2024-07-06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天纵之圣,万世师表
- 2024-06-18中庸思想:儒家核心,适度恰分,融入日常,影响深远
- 2024-06-17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从德治主义到当今治国方略
- 2024-06-14孔子:教化万民是儒者使命,非愚民之想,何以称第一教育家?
- 2024-06-01老子与孔子:道家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 2024-05-27儒释道,儒指的是孔子开创的学派,也称儒教
- 2024-05-19面对离间计,孔子怎么做?——汉画像石
- 2024-05-13史学家告诉你,没有孔子,中国历史将止步不前
- 2024-05-11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史: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模式
- 2024-05-10中国绘画渊远流长,博大而精深,花鸟画的文化体系
- 2024-05-09儒家智慧梁涛 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七月廿八日壬寅耶稣
- 2024-05-04(每日一题)孔子姓孔名丘
- 2024-05-03: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