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说明:儒家思想的创立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说明:1.教案首页中各栏目内上下尺寸可自行调整。2.教案首页后续页用河南科技大学教案专用纸书写,或使用A4纸打印。课程名称中国文化通论计划学时授课章节第八章儒家思想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发展、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掌握儒家的重要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要求学生熟读《论语》和《孟子》中的名篇。教学基本内容:1、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发展2、儒家主要代表人物3、儒家的重要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1、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发展2、儒家的重要思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本章采用讲课、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法。作业与思考题:1、儒家的含义。2、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重要思想。3、儒家思想的发展。4、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有哪些?5、你如何理解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儒家是春秋末年由孔子创立的学术派别,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为广泛和深远。儒家的特征是宗师孔子,尊奉六经,崇尚礼乐仁义,提倡“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伦理道德等。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在政治上主张礼治和德治,编订和整理了《诗》、《易》、《春秋》等经典,为儒家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孔子一生教学,其门下汇聚了众多弟子,形成了最早的儒家学派。孔子去世后,儒学与墨学并为当时的“显学”。战国时,儒家内部产生分化,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其中以孟子与荀子影响最大。秦代和汉初,儒家曾一度消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学说一跃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此后至清末一直占据中国统治思想地位。二千余年来儒家哲学简介,历代儒者从孔子学说中演绎出各种应时的儒家学说,又有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之流变。在漫长的历史中,儒家思想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干,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塑造。一、儒、儒家及儒家思想“儒”字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儒以道得民。”东汉郑玄注云:“儒,诸侯保氏子也。”胡适早年曾提出“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之说。冯友兰先生也认为诸子出于士,而儒则出于文士。他说:“儒本是有知识、技艺者之通称。”今人徐中舒先生在其《甲骨文行见的儒》一文中指出:“儒在殷商时代已经存在了,甲骨文中作需字儒家哲学简介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说明:儒家思想的创立,即原始的儒字。„„整个字像以水冲洗沐浴濡身之状。
”徐先生的推断是有道理的。一方面甲骨文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所以,文仍带有浓烈的象形色彩;另一方面,古代的儒者在祭祖事神之时,都必须沐浴斋戒,以示对上帝鬼神的诚敬。由此可知,甲骨文中的“儒”字像沐浴濡身之形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辞源》的编纂者们便对“儒”字作了如下的解释:“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人,也称术士。后泛指学者。”当然,关于“儒”字的起源和含义,在学术界历来争论颇多。如东汉班固认为诸子出于王官,而儒则出于司徒之官。今人郭沫若先生认为:“儒应当是‘邹鲁之士,缙绅先生’的专号。”总之,所谓“儒”,最早是负责道德教化、音乐礼仪的官员,如巫、史、祝、卜等。后来,这些人在社会变动中逐渐分化,流落到民间。有的为诸侯执掌礼仪,成为“君子儒”;有的则只能替人办理丧葬祭礼,成为“小人儒”。由于这些人熟悉“诗书礼乐”,“待人温文尔雅”,其学问和道德都高于普通人。到孔子出现以后,因其弟子众多,影响扩大,“儒”就成了孔门弟子的专称,由孔子创立的学说称为“儒学”。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时代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到汉武帝时代,儒学被推上独尊地位,指导中国社会生活达数千年。所谓“儒家”乃是指先秦至秦汉之际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
《汉书艺文志》有云:“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也讲到孔子的人格和学说受尊崇的情况:《诗》有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儒家哲学简介,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孔子的言行、人格及其学识成了自天子、王侯乃至庶民的榜样;它既有时代的价值,又有历史的价值。孔子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创立了一个影响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儒家学派,培养了一大批“崇仁厉义”的弟子,从而使他的思想和人格不仅影响了当世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说明:儒家思想的创立,而且也得以流播于后世。司马迁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又说:自孔子卒后,七十予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终于齐。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厘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司马迁的记述一方面说明了孔子弟子之众,思想影响之广,另一方面也隐含了孔子弟子分化的可能性。
事实也确实如此。《韩非子显学》篇有云:“自孔子之死也,有子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这是传统观点。今人青年学者高专诚在其《}L子孔子弟子》一书中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从孔子殁后直至韩非子活动的年代这段时期内的实际分化情况来看,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可能出现过许多派别,很可能还不至八派。但是,韩子的八派之中,径以孔子弟子为名的只占半数,而其中较确定的,有思想和活动可以肯定的电只有子张之儒和漆雕氏之儒两派。”又说:从对待孔学和孔学中某些方面的态度来讲,“孔子弟子又可以分为激进派和发展派,而每派又可分为温和的和激烈的两派。这样,就可以说大致有四种不同的态度”。高专诚认为,温和的激进派有子路、子贡、樊须等,而激烈的激进派则有子张、宰予、冉求和公西华。冉求是他们政治上的代表,而在学问之道上的代表则是子张。冉求以其杰出的政治才能向孔子的政治思想发出了有力的挑战;子张则以其宏大的气象在孔子殁后形成自己的一派力量。颜回、子思等属于温和的发展派,而激烈的发展派人物则是子游、曾参和有若等人,他们创发性很强,而在实际创建方面也确实大有收获:儒家到了战国后期,已经与墨家并列而为当时的“显学”。至于儒家哲学,尽管有明显的不同于西方哲学之处,但它仍然是哲学,而且有很丰富的哲学思想。
它不仅探讨“天人之际”的问题,而且也探讨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问题,并以此达到和维持人与天、人与人的协调同步、和谐平衡。二、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大师成千上万,在此,我们仅介绍五个较重要的思想家。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于鲁哀公十六年,即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孔子先人是宋国贵族。孔子的曾祖父孔防叔因避宋乱逃到鲁国,父叔梁纥为鲁陬邑宰。孔子出生于鲁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孔子15岁就确立了学的志向。20岁时(即公元前532年,周景王十三年,鲁昭公十 年)孔子在鲁任委吏之职,第二年改做乘田吏。周景王二十三年,鲁昭公二十年(前 522 年),齐景公与晏婴来楚,景公问孔子秦穆公何以能称霸,孔子回答说他善于用人。孔 子自称三十而立,大概其收徒设教,或开始于此时。周敬王二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公元 34岁。此后直到 逝世,孔子身边总有弟子追随。 孔子36 岁时(公元前516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不只是想做一个教师,他试图指导国家政治,并想使其抱负在他有生之年得以实现。到了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 年),孔子任中都(今山东 汶上县西)宰,卓有政绩;第二年(公元前500 年),由中都宰升司空,再由司空升大司寇, 摄相事。
同年夏天,齐与鲁媾和。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今山东省莱芜市南)。孔子 以大司寇身份为定公相礼。由于事先做了必要的武事准备,齐欲劫持定公,孔子以礼斥, 齐不得已而订盟约,并将以往侵占的鲁地郓、灌、龟阴等归还鲁国(见《谷梁传定公十 年》)。于是,齐国改变了向鲁国斗争的策略:给鲁国送来文马女乐,执政者季桓子果然 沉溺于声色之中,怠于政事,孔子劝谏无效,便于周敬王二十三年,鲁定公十三年(公元 497年)毅然离开鲁国,开始了 14 年的访问诸侯列国的活动。晚年又回到鲁国,以聚 徒讲学终其生。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他目睹了强权争霸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于是促使 他去探讨造成这种时弊的原因。他发现,产生这种时弊的直接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同 情心少了,人情淡漠了,剩下的只有名与利。于是他提出了“仁”的原则,并以此来调 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仁”属于主观道德情操,而这种道德情操是要通过人的行为表 现出来。人的行为的表现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种原则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就是一定 的秩序和形式,这种秩序和形式也就是“礼”。所以我们说,孔子所复之“礼”不是周礼, 而是达到“仁”的一种手段。
由于孔子强调教化,所以他十分重视学思并重。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孔子尽管承认人有“生而知之”者,但是他却认为自己是“学 而知之”的,所以他很重视学,并把学与不学作为区别“君子”、“小人”的标准之一。 孔子的“学”不是背死书、死背书,而是“学思并重”。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孔子在政治上是失意的,但在教育方面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把由官府把 持的学校转移至民间,开了民问办学风气的先河,孔子成了天下民间学子的第一师;他 提倡“有教无类”,在中国教育史上起了里程碑的作用。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