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孔子的儒家思想请说明孔子一生经历,以及他的言论

关于孔子儒家思想请说明孔子一生经历,以及他的言论

关于孔子的儒家思想 请说明孔子的一生经历,以及他的言论和儒家思想

1岁: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9月28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关于孔子出生年月有两种记载,相差一年,今从《史记•孔子世家》说。

3岁:公元前549年(鲁襄公二十四年)其父叔梁纥卒,葬于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

孔母颜征在携子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15岁:公元前537年(鲁昭公五年〕孔子日见其长,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故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17岁:公元前535年(鲁昭公六年〕孔母颜征在卒。

是年。

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19岁:公元前533年(鲁昭公九年)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20岁:公元前532年(鲁昭公十年)亓官氏生子。

据传此时正好赶上鲁昭公赐鲤鱼于孔子,故给其子起名为鲤,字伯鱼。

是年孔子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

21岁:公元前531年(鲁昭公十一年)是年孔子改作乘田,管理畜牧。

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 此“鄙事”当包括“委吏”、”乘田”。

27岁,公元前525年(鲁昭公十七年〕郯子朝鲁,孔子向郯子询问郯国古代官制。

孔子开办私人学校,当在此前后。

30岁:公元前522年(鲁昭公二十年〕自十五岁有志于学至此时已逾15年,孔子经过努力在社会上已站住脚,故云”三十而立”。

(《论语•为政》)是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

齐景公会见孔子,与孔子讨论秦穆公何以称霸的问题。

弟子颜回、冉雍、冉求、商瞿、梁鴷生。

回字渊,雍字仲弓,求字子有,瞿字子木,皆鲁国人;鴷字叔鱼,齐国人。

34岁:公元前518年(鲁昭公二十四年)孟懿子和南宫敬叔学礼于孔子。

相传孔子与南宫敬叔适周问礼于老聘,问乐于苌弘。

35岁:公元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发生内乱。

《史记•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齐。

”孔子在这一年也到了齐国。

36岁,公元前516年(鲁昭公二十六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得到齐景公的赏识,景公欲以尼溪之田封孔于,被晏子阻止。

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37岁:公元前515年(鲁昭公二十七年)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由齐返鲁。

吴公子季札聘齐,其子死,葬于瀛、博之间。

孔子往,观其葬礼。

弟于樊须、原宪生。

须字子迟,鲁国入;宪字子思,宋国人。

38岁:公元前514年(鲁昭公二十八年)晋魏献子(名舒)执政,举贤才不论亲疏。

孔子认为这是义举,云:“近不失亲,远不失举,可谓义矣。

”39岁,公元前513年(鲁昭公二十九年)是年冬天晋铸刑鼎,孔子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关于孔子的儒家思想请说明孔子一生经历,以及他的言论

”40岁:公元前512年(鲁昭公三十年)经过几十年的磨练,对人生各种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故自云“四十而不惑”。

澹台灭明生。

字子羽,鲁国人。

47岁:公元前505年(鲁定公五年)弟子曾参、颜幸生。

参字子舆,鲁国人。

幸字子柳,鲁国人。

48岁:公元前504年(鲁定公六年〕季氏家臣阳虎擅权日重。

孔子称之为“陪臣执国命”。

(《论语•季氏》)《史记•孔子世家》云:“陪臣执国政。

......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阳虎欲见孔子,孔子不想见阳虎、后二人在路上相遇。

阳虎劝孔子出仕,孔子没有明确表态。

此事当在鲁定公五年或鲁定公六年。

50岁:公元前502年(鲁定公八年)自谓”五十而知天命”。

(《论语•为政》)公山不狃以费叛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被子路阻拦。

51岁: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孔子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

弟子冉鲁、曹坅、伯虔、颜高,叔仲会生。

鲁字子鲁,鲁国人:坅字子循,蔡国人:虔字子析,鲁国人;高字子骄,鲁国人:会字子期。

鲁国人。

52岁: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孔子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

夏天随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

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等土地。

53岁:公元前499年(鲁定公十一年)孔子为鲁司寇,鲁国大治。

54岁: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孔子为鲁司寇。

为削弱三桓,采取堕三都的措施。

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臣的势力,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但此一行动受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

堕三都的行动半途而废。

弟子公孙龙生。

龙字子石,楚国人。

55岁: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春,齐国送80名美女到鲁国。

季桓子接受了女乐,君臣迷恋歌舞,多日不理朝政。

孔子与季氏出现不和。

孔子离开鲁国到了卫国。

十月,孔子受谗言之害,离开卫国前往陈国。

路经匡地,被围困。

后经蒲地,遇公叔氏叛卫, 孔子与弟子又被围困。

后又返回卫都。

56岁,公元前496年(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

子路对孔子见南子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

57岁:公元前495年(鲁定公十五年)孔子去卫居鲁。

夏五月鲁定公卒,鲁哀公立。

58岁:公元前494年(鲁哀公元年〕孔子居鲁,吴国使人聘鲁,就“骨节专车”一事问于孔子。

59岁:公元前493年(鲁哀公二年)孔子由鲁至卫。

卫灵公问陈(阵)于孔子,孔子婉言拒绝了卫灵公。

孔子在卫国住不下去,去卫西行。

经过曹国到宋国。

宋司马桓?(左鬼右隹)讨厌孔子,扬言要加害孔子,孔子微服而行。

60岁:公元前492年(鲁哀公三年)孔子自谓”六十而耳顺”。

孔子过郑到陈国,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

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61岁:公元前491年(鲁哀公四年〕孔子离陈往蔡。

62岁:公元前490年(鲁哀公五年)孔子自蔡到叶。

叶公问政于孔子,并与孔子讨论有关正直的道德问题。

在去叶返蔡的途中,孔子遇隐者。

63岁:公元前489年(鲁哀公六年〕孔子与弟子在陈蔡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人相救。

由楚返卫,途中又遇隐者。

64岁:公元前488年(鲁哀公七年)孔子在卫。

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65岁:公元前487年(鲁哀公八年)孔子在卫。

是年吴伐鲁,战败。

孔子的弟子有若参战有功。

66岁:公元前486年(鲁哀公九年)孔子在卫。

67岁:公元前485年(鲁哀公十年)孔子在卫。

孔子夫人亓官氏卒。

68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是年齐师伐鲁,孔子弟子冉有帅鲁师与齐战,获胜。

季康子问冉有指挥才能从何而来

冉有答曰“学之于孔子”。

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于归鲁。

孔于周游列国14年,至此结束。

季康子欲行“田赋”,孔子反对。

孔子对冉有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如是则丘亦足矣”。

69岁:公元前483年(鲁哀公十二年)孔子仍有心从政,然不被用。

孔子继续从事教育及整理文献工作。

孔子的儿子孔鲤卒。

70岁:公元前482年(鲁哀公十三年〕孔子自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颜回卒,孔子十分悲伤。

71岁: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是年春,狩猎获麟。

孔了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

于是停止修《春秋》。

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关于孔子的儒家思想请说明孔子一生经历,以及他的言论,孔子见鲁哀公及三桓,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桓,没有得到支持。

72岁:公元前480年(鲁哀公十五年〕孔子闻卫国政变,预感到子路有生命危险。

子路果然被害。

孔子十分难过。

73岁: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孔子患病与儒家思想有关的名人典故,不愈而卒。

葬于鲁城北。

鲁哀公诔之曰:“?天不吊,不潎遗一老,俾屏余一人以在位,茕茕余在疚,呜呼哀哉

尼父

无自律”。

不少弟子为之守墓三年,子贡为之守墓六年。

弟子及鲁人从墓而家者上百家,得名孔里。

孔子的故居改为庙堂,孔子受到人们的奉祀。

言论详见于《论语》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但并非指宗教,或以其为宗教而称之为儒教,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也有学者认为儒家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宗教。

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的内涵经历了三次大的变迁,三个阶段对于儒家经典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传统儒学可分为经学和理学。

经学是汉晋隋唐的主流,立足诗书礼乐易春秋七部经典,“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神道设教”为中心。

南宋末,朱熹认为古礼不可考,遂提出了道统论,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为“四书”创立理学。

明清两代将程朱理学定为官学。

清末,疑古辨伪学风益盛,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集疑古之大成,认为经学所依据的经典大部分皆为汉朝人伪托,在《孔子改制考》中提出孔子托古改制以及儒教为孔子所创,是奉孔子为宗师,建立了孔教,所以后来的新儒家又有称儒家为孔子学说。

奉儒学为官学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帝国被民国取代以后,儒家思想受到了外来新文化最大限度的冲击,不过在历经多种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铲除儒家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

中华民国建立100周年之际马英九称台湾是“全球实践儒家思想最普遍、最彻底的华人社会”。

关于孔子儒家思想——智

很多文学家喜欢孔子,是因为孔子的思想可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有抱负有思想的人,而很多君王,他们喜欢孔子,是因为孔子的思想可以帮助他们统治人民。

孔子的思想对儒家思想有什么影响

孔子的思想对儒家思想关生直接的影响,并因此而建立了儒家思想,后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

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积极方面:

(1)重视教育,并且创造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上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教学.可以说教学经验很丰富.

(2)注重道德,礼教,仁义,要求自觉遵从真和善,这一方面比上欧洲西方国家的宗教和神论思想不知道进步多少倍,是典型的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偶像和神.

(3)思想上善于辨证思维,重视自然的农业,重视经验,认为自然秩序是人类理性的根源,而 人类的理性又是人的自然权利的依据.提倡以农为本,是符合中国古代的实际资源情况的重农思想.

(4)提倡以礼治国,伦理政治思想.如果说西方文化是智型文化,那么我们中国文化就是德型文化,这一德型表现在政治上,也有积极的一面:忠于国家,抵御外来侵略,刺杀暴君,直谏犯上.很了不起的民族精神!

(5)儒家思想早熟,统治有力,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大部分时期,给社会历史的起了安定,平衡,和参考约束.

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1)不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科学知识的学习,强烈的政治目的,孔子就是倾向于参政的.

(2)不重视逻辑,一味重视经验,叫做经验理性,使逻辑推理和深刻解释事物的规律的理论没萌芽,不如西方人那么追根问底,以至产生理论和学说.

(3)强调个人服从群体,压抑了人的个性.漠视性格,思想大统一.造成国民愚忠愚孝,道德和责任标准压制了人的创造性,这也和历代帝王的意志合拍,被其利用,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武器.

(4)伦理关系凝固化,绝对化,三纲五常,家长专制,成为人身压迫,精神虐杀,制约着全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历史前进的阻力.

(5)伦理观念,等级制度置高无上,达到排他性的程度,从而限制了自然科学和科技的发展.历代帝王也不重视科学技术,把一些科学成就说成淫计小巧.。

关于“孔子”的诗句有哪些

浅谈儒家思想对当今教育制度的影响执笔人:汤莉 成员:盛晓春 陈玉利 徐璟内容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虽然维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早已土崩瓦解,但 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对当今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本文从大一学生的角度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教育制度的影响。

关键字:儒家思想 教育制度 现实意义一、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①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提出“仁”、 “ 有教无类”、 “ 教学相长”、“ 因材施教”, 他主张“礼”, 这是其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②孔子主张“仁政”, 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 宽刑薄税。

③董仲舒进一步发张,提出“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的新儒学。

④宋时,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关于孔子的儒家思想请说明孔子一生经历,以及他的言论,形成理学。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⑤明中叶起,具有近代色彩的民主教育思想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儒家思想走向落没。

二、儒家的“有教无类”与“教育公平”所谓“有教无类”, 就是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教育。

“ 有教无类”的提出,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的进步,打破了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打破了贵族对学校教育的垄断,满足了平民入学的愿望,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当今社会的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两种:一 是教育机会公平。

它 的一个极端是教育机会均等,但在现有条件下,由于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谁能享受这些教育资源要有相应的选择机制。

选择标准是什么

是经济实力还是考试成绩

另一个是在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均能得到充分、全面、和谐的发展。

虽然必定存在发展的差异,但是不应该存在由学生家庭背景、性别、种族和学校条件、教师态度等外部原因引起的个体差异。

当今社会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从表面看,主要集中反映在某些点上。

例如农村初中生辍学、中 学阶段的择校、不 同省市高考分数线的差异、城 市打工者子女入学及某些教育腐败等。

这些问题是显性的,反应的是弱势群体受教育机会不公平问题。

总的说来,我国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为城乡差异,地域差异和阶层差异明显。

教育是一种公共资源,如 果分配不公平将会造成政府形象和作用的扭曲,触及社会公正的底线。

教育的不公平会使现有社会的不公平加剧并使其范围扩大,不公平的教育将大规模的再生产社会的不公平与儒家思想有关的名人典故,因此,教育不公平既是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不公平的反映,又不同于社会其他领域的不公平,会损害公众对社会发展的预期,更容易使社会心理失衡。

这样的教育现状又得不到引起我们的重视,教育制度的改革刻不容缓,首先要把握好的便是奇偶碍于机会的不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教育的公平与效率是并重,互相坚兼顾的。

效率是改善社会的公平状况的物质保证,公平又是提高经济效益的社会保证。

社会应适当扩大教育机会,增加教育投资总量,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尽可能运用到多数人身上。

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 在当今这样一个教育资源有限社会中,仍存在实施的困难性,但其思想中的平等观念,对我们改革教育制度仍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追求教育的高质量和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是现代改革的时代特征。

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使大多数人接受教育是社会应为之追求的方向。

三、儒家思想“因材施教”与“教育”的零部件标准化受教育在家庭背景、性别、民族和性格等因素存在差异。

教育本应以学生实际出发,既要提出统一要求,又要照顾个别差异,把集体教学和个别知道结合起来,使每一个学生的才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但在高考这无形指挥棒的指挥棒的指导下,教育越来越来侵袭哪个于单一花,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运用类似“零部件标准化”的手段将学生培养成善于高考的模子。

这样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了“高分低能,理化知识强 ,事件经验缺乏”的学生。

在当今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 们更需要的是多方位的复合型人才。

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并了解学生的特点,“ 因材施教”才是扭转局面的关键。

①深入了解学生,从 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教 师要深入调查了解学生,努 力做到知才、识才。

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进行不同指导。

“ 中人之上,可以悟之也;中人之下,不可以悟之也”。

②善于把集体教学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

教 师在面向全班的集体教学时,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着眼于大多数学生的平均水平,同时也兼顾个别学生,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③正确对待个别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客观,不要搞“一刀切”。

对于某些有特长和爱好的学生,进行积极鼓励,发展其特殊才能。

对于程度差的学生,更应该循循善诱,不能“拔苗助长”。

四、儒家思想与德育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而成为君子的主要条件是其有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在他的私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

然而,在当代的教育制度中,德育似乎变的无足轻重。

人们一谈到教育所想的只有学问这一件事。

“ 知德”的人很少,“ 好德”的人也少,能按道德信念去实践的人更少,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缺乏道德的状态。

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继往开来的猪蹄与儒家思想有关的名人典故,他们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如何,关系到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政治文明的精神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因此,必须加强道德教育。

德育是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的重要条件,是 促进其他各育得以顺利实现并获得好效果的动力。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①学校德育知识化问题。 .COm

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只偏重德育知识的感知、记忆等,不重视德育的实效。

②学校德育脱离生活问题。

学生尽管通过学校德育掌握了大量的德育知识,尤其是理想化的德育知识,可一但步入现实社会,就变得迷茫和困惑。

③学校德育孤立化问题。

目前学校德育明显存在于家庭德育与社会德育之外单一进行的问题。

当前德育的着眼点应在于:①重视构建教育者的主体性。

受教学者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在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相互作用中,学生不断得到改造、进化和发展,教师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提高。

②回归现实生活世界。

针对德育脱离生活的问题,“ 生活化”应该成为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趋向。

德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

③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德育只重视社会共性而忽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只要求受教育者遵纪守法。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才能培养出勇于开拓的新一代。

五、总结儒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至今仍影响着我们生活、学习的各方面。

牢牢把握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并使之运用到当今教育制度的改革中,可以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

【关于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诗句】相关文章:

1.对儒家思想文化的名言

2.儒家思想教育的名言

3.儒家思想的名言书法

4.关于母爱的诗句或名言,赞美母亲的古诗金句

5.关于月亮的诗句,描写月亮唯美的温柔的浪漫的情诗

6.秋葵的营养价值及功效与作用,营养价值丰富

7.七国灭亡的顺序口诀,韩/赵/魏,楚/燕/齐(附记忆方法及各国灭亡时间)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