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代社会发生自然灾害,是否有慈善事业呢?

如果古代社会发生自然灾害,是否有慈善事业呢?

2019年年底,武汉发生疫情,中国慈善机构在治理疫情方面给予了很大帮助,协助武汉募集医用物资;筹集善款用于建设火神山、雷神山等治疗医院;向武汉市民供应爱心人士捐赠的蔬菜、食品等。

毋庸置疑,当代慈善机构的存在,大大增加了社会针对疫情的应对能力,对当今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面对这次的疫情,难免心生疑问,如果古代社会发生自然灾害,是否有慈善事业呢?事实上,古代也有慈善事业,只不过古代社会慈善与现代慈善事业具有不同的社会性质,古代慈善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统治手段。

韩红慈善基金会

战国时期,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军事、政治、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最后统一了六国。为了维护社会稳定,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尊崇道家思想,打压法家以外学说,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治世理念。

秦朝实施严酷的刑律制度,百姓赋役沉重,致使社会矛盾显著,这样的思想价值观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短命。事实上,在秦统一六国之前,荀子曾揭示出商鞅以法家思想治国存在的流弊,只不过这个问题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从本质上得到解决。

汉初百废待兴、经济凋敝,汉代帝王急需寻求经世治国之良策,汉代统治阶级总结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为实现汉代社会安定的愿望、巩固帝王政权,推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自此以后,“以孝治国”则成为古达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俗语云“慈是孝的沃土,孝是慈的汇报”,为了巩固社会秩序的稳定,封建王朝普遍接受了这一思想理念,各王朝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都曾致力于慈善事业。

元代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蒙古族作为“马背上的民族”,本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思想,但元代统治在入住中原之后,走上了与中原文化融合的道路,致力于模仿中原制度,重视儒家思想文化,同样继承了前朝社会的慈善事业。

如果古代社会发生自然灾害,是否有慈善事业呢?

马背上的民族

中国封建王朝时期,宋代的文化发展到了巅峰,催生了宋朝强大的慈善事业,而元代虽然借鉴了宋朝的管理制度,但由于文化的差异,相对于宋代的慈善事业逊色了不少。元代在沿袭宋朝社会慈善事业的同时,也演变出了适应元代社会的儒家慈善思想。

一、元代时期的儒家慈善思想

古代慈善事业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慈善形式,元代时期的儒家慈善思想主要有几下几方面内容。

1、仁爱思想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思想作为古代社会两千多年以来的主流文化,其提倡的仁爱学说,深深地印刻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里。孔子所说的“仁爱”即为“仁者爱人”,孔子从人的感情出发,强调“仁” 是一种社会责任;并将“爱人”视为人的本性,正如孔子所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上充分表明,儒家思想的“仁爱”是一种利他主义,也是一种助人为善的品性,为中国古代社会慈善思想的萌芽提供了理论基础。

“仁爱”思想在元朝依然受到士大夫以及平民的推崇,士大夫吴澄曾认为 “仁者元朝儒家思想,天地生生之心也,而人得之以为心,故爱人利物之心满腔皆是,而伤人害物之心一毫无之。由父母兄弟而宗族姻戚朋友乡里,欲人人各得其所,温然如九州岛岛四海而为春。视人之所愿成全之,视人所患救护之元朝儒家思想,盖同生天地之间,皆吾之同气同体也,或伤害于彼而便益于我且不为也,况无便益于我而伤害于彼者,其肯为哉?”

吴澄本意即是,人们应该以仁为本性,百姓之间互帮互助,不应该有害人之心。正是基于这一思想,元朝社会的宗族慈善、接济贫民等慈善事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如,元朝人汤镛基于“仁民爱物,宜始于亲亲”的思想开办汤氏义田,资助宗族子弟。

如果古代社会发生自然灾害,是否有慈善事业呢?

如果古代社会发生自然灾害,是否有慈善事业呢?

2、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从“重天保民”到“民贵君轻”经历了一个过程。

商、周人把天人格化为神,君主则称为“天子”,是受“天命”委托,治理百姓。东周时期,周王室对各诸侯国的统治力衰退,诸侯国之间相互攻伐,周天子不再能号令天下,威信全无,“天”的地位慢慢下降。

荀子首先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观点,认为人能改变自然。这一时期,贵族对“民”的认识逐渐提高,如齐国的田氏,通过收买齐地人心,逐渐达到“田氏代齐”的目的。

直到后来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仁政思想,主张君主实行爱惜百姓、重视民力的仁政,这标志着“民本”思想的正式形成。

民本思想在元以前,都得到可高度重视,但元朝作为少数民族政权,在全国实行等级森严的民族政策,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四等,爱民意识淡化,导致中原的民本思想与蒙古文化发生了激辩,如元代学士虞集曾提出:“民者,国之本,赋者,民之力”、“大率以修德为立国之基,以养民为生财之本” 。又说: “而集所以保息吾民,以厚国家生财之根本,岂不深远乎?”

后来,他利用廷试的机遇提出了“厚民养生”的《廷试策问》,通过这些士大夫的努力,使得“民本”思想逐渐被元帝王所重视,元顺帝甚至命运将这份《廷试策问》汇集入《元文类》,由于元帝王对于“民本”思想的加强,为元朝统治者实行“仁爱”思想,扫除了障碍。

3、重义轻利思想

百姓之义与官府之利势必存在矛盾,义利之辩一直是古代社会哲学的热门话题,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义利观的基础,主张“义以为上”;而孟子也表达出“怀义去利、去利存义”的见解,强调道义的重要性。

如果古代社会发生自然灾害,是否有慈善事业呢?

元朝时,儒家学者依然秉承重义轻利的道德思想,如吴澄曾说“······而后世或借种德二字以嘉善人。夫古之种德者,种之于民,后之种德者,种之于家。种之于民者,天下蒙其惠泽,种之于家者,子孙受其福报。巨野李氏之家素积德,其先讳成,教子孙力積书,周姻戚之贫乏,而代其役。其嗣名球,名壁,俱克承先志,亲数年,而兄弟同居同财无间言,重义轻利,一如其父。”

由于元代大儒的努力,以及元帝王归于儒家思想的接纳,重义轻利思想在整个元朝占有主导位置,在元朝百姓中影响深远。

如元朝无锡人华氏散粟赈饥不受,本应得到朝廷封赏却坚辞不收。

陈旅曾专门写诗对华氏的慈善行为进行赞赏。

泰伯当年处锡山,身辞大利远人安。

至今邑里高风在,散粟千钟不受官。

如果古代社会发生自然灾害,是否有慈善事业呢?

4、大同思想

大同思想是儒家文化最高的思想境界, 《礼记》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曾这样描述大同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谓大同。”

由《礼记》可知,大同思想追求尊老爱幼,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所有人都可以得到社会照顾,而所有人也关心社会。

元朝儒家思想同样含有“大同”的含义,如《文忠集·卷六》引导百姓:“鲤寡孤独,天民之穷者也,尚赖官给衣粮,仅能保养以终天年。其余悖独之人,不在收系赡养之数者,亦间有之。城郭之内,乡村之中,岂无疏远宗族、中表来戚,若衣食仅能自足者,固所不论。其稍有赢余之人,亦安忍坐视其操瓢囊,哀号叩哭,乞丐于市,而不救恤之哉······今后仰所在人户,家业稍完者。若中外亲戚,有孤穷乞丐之人,即当收恤,随时量给粮食,使之粗充口腹。”

可知,元朝在开展官府的慈善救济活动时,还号召百姓参与慈善活动,这里具有《礼记》所提倡的“天下大同”的意味元朝儒家思想,在百姓之中得到积极响应。

如,元朝人郭聚,值荒年,出粟赈济乏食及不能自存者;逢婚丧,借贷钱币不足者,还抚慰因无力偿还借贷而自渐形愧的乡党。苏天爵为其作墓志铭时,对于他的义兴给予了高度赞扬。

如果古代社会发生自然灾害,是否有慈善事业呢?

元帝国地图

二、元代儒家慈善思想的特点

元代儒家慈善思想是以中国流行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官方救灾放粮,还是民间贫困时期的百姓互助,都是以儒家文化的“仁”为核心思想,即以“仁”为主要价值观的“利他主义”思想。

儒家文化为元朝慈善事业提供了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又融合蒙古民族自身文化,慈善事业在元朝形成了以下两个特点:

其一、兼容性

“文化”是一个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认知体系,这对于民族价值观的传递,或者对于一个民族的兴衰,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儒家慈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而蒙古文化是由蒙古民族传承的一种游牧文化,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价值观,两种文化在元朝慈善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势必相互融合,以适应元代的社会状况。

元朝是中国儒家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相互吸收的重要时期,统治者在学习儒家文化的同时也把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给中原人,使这一时期的慈善事业出现了两种文化的大融合,相互包容,共同推进着元朝慈善事业的发展。

如果古代社会发生自然灾害,是否有慈善事业呢?

其二、民族性

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同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同样有着中华民族的特性,重义轻利、仁爱等慈善思想与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孝顺以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博大情怀密不可分。

元朝少数民族作为统治者,更是将这一特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元代帝王传承了儒家文化,鼓励广大百姓参与到慈善事业,无论是蒙古族还是其它民族都在元代政府的凝结下参与到慈善事业,百姓同元代政府一道维护者元朝的慈善事业,保障着元代社会的稳定。

结语

纵观元代慈善事业的整体面貌,其慈善思想继承了两宋时期的新型慈善意识,使不具备亲属关系的慈善活动在这一时期得到较大规模的开展如果古代社会发生自然灾害,是否有慈善事业呢?,有一大批身份各异的慈善人士影响着元代的慈善事业。

然而由于元朝前期处于同南宋的地盘争夺战,后期陷于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利纷争,整个元朝生命周期战火不断,政局不稳,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百姓,虽然元朝的慈善事业从未停止,但元朝慈善事业面对庞大的救济基数,显得爱莫能助。

元朝的慈善事业同前朝相比处于低层次水平,而其救济的范围又广,无法从本质上解决民不聊生的难题,更重要的政治腐败,无论是官办慈善还是民间慈善,运营机制都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贪腐腐败现象屡禁不止。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存在的社会问题具有较大的差异,但由于儒家慈善思想的传承,慈善事业却从未停止,一直凝聚着民族向心力,对于减缓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元代的慈善事业,以“仁”为核心,以仁爱、民本、重义轻利、大同为慈善思想,引导着元代政府积极从事贫困救助、有能力的平民也对贫困之人伸出援助之手如果古代社会发生自然灾害,是否有慈善事业呢?,这种捐献、救济在一定程度上造福着元代百姓。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