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溪的竹简:儒家哲学与道教的异同及其命题
文|渊溪的竹简编辑|渊溪的竹简
前言
秦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中,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是儒家和道教。
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影响社会和中国人民意志最多的是两本书:
《论语》和道教的中心经文《老子》。
自秦朝(公元前221-207年)以来,形成了众多的思想流派,如儒家、摩氏、道教、法家、逻辑学家、阴阳等。
然而,在思想基础上,只有两种学派:“在秦时期,各种思想的对立主要是儒家与道教的对立”。
因此,在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研究中,只要我们比较儒家与道教的异同,就能基本掌握智力发展的关键特征及其所包含的主要命题。
哲学思想中儒家与道教的对立
儒道都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深刻的转型阶段。
汉志(汉朝的记录)报告说:“两种思想的产生都源于王权变得越来越弱,诸侯国互相争夺统治国家,统治者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异议。”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儒家和道教由于对宇宙和社会的看法不同而发展成为相互对立的哲学体系。
根据李约瑟博士的说法,道教是消极的思想体系,儒家是积极的。
以政治伦理为主要问题的儒家哲学,主要以“人类之路”为基础。
孔子很少谈天堂,他的思想缺乏系统的认识论,不丰富的辩证思想。
我们可以说,儒家哲学在实际意义上是关注人类的存在的。
儒家以“人类之路”为核心,在“生活哲学”中运用了“仁”、“正义”、“礼”、“礼”、“智慧”、“可信”、“金庸”、“孝道”等范畴。
自汉朝“排斥所有其他学派,只尊重儒家思想”以来,儒家思想已经主导并决定了整个中国传统哲学。
另一方面,道教哲学“以形而上学和认识论”为主体,以“不作为的自然方式”为特征的“天堂”为基础;它以天堂、地球和人类为整体,以整个宇宙为一个整体,排除上帝或天堂为个人形象的存在。
老子说:“道(路)有感情和可信度,但没有行动和形式”;“人类跟随地球,地球跟随天堂,天堂跟随道,道跟随自然”。
道教的“之道”是对儒家“人类之道”的否定和挑战。
老子说:“天堂的方法是把盈余输给公司”“天堂的方法就是失去盈余来弥补短缺。”
但人类的道路恰恰相反:它失去了补充过剩的短缺”;当“失去伟大的道路,有仁和正义”;只有“放弃仁爱和正义渊溪的竹简:儒家哲学与道教的异同及其命题,人民才能恢复孝顺和爱”。
道教以“天堂”为基本主题,发展了“路”、“存在”、“不存在”等一系列哲学范畴。
西汉之后,由于统治者将儒家思想定为唯一的权威理论,道教被镇压,但这只会迫使它进一步发展。
据称,“从表面结构来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政治伦理理论;但从深层结构来看,它是哲学框架。
的确,道教思想不仅支持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其直觉理解方法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思维不同于西方思维的特征。
李约瑟说:“如果没有道教,中国看起来就像一棵大树,有些深深的根已经腐烂了。”
关于儒家与道教在哲学思想上的根本对立,提出了许多争论。
在《九派》一章中说:“道教以抽象思维为本质,儒家以道德教育为宗旨,在九种思想流派中,这两种流派是最基本的。”
在西汉司马潭的《六学派思想思想》中,有13篇对阴阳、儒家、摩氏、逻辑学、法家、道教等主要学派的评论。
在谈到儒家思想和道教时,司马坦写道:“儒家思想很广泛,但缺乏深度,工作努力儒家生态哲学,但成就甚微,因为其原则很难完全遵循。”
然而,国王对他的大臣、父子或无论老少的礼仪永远不会改变。”
而道教则让人们专注于思想,以一种无形的方式行事,丰富宇宙中的万物。
它涉及到最基本的问题,遵循阴阳法则,采用儒家和墨氏主义的仁慈,遵循逻辑学家和法家的原则,随时间移动,适应事物的变化。
它普遍适用于一切事物和所有场合。
黑格尔写道:“孔子在世俗生活中只是一个实际的智者,在他的思想中根本没有投机哲学——只有一些善意的、机智的和道德的教训,我们不能从中得到任何特别的东西”;而道教哲学“提到了一些一般的东西,就像西方哲学一样。
西方学者。有一个恰当的评论:“儒家思想一直是成功人士或那些希望成功的人的哲学。
但道教是“失败者”或那些尝过“成功”的痛苦的哲学。
儒家思想回归伦理,而道教则回归自然。
无论人们可能持有,认为儒家处理世界的规则,或相信道教覆盖宇宙,几乎都同意儒家和道教在中国有最大的影响力,在中国的哲学史上最高的地位,发挥中国哲学的最大的影响。
儒家与道教经济思想的区别
经济思想作为哲学的反映儒家生态哲学,可以清楚地表明思想家的哲学思想的特征。
孔子、孟子、庄子等都是知识渊博的伟大思想家,他们都是从主要思想建立自己的经济思想。
就像他们不同的哲学思想一样,他们所有的经济思想都是为了服务于新崛起的地主阶级;然而,在分析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它们都可以说属于两个主要的经济思想体系,每个体系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一般来说,儒家由于与共同世界的强烈接触意识,尽力就国家事务的资助和管理为统治者提供咨询;因此,他们关于社会经济思想和生活的论点更多,涉及的领域相对较少。
相比之下,道教家,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隐士,通常从事深入和微妙的思考;此外,他们通常会下台,所以他们在经济问题上的言论相对较少。
整体和个人思想
总的来说,儒家的经济思想以人的生活哲学为基础,以“人的方式”为指导主题。
儒家运用政治伦理的模式进行经济分析。
台湾学者侯家居先生认为,儒家的经济思想是一种自由放任的经济学。
相反,朱家珍先生认为,孔子解除禁令、造福人民的政策,不同于18世纪后欧洲资产阶级所坚持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所产生的自由竞争。
吴宝山进一步认为,孔子和孟子所主张的政策与西方完全不同,即基于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自由竞争,使用资产阶级自由放任的思想来理解儒家经济思想会导致后者的扭曲。
我们一致认为,西方的自由放任观念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儒家经济思想的全貌。
正如吴宝三所说,儒家经济思想是“宏观经济”,而道教思想则包括个体经济的思想。
这种概括是非常新颖和客观的,也让人们对如何僵化地使用西方经济术语来解释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既定做法产生了怀疑。
从儒家经济思想的整体体系来看,它本质上以国家事务的管理为中心。
它关注的是如何管理经济和规范政治。
其中大部分是关于如何管理一个国家,而最高的目标是管理家庭和管理国家。
孔子认为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国家是家庭以上的政治组织。
国家是整体的渊溪的竹简:儒家哲学与道教的异同及其命题,整体有自己的生存宗旨和使命。
个体存在于整体之中,无法与整体相分离。
因此,儒家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如“在适当的时候使用人民”、“减税”等,都反映了服务国家最高利益的整体目的,而不仅仅是个人利益的集合。
因此,儒家思想很少分析个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道教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罕见的学派,因为它确实对个人施加了压力。
根据本学校,个人的经济活动和国家管理都应符合自然。
不应该有人工的东西干预时,个人应“克制自私和欲望”,“避免被物质事物伤害”,以获得最大的身心自由和自然长寿。
在管理国家事务时,我们应该“无所事事;保持顺利”和“遵循自然法则,没有自私的人”一般来说儒家生态哲学,道教唯物主义哲学对经济活动产生消极的态度。
儒家思想家们关心国家的财政收入。
冉秋说:“当人民很富有时,国王必须分享这些财富;但当人民没有足够的钱来满足他们的需要时,国王就不能指望有足够的钱来满足他的需要。”
这是一个典型的关于公共财政的儒家观点。
至于具体的税率,所有的儒家思想家都提倡实行10%的税率。
孔子的一个弟子提出了思想,意思是“10%的税”。
孟子非常清楚地说:“人们应该支付10%的财富作为国家税收”和建议,国家应该征收10%的税”只要可能“荀子还主张“田野税为十分之一”。
为了发展国家经济儒家思想家也主张如下:“废除习俗和市场关税”;“山、森林、湖泊、鱼堰在一定季节关闭,其他季节开放,但不得对其资源征税”;“只在适当的季节”要求劳动。
因此,从儒家思想家的经济思想来看,他们都是格言。
道教思想家几乎没有从国家的角度进行任何经济分析。
他们很少提出任何关于公共财政和税收的想法。
他们并不是提倡丰富国家的财富,而是纯粹提倡重视自我。他们的经济思想本质上是从个人的方面进行的分析。
杨朱反对社会等级制度,理由是它束缚了个人自由。
他强调个人生活,主张“尊重自我”或“为了自我”,他说:“如果每个人都不失去一点自己,每个人都不造福世界,世界将是完美的。”
有书记载,孟子蔑视杨朱的“自我价值理论”,指出:“杨朱选择了利己主义”。
庄子也从“我”开始,主张“我”与世界无关,“我”不需要对周围的世界负责,也不需要承担任何义务或角色;“我”只能按照我的“真实感受”做事,也就是我只是让事情下滑,我只属于我自己。
根据郭翔的评论,庄子是一个“不为事物而迷失自己”的人,“保持自我,拒绝模仿其他人。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道教思想家把个人的“我”作为他们的研究对象。
他们认为,在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中,个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笔者观点:
因此,老子和庄子的道教对政治的效用表示怀疑,但肯定了个人的价值。
社会上的任何幻想都可以被消除,但个人对存在的愿望是一个不能被否定的事实。
如果社会制度有任何与个人想要正确存在的愿望不一致的东西,我们应该消除或控制它,以免让树枝和树叶损害其根。
当你读道教著作作品时,会发现它们的基本基调在于以个人的分析为目的。
至于国家是否繁荣和强大,以及应该如何治理它,几乎没有提及。
因此,我们可以说,儒家与道教的主要对比在于前者的“丰富国家理论”与后者的“尊重个人理论”之间的区别。
参考文献:
【1】陈猜英,“道教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支柱地位”,哲学研究,1990.
【2】金春风,汉代思想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618页.
【3】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1卷。II p. 6.科学出版社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4】周玉岩和吴德钦,《道教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支柱地位》,《哲学研究》,1986.
【5】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9卷。II p. 68.10.同上,第178页。见11.陆逊全集第1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53页.
【6】秦学术展望,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第27页.
【7】黑格尔,《哲学史讲座》,第一卷,第页。,北京:商业出版社,1997年.
【8】沈启军,《老子的影响:文化危机与前景》,《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第3页。380–381.摘自李约瑟,《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16卷.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