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国民俗文化课程类别:必修课 □选修课■学时/学分:14周/周2/1.5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授课时间:3-16周 星期一9-10节授课地点:6F402任课教师姓名:郑陶凌职称:副教授所属院(系):师范学院联系电话 )Email: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可分为集体答疑与个别答疑的形式民俗课程,集体答疑的时间、地点与上课基本相同,个别答疑主要通过电子邮件、QQ与电话联系等方式。二、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全院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人生仪礼、姓氏、生肖、传统节日以及民居和民间信仰共六个部分内容。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通过扩大知识面和深入探讨,在思想素质和知识能力上得到提高。三、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多样,理解各种民俗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的特质。掌握民俗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六大部分:①人生仪礼中的出生礼、成人礼、婚礼和丧礼中的不同仪式及其表达的丰富内涵和中国人的现世观;②中国姓氏的来源和变迁以及传统家庭观念;③十二生肖的来历传说以及各种生肖的象征意义和中国“同类取象”的传统思维;④四大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承载的中国文化的元素以及传统节日如何传承和发展;⑤民居的建筑和居住习俗及其“天人合一”、“等级有序”“阴阳平衡”的居住理念;⑥民间信仰的类型与特点,以及中国民众的实用心理。

同时,结合实践,通过课外民俗专题的探讨,掌握民俗研究的基本方法。总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探讨,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具备专题研究的能力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学课时以外,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姓氏和生肖进行探究达到寻根问祖、重视家庭的目的;结合家乡和本土的民俗,理解各种民俗中蕴含的丰富内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培养学生注重亲情、热爱家乡以及热爱中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即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和谐共处、诚实守信等在民俗中也得到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领悟并在情感价值观上得到提升。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本课程属于全院公选课,是面向大学生开设的人文科学的通识课程。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已具体了基本的人文知识和素养,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专业指导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讨。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1、选用教材:王衍军编著 《中国民俗文化》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6年6月版2、参考书: 钟敬文主编《民俗学概论》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8年2月版陶立璠著 《民俗学》 北京:学苑出版社 2003年版高丙中著《中国民俗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版六、课程进度表周次教学主题要点与重点要 求学时3一、 人生仪礼 (一)出生礼要点:1、课程说明及要求2、人生仪礼之——出生礼重点:家族的繁衍与对子嗣的重视了解出生满月习俗以及各种习俗中体现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摒弃重男轻女的恶习。

24(二)成年礼要点:成年礼的习俗重点:成年礼中家庭与社会责任感了解各地成年礼仪及作用;思考现代青年如何勇担责任25(三)结婚礼要点:结婚礼的习俗和期望重点:蕴含的对幸福家庭的祝愿了解结婚习俗,结合本地或家乡情况探讨现代婚恋观。26(四)丧 礼要点:传统丧礼的复杂程序重点:丧礼中对“孝”的强调了解传统丧礼和服丧的习俗。现代祭祀如何与时俱进。27二、姓氏文化要点:姓氏的来源与变迁重点:“我”的姓氏与祖先了解姓氏的来源与变迁。从姓氏中理解中国人的家庭观28同上要点:中国人的名、字、号重点:《红楼梦》中姓名文化。中国传统的名与字的意义,探讨现代人如何取名。29-10三、生肖文化要点:十二生肖的来历及特征重点:生辰年月与属相的关系姓名与生肖了解生肖的来历及象征意义,理解中国“同类取象”的思维方式。411四、传统节日要点:春节、清明节的文化习俗重点:节日中蕴含的民众文化心理了解相关节日的文化习俗,理解节日中蕴含的文化心理212同上要点:端午节、中秋节的文化习俗重点:节日中蕴含的民众文化心理同上213五、传统民居要点:传统民居的几种类型及特点重点:应地制宜与自然和谐共处。了解传统民居的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

214同上要点:以四合院为例理解中国居住文化;以故宫为例理解建筑与风水理解民居中的中国文化因素。215六、民间信仰要点:民间信仰的种类(一)重点:民间信仰与佛道的关系了解民间信仰的种类及特点,理解中国民众的实用观216同上要点:民间信仰的种类(二)重点:民间信仰的特点了解民间信仰的种类及特点,理解中国民众的实用观2七、教学方法 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中心,以广大民众生活为辐射面。灵活运用探究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立足课堂,放眼社会,通过田间作业,将课堂知识与当今民众习俗结合起来,探究新时代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策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本课程注重学习与实践,将课堂与书本知识与民众的具体生活习俗相结合。二者相互印证民俗课程,获得比较深刻的体验。可以利用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源,或者学校没有而在网络上可以获得的免费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可以查阅重点大学人文、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座的视频资料等等,巩固和拓展知识。2、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建议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如《民俗学概论》、《中国民俗文化面面观》、《中国民俗》等。

同时经常浏览和关注相关网页。如“中国民俗网”、“农历网”、“中华传统文化网”等等。以巩固、拓展相关知识,提高创新能力。3、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掌握本课程内容,学生在课内与课外所要花费的最少时间约每周4个小时。4、学生的上课、实验、讨论、答疑、提交作业(论文)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的等方面的要求。学生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必须勤作笔记、多思考民俗课程《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大纲--,课堂讨论务必积极参与;课后认真阅读,完成主讲教师规定的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质按量提交作业。有什么疑惑可以直接联系主讲教师。每一次作业就是一次单元测试,期末考试采取小论文形式,要求认真严肃对待。5、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要求。课程结束前1-2周内,按照学校统一安排,通过网上评教系统,回答调查问卷《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大纲--,实事求是地对本课程及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学生的应尽责任和义务,对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九、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考核内容评价标准权重到堂情况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勤做笔记,积极回答问题10%课堂讨论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讨论10%完成作业每次课毕,教师均会根据所讲内容以及需要延伸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布置相关作业3次20%期末考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上的论述题。

要求:观点鲜明,有一定的新颖度,语言表达流畅,字迹工整。 60%考试方式开卷■闭卷□ 课程论文□ 实操□十、院(系)教学委员会审查意见 我院(系)教学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院(系)教学委员会主任签名:日期: 2013 年 9 月 日九、学生反馈信息 ————————————学生沿此线剪下交任课教师——————————————我已经阅读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大纲,理解并同意大纲中列示的要求。 学生签名:日期:年 月 日1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