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鹏老师《道德经》90讲:儒家的身所谓儒家

杨鹏老师《道德经》90讲:儒家的身所谓儒家

读经典 · 爱智慧 · 益生活

【儒风学社】线上国学课堂

点击试听→ 杨鹏老师《道德经》90讲

授权图片 | 滕首诗 摄

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常批评中国人没有信仰。

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没有宗教传统是真的,但是中国人一直是有信仰的。

我们的信仰不是以宗教形式呈现的,而是以文化理念来呈现。

那就是儒释道合流。

中国哲学有别于西方的逻辑性哲学,属于互参比照性的哲学。

中国社会的自古以来也都是情、法、理相融合的社会,中国先贤追求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和谐有序杨鹏老师《道德经》90讲:儒家的身所谓儒家,重视同侪制衡。

这一切,可以总结为外儒内道头顶佛。

如果说得具体点杨鹏老师《道德经》90讲:儒家的身所谓儒家,那就是:

儒家的身,道家的心,佛家的识。

儒家的身

所谓儒家的身,就是像儒家一样追求。

自从孔子确立儒家以来,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取得显赫地位,经过孔门十哲、孟子、董仲舒、程颐、陆九渊、朱熹、王阳明等代代大师阐发,儒家形成了体系严谨、内容丰富的思想体系,并成为历代治国的指导思想。

但如果一句话来概括儒家的思想,那就是“成人有为”。

所谓“成人”,其实就是做一个真正的“人”,如果用儒家倡导的话说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就是做个“士”,做个“君子”。

所以从历史书上可以读到一代代仁人志士克己复礼,努力修身,追求完善的人格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一世为人,力求立德立言。

但儒家之于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更积极的影响力还在于倡导人要有为。

孔子就曾经说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强烈介入当下,用个体奋斗来弥补世界不美好的心态。

儒家的价值观里,立己达人,追求立功,兼济天下的观念,造就了一代代贤士人名臣的精彩人生。

读儒家,学儒家,可“成人”可“有为”。

道家的心

儒家看重人和社会,道家重视人和自身。

从老子的“无为”,庄子的“逍遥”,我们就可窥一斑。

所谓道家的心,是像道家那般处理和自己内心的关系。

道家重内心,心即是性,性即是天命。

当人生的困苦,世界的纷扰堆积在身前,道家会教给我们,从心里看轻这一切,不为事乱,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净。

道家重自我审视和外界批判,庄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道家的价值观里,不重功名利禄,重视内心的“自在”。

所以,闭门隐居,遁入山林,高人追求修心修身乃至逍遥成仙的故事,历代都有。

我活只在我心,当我们无路可走,当我们被外界叨扰时,学习一下道家,返回到自己的心,是智慧的。

佛家的识

佛家解决人和自身、人和世界的关系。

佛教在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都影响深远。

你也许可以说自己不信佛象数易学,但是你无法说自己的思想里没有佛教观念,比如因果,比如识相,这些都来自佛家。

作为一个有着完整论述和细致思想体系的哲学,佛教可谓博大精深。

所谓四万八千法门,即是说佛家的思想的浩瀚。

但佛家给中国人影响最深的,还是其识上。

佛家的识,重在识相。

识别自我和世界,识别自性和佛性,识别自身的修为法门… …

当我们对这个世界迷茫时,当我们在世界上迷失自我时,佛家思想可以让我们沉静,让我们坚定。

有佛有明镜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学佛可自证。

▽ 戳此读懂“万经之王”《道德经》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