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の怒的一帖发出后,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热情洋溢的来信
无产阶级の怒的一帖发出后,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热情洋溢的来信
感谢同志们,昨天爆发无产阶级の怒的一帖发出后,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热情洋溢的来信。
有好心的同志问我有没有向后台提起申诉。其实,我一收到后台的“违规通知”,就立即提起了申诉。
一身正气,大义凛然,向后台编辑宣讲马列主义真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事迹,揭露和痛斥告密者的阴谋。
但是,讲理没用滴,申诉被驳回了。帖子依然关在小黑屋。
以后碰到我也不申诉了。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大家发来的信息,已经让我感到了人民的力量。
工农亿万志昂扬,誓把敌顽埋葬!
删帖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删了一个帖,搞笑千万帖。
今天不搞笑,应邀发个严肃的帖子,关于信仰问题,佛教信仰。
我为什么信佛教(原作于2014年)
老朋友们都知道我的几大爱好,党史、股票、武侠、围棋(史)……佛教。其他方面都写过不少帖子,一有空就侃个不停,但谈及佛教却很少。为什么?
因为佛教对于我属于信仰范畴,极其尊崇,不敢乱说,害怕出错,写帖态度就格外慎重。前几天看有朋友转来一个“信佛十年 我不再信佛”的帖子,发觉帖中很多地方都不得要领,但再要象十多年前那样写个逐条订正和批驳的帖子也确实没那个时间和精力了。干脆说说我什么信佛吧,和大家分享。
到底什么算是信佛?怎样才能算是佛教徒?
按照我现在理解,接受并相信佛教对人生观、宇宙观和价值观的解释和指导,就算是信佛。
在此基础上,遵守佛教的基本戒律(五戒或标准高一些的十善,或针对出家人标准更高的各种戒律),做到了知行合一,就可以算是佛教徒。
这个定义较为宽泛,虽然符合佛教教义,但毕竟是个人的总结和提炼,仅供大家参考。
从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角度出发,我觉得自己应该算是合格的佛教徒,在熟人圈子也会偶尔表示一下我的信仰。
在从前,包括大学时期,我对佛教没什么像样的认识,最深的了解大概来自于金庸小说里的扫地老僧。后来为什么信仰佛教?
一是遇到了一个信佛的同事,简称为M同学,蒙他言传身教,我也主动要求进步自觉向佛教靠拢。另外是读到了一本书《佛教生死学》,打开了一扇通往佛教精神世界的大门。佛教里讲“因缘”,M和《佛教生死学》是我信佛的重要因缘,各起50%作用。
对我影响最大有三本书。第一本是《佛教生死学》(陈兵)、第二本是《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第三本是《潜规则》(吴思)。而佛教生死学的影响远远大于第二名+第三名+其他所有书籍的总和。
我在大学毕业后,参加革命工作,在单位里遇到两个异人。一个跟我聊党史、谈恩来(以后有空说说他。要说对恩来的了解,他估计能排第三名。一般一般,天下第三);
另一个就是M同学,带我信佛教。我这两个爱好,都算是小众,找到能对话交流、交锋切磋的人极难,但是在身边一下就遇到两个,而且他们的水平不知道比我高到哪里去了,可能是法缘的力量。
M同学和我同住一个集体宿舍。他对佛教经典的阅读较多,也对儒家等传统文化典籍有不少的涉猎,品行高尚,人非常之好,除了很少吃肉(偶尔也吃),其他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对于一个人人品最真实的了解,看穿一个人的品性,莫过于在同间屋子里住上一段时间,大学住过集体宿舍的同学应该深有同感。
话外音:信佛学佛,切忌把自己搞的神神叨叨,看不起群众。我党还知道三贴近和群众打成一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后来M换了单位,我还是经常向他请教。佛教里对M这样导人向善或用流行语“提供正能量”的同学称为“善知识”。反过来,教导杀盗淫妄、坑蒙拐骗……的就是佛教里指的恶知识。
我看到的那本书,就是曾力荐过的《生与死--佛教轮回说》(现在出了新版名为《佛教生死学》,卓越亚马逊当当应该还有售),作者:陈兵。
陈兵教授是专门研究佛教的学者,师从任继愈,他不仅是专业学术研究者,也是信仰者。既是专门从事宗教研究的学者、又是身体力行修行者的交集人数少之又少,而且还孜孜不倦地著书立说、笔耕不辍,陈兵真是了不起。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西方亦有谚:不研究生死的民族不是伟大的民族。而对于生与死(如胎儿的形成及生长、临终时的感受及境界等)及宇宙人生的真相,佛经中有详实而透彻的阐述,陈教授的书会集了佛经中相关的经文并加以阐释,读来令人豁然开朗。他的书,堪称文字般若。能看到他的书,我也认为是一大福报。
《生与死—佛教轮回说》初版于1994年,印数不多,影响也不大,本属于另外一个同事。
那哥们在我毕业那年去美国留学,把他的铺位和一大堆书留了下来。我正好分配来参加革命工作,于是继承了他的铺位,并替他代管这些书一直到今天。
奇怪的是M和他关系很好,同住一室近三年,又长期信佛,竟然没有看过这本书,甚至没听说过,一直到前年我向他推荐时才看。M对于这本书也是高度评价,认为这本书非常适合于知识分子学佛。
后来,我还知道,在佛教界很有名的四川隆莲法师(有中国第一比丘尼之称)无产阶级の怒的一帖发出后,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热情洋溢的来信,对本书极为推崇,给予的评价是“代佛讲法”,自费买了200本送人。我觉得这本书和我的缘分实在不一般。
南怀瑾曾经说过,对于中国人来说有三大精神食粮。
一是儒家,相当于粮食店,离不开。
二是道家,相当于药店。
三是佛教思想,相当于百货店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品种最全最多,什么都有,你进去后可以买,也可以只逛不买,哪怕只是看看,也会大开眼界。佛教精神世界的确是包罗万象,琳琅满目,如果在思辨和理论思考上有所追求,佛教是最好的归宿。
《佛教生死学》就展示了佛教作为百货店的一面,可以算是一本系统介绍佛教理论的小型佛教百科全书。
我最初感兴趣的是佛教的宇宙观和时空观,最早挑出来看的一章专门讲佛经中对于“天道”(六道轮回)和宇宙的看法,竟然和现代前沿科学的某些理论极为相似。
其中佛教对时间的单位动辄以亿年计,这也是令我惊异的——在地质学、生物进化学和天体物理学等近现代科学没有诞生前,亿年是人类不可能拥有、无法想象的时间单位。
要知道这些佛经的底稿都来自于公元前6世纪。在佛教的宇宙观和时空观中,数以亿年的时间单位和数以亿计的世界单位是展开描述的基础,完全超出了当时人类的生产生活经验。当时就只凭这一点,我对佛教开始另眼相看,产生了兴趣。
在中国,对佛教的最广泛认识、最切身感受可能就是烧香拜佛求佛祖菩萨保佑。自我开始接触佛教理论后,才发现这根本就是中国人长久以来实用主义宗教观对佛教的庸俗化。
用周星驰在国产凌凌漆里的话来说“没想到还只是一笔生意”。
在花总写的小说《小Z出家记》里提到了佛教在大陆的现状,很传神。《金刚经》不是明确说了吗:“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和佛教基本教义相违背的种种做法,在中国现实的佛教界倒是大行其道。
在宇宙观之后,最吸引我,也令我深信佛教,正是其生死观。也许这是佛教对于现实人生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部分。
人类最害怕的是衰老,最恐惧的是死亡,但那一天迟早会来,如何面对呢?佛教里有内容最丰富的阐释和应对。何如面对生老病死,这是佛教的由来和起源。也是我信佛的现实原因。
毕业后有几年,我的主要兴趣都在胡思乱想一些奇奇怪怪、莫名其妙、很不靠谱、虚无缥缈的问题,尤其是死了以后会怎么样?
汗!一般来说,思考死生问题一般都要到人生暮年阶段感到死亡威胁时,盛年时很少有人去想这些糟心的事。为什么在20出头就琢磨这些个问题,我现在想想也很奇怪。按佛教的解释——这是法缘啊!
我实事求是地想,很可能是在务虚思辨层面上的好奇心重所至。死亡也的确是人类面对的最神秘的终极问题无产阶级の怒的一帖发出后,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热情洋溢的来信,而当时所有书籍都不能给我满意的解答。《佛教生死学》在此时出现,超出我想象地给了解释,满足了我在智力上思辨上的要求。
现在中国人最普遍的面对死亡的态度就是我党所教导:人死就没,活着猛造。其最通俗的表述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活着干、死了算”,并宣称这是最科学的态度。
在我看来,党教导我们对待死亡的这种态度恰恰是对死后世界“不相信、不承认、不考虑”典型的虚无主义态度。1949以来,党在教育和宣传中推行彻底的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并冠以科学之名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鼓吹灌输人死永灭,把因果报应批作是骗人的迷信,我一直到大学毕业也基本接受这个观点,没有过深入思考。
后来再也不相信人死永灭之说,有三个重要因素。
第一个是个人偏好,我发自内心厌恶人死永灭这种简单粗暴的说法。人一死就没有了,多不好玩啊!!!按党的教导——人死永灭——在我看来如同就投入了无边的黑暗。我坚决要反对。坚决不相信。坚决不想信。
当然,这只是个人偏好,只是一种情感因素,无实际意义。而两相对比,佛教的理论实在是太酷了太吸引人——当我来到这一世时,已经经过了无穷无尽的轮回。按佛教理论,我们之所以能在这一世相识,是在前世的无量轮回里早就相识,才结下了这一世相遇的缘分。酷啊!
或再换种说法:我历世轮回的尸骸早已堆积如山岳,我历世轮回的鲜血早已流淌成江河,而我穿越时间的瀚海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来到这一世,就是为了和你相识。这种诗化的语言,佛陀就曾经用过(大意如此),后句是:为大家演说宇宙万物相生相灭的道理。
第二,有实际意义的,我有段时间对什么是科学非常着迷,很痴迷于科学史和科学家故事,当我看了一些关于何为科学及科学史的书籍(以波普尔为主)才发现,正是对于自身的不断证伪、试错、否定和前进才成就了今天的科学大厦。
科学对于未知世界的态度非常之谦逊和审慎,根本没有霸道地给人死永灭背书。对于人死后的未知世界,敢于拍着胸脯说保证没有,只有自以为穷尽并掌握了一切真理的组织才能做出来。科学没这个气魄和胆量,也不负有此项功能。
科学的表述是:人死后怎么样,还不知道。死亡学还在研究探索中,但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科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如果今后对人死后的研究有了成果,比如说发现了神识或灵魂一类物质,纳入到科学体系内没有任何问题。
我现在对新事物(未知世界)的求知态度是——科学能解决的,交给科学。科学还未解决的,交给哲学或者宗教。而死生事大,哲学似乎也没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说哲学层面的解释,如中国传统的未知生焉知死,远不能令我满意。)只能交给宗教了。而宗教里能回答我众多疑问的只有佛教。
想到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对宇宙做出了令现代人惊叹的准确描述,佛教对于死生的描述更加丰富细致,所用篇幅远超宇宙,至少应可以等量齐观,可信度极大,只不过提前于人类的认知。佛教里回答这个问题时也特别慎重,佛陀有十四个不予回答的问题,其中一个就是人死后有还是没有?(其他的是:宇宙有边没边、时间有没有起点……。与后来康德的二律背反几乎一样。)。
佛教里对人死后的轮回解释是“非断非常”,“既是你又不是你”,既不是人死永灭,也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轮回主体。这段说来较多,略去不谈。如对此感兴趣可细读陈兵教授的《佛教生死学》。
第三,信佛教还有一个原因是经济学上的考虑。大学里学《西方经济学》我搞明白了两个概念,一个是边际、一个是机会成本。对于我个人来说,信仰佛教就是机会成本小,但未来收益大的好项目。
信仰佛教,意味着放弃一些戒律不许的方式方法为自己谋取利益,也意味着摒弃一味放纵欲望的生活方式。这些我本来也不会干。放弃一些本来并不存在的“好处”,属于机会成本为零。
但是,如果佛教里对死生种种的丰富多彩、形象逼真又令人向往或恐惧的描述为真(我相信是真的),那么信佛确实具有行在当世、利在千秋的巨大收益,是一笔最该做的生意,是一次最该做的投资,就像巴菲特刚刚开始投资之路时,成为他的合伙人。
而不信佛教的损失就太大了,可能会堕入三恶道(地狱、饿鬼、畜生),以后生生死死都在三恶道中轮转,很难解脱。一堕三恶道,寿数绵永,经劫难出。
所以,只要佛教对生死轮回的描述阐释只要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甚至亿万分之一的可能性,都值得去信。因为人生冒不起这样的风险,这才是终极风险。
佛经里有个著名的故事,佛陀用指甲从大地上桃起了一点土,问弟子:是佛陀指甲上土多,还是大地土多?
弟子回答:大地土比世尊(粉丝对佛陀的尊称之一)指甲上土,不知要多出多少倍。
佛陀说:你们知道吗?
从人(天)道命终还能生于人(天)道者,少如佛指甲土;
而从人天(道)命终堕三恶道(投生于畜生、恶鬼、地狱)者,如大地上土。
肯定会有同志要问,如果,如果啊,佛教教义里关于生死轮回的描述就是没有、就是假的、就是瞎编的,概率就是为零。那你岂不上当了吗?信他有什么意义?
我回答,也不上当。因为,有一点是肯定的,人人都会死,而死亡过程极其痛苦,如生龟脱壳。作为合格的正信佛教徒,实际上具备了自我临终关怀的能力,等到死亡来临之时,正信佛教徒能坦然面对,从容而逝。无论对于自我减轻痛苦,还是一脸安详地静静离开为家人抚平悲伤,都是极有价值的。
从这点上,信佛确实还有经济学的考虑。嘿嘿,用我价值投资者的思路:只赚不赔。
从1998年开始,我对佛教的兴趣逐渐增大,也读了一些相关书籍。在2001年间,曾经有个帖子在网上出现,是一个自称为东京大学哲学系佛教专业的博士写的,内容是以专业研究者身份对佛教反戈一击,对佛教大加鞭挞,其中涉及了一些专业内容。
那时候,我看到这个帖子,确实生气,而且撩了一眼下来,发现了帖中很多错误;一方面生气,一方面窃喜,因为感到那个网友若真是东京大学佛教专业的博士,那我确实能给这样的博士生批改作业指出各种硬伤软伤了。
我花了一个通宵,写了一长帖来批驳,一口气找出了十多个明显硬伤,再一一说清错在哪里,找错帖比原帖长了三倍。现在回想,自那时起,我应该已经从最初三年的感兴趣阶段开始进入信仰阶段了。(后来觉得那个佛学博士极大可能是假冒的,真博士水平不会那么差劲)。
以后的几年,除了理论外,在我的人生经验上越来越觉得佛教教义的力量。尤其在有了孩子以后,我推着小孩在小区里转悠,经常会遇到坐着轮椅的老人被推着在小区转。每次错车,我都感到轮回的力量。如果我足够长寿也会遇到这一天,如果孩子们足够长寿,他也必然会从今天的好孩子童车坐上轮椅。生命现象的有趣轮回,处处都能感到。
佛教教义更像是一种客观规律,而并不象我们通常印象中的宗教。在唐朝,白居易曾经问鸟窠禅师,何为佛教?
鸟窠禅师对佛教做了一个最简短的总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对价值观十分具体的描述。
如果扩大一点,佛教就是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对于我来说,佛教就是信因果,信轮回,守五戒,求往生(注:酒戒因为是遮戒易学专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地对待)。佛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如果想对佛教有所了解,我推荐《佛教生死学》,并以此贴向陈兵教授致敬。
如果看《佛教生死学》吃力或者看不下去,与这本书法缘不厚,我推荐圣严法师的学佛三书,其中《正信的佛教》作为入门最好。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4少林寺 4.52 亿郑州买地,进军房地产?真相来了
- 2024-08-03海派文化新论:梳理海派文化脉络,领略独特内涵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