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佛陀的本生故事通过中亚穆斯林学者介绍传人欧洲
中世纪,佛陀的本生故事通过中亚穆斯林学者介绍传人欧洲
佛教在欧洲和美国传播了大约 150 年。但欧洲人对佛教的第一次了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29年,当时希腊人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河流域。公元前259年,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派佛教传教团到希腊境内传教。中世纪时,佛陀生平的故事通过中亚穆斯林学者的介绍传入欧洲,在西欧和东欧的许多地方广为流传。据《世界基督教百科全书》1982年的统计,欧洲有21万多佛教徒,北美有近19万,南美有50万多。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属于南美洲的亚洲移民的后裔或外籍人士。传承了小乘佛教和北大乘佛教的许多教派。佛教传入欧美后,为了适应当地的社会生活,戒律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欧美,对佛教的研究早于佛教的传播。 17、18世纪,欧洲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如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等,都谈到了佛教。特别是18世纪末,欧洲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亚洲殖民扩张后,为了改变当地居民的信仰,使他们成为基督徒,开始研究东方宗教,尤其是影响深远的佛教。
〖英国〗
佛学
1788 年皇家亚洲学会成立后,殖民当局鼓励研究印度巴利文和梵文。 1824年,英国传教士克拉夫出版了《巴利文语法与语言》。他们与法国东方学家博诺夫和拉森一起出版了《巴利语》(1826),英国传教士斯宾塞出版了《东方僧侣》( Monks)。 1850)和僧伽罗现代佛教手册的译本(1853)),引起了西方学者对佛教的初步兴趣。1833年,英国驻尼泊尔使者霍格森收集了一本尼泊尔大量梵文文献。巴约文献分发给伦敦大学和牛津大学。根据霍格森提供的资料,鲍诺夫编着出版了《印度佛教史导论》(1845)@ >,在巴诺夫的Max Miu的指导下)受英国皇家学会委托,编写出版了49卷“东方圣书”,其中包括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许多经典。英国佛教学者利斯戴维斯和他的妻子建立1881年创办巴利藏经会,以罗马文字出版浩瀚的巴利藏经和注释书,并将部分译成英文,为欧洲佛教研究打开了大门。 20世纪初佛家主要思想,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曾3次访问新疆和中国。中亚”
调查”,在敦煌千佛洞盗取了大量梵文、龟兹文、于阗文、维吾尔文、粟特文的佛经。引起了对佛教考古学、佛教语言学和语言学的兴趣。因此,佛教文献和考古学的研究也促进了佛教信仰的弘扬。亚洲之光(1879)卡洛斯的佛陀福音(1897),用优美通俗易懂的散文和诗歌描绘了佛陀的生平和思想,很好有些人收到了。
佛教传播
20世纪初,英国有佛教徒,第一位僧人是贝纳特(法名阿南达弥勒)。 1898年赴锡兰(今斯里兰卡)和缅甸学习佛教,并在缅甸成立了国际佛教协会。 1906年,杰克逊、艾伦等人首先在伦敦组织了英国佛教协会,并选举利兹戴维斯为会长。两年后,更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佛教协会,并在利物浦、伯明翰、曼彻斯特、牛津、剑桥和布雷登等地设立了分会,并出版了《佛教评论》。参加会议的主要有一些对佛教感兴趣的知识分子和一些白人信徒。由于其创始人的相继去世,这种情况很快就会下降。 1924年,洪飞思法官在英国诺斯替学会设立佛教中心;出版《英国佛教》; 1926年,他脱离诺斯替会,单独交易伦敦佛教会,并在丹佛、爱丁堡等地设立分会,更名为“英国佛教”为“中道”。本次会议提倡大小并行中世纪,佛陀的本生故事通过中亚穆斯林学者介绍传人欧洲,参会人数众多,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 1926年,锡兰达摩波罗到伦敦传授佛法,创办了摩诃菩提社伦敦分会。这个
宣扬小乘佛教的团体。二战期间,英国佛教一度衰落,战后又恢复。除了原始大乘佛教的继续发展外,还引入了藏传佛教的许多教派。如孔仁波切创办的桑耶林藏文中心,图登一世和索巴仁波切主持的文殊院等。
近年来,英国的佛教徒人数显着增加。 1970年,英国约有30,000名佛教徒。 1975年增至8万余人,1980年增至12万余人。从1970年到1978年,年均增长率为11.3%,其中藏传佛教约占50%,小乘佛教约占25%,大乘禅宗约占25%。 IZ主要佛教中心和45个团体已经出现。
〖德国〗
佛学
最早的倡导者是马克斯·穆勒。最早弘扬佛法的是奥尔登堡。他是《佛陀的生平、教义和戒律》一书的作者,该书已被翻译成14种语言。奥尔登堡的同时代人包括韦伯、纽曼、盖革、格拉泽纳普和瓦莱泽,他们中的一些人学习巴利语经典,有些人学习梵语经典,有些人还精通中英文。藏文等。在纽曼、塞登杜什、奥尔登堡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巴利阿哈经典全部被翻译成德文。继任者包括Anton Sut(法名)、Green和Dalk等。三界智将巴利经典《净道上》和《密林达王问》译成德文。达尔克首先在欧洲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来阐述佛陀的教义,着有《佛教》、《佛教世界意识》等著作。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对佛教研究做出较多贡献的鲁本在《印度哲学史》(1954))中对佛教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编撰,翻译出版《印度佛教》。选材”。早期的德国佛教研究侧重于巴利文佛经的翻译和校对,
讲解小乘佛教的教义,后来也延伸到大乘佛教和藏传佛教的研究,翻译出版了多部著作。霍夫曼1956年出版的《西藏宗教》一书在木学界颇受好评。
佛教传播
1913年,塞登施塔特首先在柏林成立了德国佛教传教士协会,先后出版了《佛教》、《佛教新闻》、《佛世界镜报》等。 1921年,格林和色登吉杜彻晚上在尼希附近的五亭成立了佛教协会,并出版了《成都》杂志。有500人参加了这个组织。 1925年,瓦勒泽在慕尼黑成立佛教协会,主要是为了弘扬佛陀的哲学思想,普及佛教知识。 1932年,达尔克在柏林北郊弗卢纳乌建立了一座著名的佛寺,设有佛寺、禅堂和图书馆。它是欧洲佛教运动的核心道场之一。 1951年柏林佛教徒成立柏林佛教协会,1954年成立汉堡佛教协会,1955年成立德国佛教协会。1960年更名为德国佛教联合会,总部设在汉堡,是德国佛教徒的统一组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藏传佛教信徒在柏林建立了圣弥勒寺,又称圣弥勒堂,主要是为了弘扬和修行密宗的教义。据《世界佛教协会期刊》报道,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约有70,000名佛教徒(50,000人除外)。佛教徒大多居住在汉堡、柏林、慕尼黑、斯里兰卡等大城市
图加特和下莱茵等地
〖法国〗
佛学
它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包诺夫开创的。他在巴黎创立了Phaya协会,并将梵文《法华经》翻译成法文。继任者包括 Levi、 和 。李维长期研究汉、藏、梵三文佛经,校对《中变论颂》,翻译《大乘正经》法文。此外,他还与日本佛教学者高南顺次郎合编了佛教辞典《法宝依林》,现已出版6卷。列维弟子普桑,编注龙树法文《中论颂》和石岳成藏译《明聚论》。将“Kusa”翻译成法语。列维等人的活动为欧洲现代佛教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巴黎法兰西学院的 、 和 也为汉文和梵文的佛教研究做出了贡献。佛教信徒卡贝尔仔细修改了整个宝利大藏经。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大卫尼尔和拉鲁拉鲁,他们着有《西藏宗教》(1957)和《敦煌大般若波罗蜜十万诗藏文手稿》(1957)). 1939)等
佛教传播
最早的佛教组织——佛教联谊会,是隆伯于1929年在中国太虚法师的推动下成立的。后更名为巴黎佛教协会,1939年开始出版月刊《佛教思想》。它定期举办佛教活动并展示佛教艺术。目前是法国佛教徒的统一组织和活动中心。 1945年后,大批越南佛教徒定居法国,并在巴黎成立了越南佛教联合会。近年来,藏传佛教的各个流派也在法国活跃起来。宁玛派仿照西藏寺院的形式在喀斯特朗市建立了乌金贡桑卓林寺。据《基督教百科全书》统计,1980年法国有近3万名佛教徒,其中亚洲佛教徒约占一半,法国佛教徒占一半。主要集中在巴黎、格里兹、本尼斯堡、莫金等城市。
〖美国〗
佛学
它是在西欧的影响下出现的,但后来居上。 1893年世界宗教大会在芝加哥召开后,美国学术界开始重视佛教研究。哈佛大学率先发起了《东方丛书》的编纂工作。华伦翻译了几部佛经,巴比特翻译并注释了法典,卡洛斯写了《佛陀的教义》,沃尔特出版了《禅道》,特别是日本铃木大卓的禅译系列。 ,讲座和著作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兴趣。从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到二战结束,佛教研究一度萧条。然而,随着战后佛教的迅猛发展,佛教研究也进入了高潮。 1950、1960年代,禅学风靡一时,渗透到哲学、文学、音乐、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这方面影响最大的是阿米斯的《禅与美国思想》(1962)、杜姆林的《现代世界佛教》(1960)、卡普洛的《禅门》)三柱》、弗洛姆的《心理分析与佛数禅”和“爱的艺术”中世纪,佛陀的本生故事通过中亚穆斯林学者介绍传人欧洲,格雷厄姆的“天主教禅”(1963)等
美国的禅宗已经形成了新世界。此外,在亚洲民族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这一时期,佛教研究为了配合政治,大力开展对中国及东南亚、南亚国家佛教现状的调查研究。普林斯顿大学组织出版了一系列专门研究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政治和宗教关系的书籍。哈佛大学韦尔奇世界宗教研究中心出版了3本关于中国佛教的书籍:《1900年至1950年中国佛教的修行》(1967)、《中国佛教的复兴》(1968)和《毛泽东治下的佛教》(1972)) 1970年代藏密宗或金刚乘在美国兴起后,涌现了大量研究和推广藏禅法门的书籍. 的传统(1962),西藏的宗教习俗(1964), etc. by )。目前美国很多著名大学都开设佛学课程,有博士学位,还有出版定期刊物,其中最重要的有《世界佛学学会东西方会刊》
方哲学”、“金莲花”等
佛教传播
美国是一个基督教盛行的国家,没有佛教。 19世纪末,日本向太平洋扩张,开始移民夏威夷群岛。日本佛教紧随其后。日本佛教徒首先在夏威夷等地建立净土宗寺院(分寺)。日本的西本愿寺也派人到檀香山()等地传教,建立寺庙。夏威夷并入美国后,佛教活动尤为活跃。随着日本移民涌入美国大陆,西本愿寺等教派(日莲、真言宗、禅宗临济、曹洞等)派遣了大量传教士,建立了众多寺院。 1899年,西中湾寺奈达宗慧开始在旧金山工作佛家主要思想,并逐步成立了当今最强大的佛教组织——美国佛教协会。接下来,在洛杉矶、芝加哥、纽约等地建立了佛教寺庙,以培养信徒。 1900年只有几千名佛教徒,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已增长到18,000人。佛教从美国传播到北部的加拿大,南部的巴西和阿根廷。二战期间,由于日美处于战争状态,日本的传教活动被勒令停止,遭受挫折,但战后又恢复和大规模发展。 1950年代和1960年代,美国的主流佛教信仰是大乘禅宗和日莲佛教。千崎如欢首先在纽约建立了第一座禅寺,而左佐本周在纽约建立了临济禅寺。创价学会是隶属于日莲政宗的居民社团。由于内容现代、仪式简单、组织严密,创价学会适应了美国的社会生活。在 1950 年代末和 1960 年代初兴起后,它迅速成为一个美国社会。佛教中最大的教派。 1970年代以后,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等藏传佛教主要教派都在美国传教建寺,吸引了大批民众参与。南传小乘佛教还在华盛顿、洛杉矶等地修建寺庙并开展活动。中国大乘佛教于上世纪末由华侨传入夏威夷,后传入美国。华侨佛教协会在夏威夷成立,建有气势磅礴的昙华寺和七华学堂。纽约和旧金山都有佛教协会和寺院,中国佛教协会活动的参与者大多是华裔和外籍人士。
目前美国约有20万至30万佛教徒(不包括信奉藏传佛教的信徒,较大的佛教团体和宗派组织有40个。其中美国佛教协会(Nishi )、北美佛教协会(Soka )、美国佛教协会(白人组织)、太西佛教协会、美国第一禅堂、东间禅洞、华盛顿小乘佛教中心、世界佛教联谊会、夏威夷华侨佛教协会、旧金山纽约华侨佛教协会、曹东宗北美联谊会、高野山美国学院、净土宗美国学院、河洛切禅宗中心、藏传佛教中马禅修中心、噶举禅修中心、萨迦研究中心、中美佛教协会等佛教徒分布在美国十几个州s、藏传佛教徒集中在加利福尼亚州、新泽西州、华盛顿州、马萨诸塞州、科罗拉多州、佛蒙特州、大乘佛教徒集中在夏威夷、旧金山和纽约:南小乘佛教徒集中在华盛顿、洛杉矶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凯米尔。为了适应美国的社会生活,佛教经历了许多变化。教派和修道院通常被称为他们被称为教会,信徒被称为成员。有的教派还效法基督教划分教区,有青年会、妇女会、童子军等。宗教生活一般安排在星期天早上在佛寺里,有钢琴伴奏,读英文翻译佛经代替了东方早上钟声暮鼓,上拜焚香。军中也有僧人随军。
〖其他地方〗
近年来,意大利、瑞士、瑞典、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国对佛教的研究也十分活跃。成立了许多佛教研究机构和佛教研究中心,出版了一系列佛教研究书籍和期刊。例如,意大利的中东和远东研究所在杜奇的主持下,编辑出版了著名的《罗马与东方》,其中包括许多佛教著作。但在这些国家,佛教徒屈指可数。
〖澳大利亚〗
1989年,澳大利亚有50,000名佛教徒3.,其中81%是亚裔,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柬埔寨等国家的移民。他们在墨尔本、悉尼、南威尔士等地成立了佛教协会,并联合组织了澳大利亚佛教协会,推进了弘法工作。上述协会每月举行两次会议,研究和讨论基本的佛教教义和佛教伦理,如三界、四圣谛、缘起、业力和轮回。这些佛教协会的早期活动是为二战后逃往澳大利亚的印度支那难民服务,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帮助他们。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佛家主要思想,它已成为佛教移民的文化和教育活动中心。除了日常的弘法活动外,还经常举办老年人和年轻人的社交聚会,提供社会福利和教育服务。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22佛教思想的核心戒定慧,其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影响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1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教义角度的归纳
- 2024-07-20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领略千年佛教艺术的魅力
- 2024-07-20红木家具与工艺品:北宋大才子苏东坡的佛教渊源
- 2024-07-18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
- 2024-07-17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心理学研究揭示行善能延长寿命
- 2024-07-17慈悲为怀与因果报应:探索佛家思想中的人生哲学
- 2024-07-15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传统宗教的特点与影响
- 2024-07-12人生迷茫时,佛教智慧能否带来解脱与快乐?
- 2024-07-05佛教养生理念与方法:修心养性,从心开始,追求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