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即气”和“一物两体”学说

“太虚即气”和“一物两体”学说

张载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法思想,他的“太虚即气”和“一物两体”学说就是见证。他一反“二程”以“理”为万物本源的说法,而把“气”作为万物的本源。他认为由于气的聚散和变化形成了客观世界的各种物质现象,气聚拢时而为万物,气散开时就成为无形的“太虚”。他认为气分阴阳两端,即事物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的矛盾斗争形成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运动。他把矛盾运动称为“参”。这个“两端一参”论,是他和“二程”学说的最大区别;再比如他的“地球中心”学说,他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本身有自转,由太阳、月亮和其他五颗星宿组成的七曜,与地球同时向左旋转,只是因为转速不同而形成了在地面上看,有左旋、右旋。这样的科学观点在当时是非常先进和可贵的。

“太虚即气”和“一物两体”学说

张载的思想具有独创性。他的“天人合一”、“民胞物与”思想,不仅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也反映了他视民如同胞的平等原则。这样的思想在张载之前是没有人提出过的,不能不说是他的独创。在人类生态环境已经发生危机的今天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他的这一思想显得格外珍贵;他还主张恢复井田制,认为井田制可以使百姓贫富均匀,丰衣足食;他主张爱护天下所有的人和物,不要贪婪,不许霸占。这无疑是继承并发展了儒家“仁民爱物”的观点。

张载治学主张具有科学性。他提出并主张“学必为圣”、“经世致用”、“笃行践履”。他反对空知不行,学而不用;始终坚持高度关注国家、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积极参与社会的变革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学问。冯友兰先生评价说,张子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太虚即气”和“一物两体”学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概括了哲学家的最高境界。

张载的教学方法具有先进性。他在教学方面提出四种原则和方法:一是勤学博文,以求义理。他认为“学愈博则义愈精微”,博学可以从中求到义理,“勤学可以修身”;二是“尽人之材”。认为人是有差异的,教人要根据差异尽其才,乃不误人;三是提出可接受性和渐进性原则。他认为“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所以,教学要注意受教育者能否接受,并注意渐进。四是教学相长。他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四益”:“常人教小童亦可取益,绊己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数次,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尝以因己以坏人之才为之忧,则不敢堕,四益也。”

总之,张载关学,尽管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无论在当时还是今天,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学研究现状

关学作为儒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学派,从北宋到清末,延续了800余年,誉播华夏,影响深远。明代著名学者王阳明曾说:“关中自古多豪杰,其忠信沉毅之质,明达英伟之器,四方之士,吾见亦多矣,未有如关中之盛者也。”这样的评价并非过誉之词,历史上的关中学者当之无愧。但不得不承认,从刘古愚、于右任之后,近百年来再没有出现关学代表人物,也缺乏一些比较系统的著述,以至提起关学,一些人竟然不明就里。不过,张载的影响仍在,关学并没有成为绝学。1978年中华书局重新刊印了《张载集》《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宋明理学史》等,都对张载的哲学给予了非常显著的地位。另外,张岱年著有《中国十一世纪唯物论张载》,陈俊民著有《张载的哲学思想及关学学派》,陈宜山著有《张载哲学的系统分析》等,都是对关学思想的研究和弘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张载的家乡眉县曾召开过四次关学思想学术研讨会,有力地推动了关学思想的研究。1998年以来,眉县修复扩建了张载祠、张载墓,恢复了横渠书院,修建了张载文化广场。2007年10月,在眉县召开了“2007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南亚文明学术研讨会”,70多名海内外专家学者聚集在太白山下,围绕“民胞物与,和谐文明”这一主题,进一步探讨了张载关学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价值。这次研讨会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借鉴关学思想构建和谐中国、和谐东亚、和谐世界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自古多豪杰的关中“太虚即气”和“一物两体”学说,应该有众多的学者专家关注张载关学,把张载宝贵的哲学思想承接过来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传递下去,为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强盛作出新的贡献。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