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佛教史传文献背后的思想政治文化情境)
时间:
2022年10月25日(周二)晚7:00-9:00
提要:
钱穆先生曾以《高僧传》为例,简明扼要阐释了他对“佛教中国化”的理解,即:“把历史意义加进去,至少其本身的宗教观念,会因此而开明很多,就会变成一种新观念,不啻在宗教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中国史学名著》),这提示广大学人在处理佛教史传文献时,不能仅仅将之视作“正统”史传查差补阙的辅助性材料,更应探析其中的书写特征。
回顾近百年国际学术界关于佛教史传的研究,可以发现这样一种发展态势,即:“由文献到文本”(还原文献最初产生的实况,侧重佛教史传文本生成的过程性考察)、“由材料到背景”(从过去以对于典籍文献本身的考索复原,转换为通过各种不同史源文献材料透视文献背后的思想政治文化情境)。
新的时代和学术发展背景下,思考中国佛教史传研究之进路钱穆:佛教史传文献背后的思想政治文化情境),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本次学术对谈活动,九位当前在中国佛教史传研究领域颇为活跃的青年学者将结合自己的最新研究,畅谈自己对于佛教史传研究的设想。入乎其中又出乎其外,籍此“内”“外”双重之观照,冀收凝聚共识、别开生面之效。
主持人:
刘学军 副教授
刘学军钱穆:佛教史传文献背后的思想政治文化情境),1982 年生,安徽六安人。南京大学博士毕业,现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佛教史、中古佛教与文学、东亚艺术史等。曾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古籍整理著作《新译法句经》(2018)、学术译著《咒语、圣像和曼荼罗——密教仪式衍变研究》(2021)等,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对谈嘉宾(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志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
方圆 青岛大学历史学院
冯国栋 浙江大学文学院(筹)
纪赟 新加坡佛学院
李猛 复旦大学中文系
谭勤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王招国(定源)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杨志飞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直播平台:
商务印书馆博格读书微信视频号、微博视频号、B站、腾讯会议
博格读书视频号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博
B站
腾讯会议
主题书:
张力与典范
慧皎《高僧传》书写研究
(日新文库)
点击书影,即可购买
刘学军 著
ISBN:978-7-100-21346-2
2022年8月出版
从《高僧传》文本的典范地位
诠释“佛教中国化”问题
作者以《高僧传》这一经典文本为研究对象,从书写研究这一前沿学术视角进行深入分析,不同于以往的历史视角佛家哲学经典书籍,而是采用“文学视阈”,关注修辞和叙事的价值,并从具体的个案来发掘僧传书写的特征以及思想史的意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慧皎《高僧传》作为现存最早的一部僧人传记作品,不仅是中古思想史的宝库,更开创了佛教史传的历史佛家哲学经典书籍,为历代僧传书写的典范。
钱穆先生曾言:《高僧传》“在宗教里边加进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人文历史观点”。本书借鉴这一视角,聚焦《高僧传》的书写,分别从材料源自、文体样式和精神向度等方面,探讨了中古僧传书写的系统性特征,如经录与僧传间的关系为何?“传+论+赞”文体组合模式形成的原因何在?历史、宗教和文学三个维度是如何架构高僧事迹书写的?异域与中土、僧制与王权、学术与政治、时代潮流与个体命运等富于张力的因素是如何塑造僧传文本面貌的?
本书力图从整体上揭示中古僧传书写中的诸种张力现象,及其与《高僧传》典范地位之间的关系,进而从一个全新角度来诠释和思考“佛教中国化”的命题。
【作者简介】
刘学军,1982年生,安徽六安人。南京大学博士毕业,现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古佛教史、中古佛教与文学、东亚艺术史等。曾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在《文学遗产》《中华文史论丛》《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古籍整理著作《新译法句经》(2018)、学术译著《咒语、圣像和曼荼罗——密教仪式衍变研究》(2021)等,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僧传书写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近百年中古僧传研究之回顾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框架结构
第一章 从经录到僧传:《高僧传》之编纂成书及学术背景考察
第一节 慧皎的“欲说还休”
第二节 从经录到僧传
第二章 从像赞到僧传:《高僧传》书写之文体选择及文化内涵
第一节 “译经图纪”及背后的问题
第二节 一种“关系”视角的引入
第三节 《高僧传》的“传+论+赞”模式
第四节 中古僧人绘像及制赞作传的传统
第五节 “像赞”文体的特征及意义
第三章 历史·宗教·文学:中古僧传书写中的安世高形象
第一节 现存材料之梳理
第二节 安世高故事之成立
第三节 作为“事件”和“神话”的安世高形塑
第四节 多维的书写及意义
第四章 空间·想象·认同:《高僧传》对于“太武灭佛”事件的书写与建构
第一节 两条重要的记载
第二节 诸史料的对比
第三节 慧皎对“太武灭佛”事件的认知
第四节 慧皎的立场问题
第五节 慧皎的书写背景
第六节 慧皎的书写意味
第五章 学术·僧制·王权:佛陀跋陀罗“被摈”事件的多面书写
第一节 佛陀跋陀罗“被摈”事件再检讨
第二节 学术与僧团
第三节 僧制与政权
第四节 慧皎的书写及其内涵
第六章 僧团·律典·政治:中古僧传中的法显“南下向都”事件
第一节 史料背后问题
第二节 法显与佛陀跋陀罗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法显“南下向都”的必然性
第四节 法显的选择困境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专家推荐意见一(张伯伟)
专家推荐意见二(陈金华)
专家推荐
张伯伟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作者在全面把握文献的基础上,对《高僧传》中前人莫衷一是或未及注意的问题,用考辨的方式予以深入分析,故其结论不仅新人耳目,也能启人深思。
陈金华
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作者能打破传统意义上学科门派之别,打破佛教各宗各派,儒释道,甚至宗教、哲学、文学、历史等之门户私见。是故常能出入内外典籍,以解释佛教之历史与义理问题。此等开放态度,亦使其研究有了材料上之厚度与学科上之深度。
第三辑征稿函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百余年来,商务印书馆仰赖学界通人擘画宏图、伐山开辟,持续出版国内外学术名著,斐然可观。现计划推出“日新文库”第三辑,继续作为本馆的重点项目出版,发现和扶植中国青年学者,建设中国学术出版的新高地。
宗旨要求:
丛书定位为收入中国青年学者的高水平学术专著,主要面向45岁及以下的中国学者及海外华人学者。
书稿内容将广泛涉及哲学、历史学、文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及其他科学门类,兼及中外,笼括古今,尤其注重反映新理论、新材料、新方法、跨学科的优秀研究成果。
书稿务必为首次出版的学术专著。论文集、合著不取,增订版、修订版不收。书稿中的文字和图片需确保不侵犯他人或其他出版机构的权利。同时,我们也确保参评书稿在出版之前,内容不会外泄。
请提供两位专家的书稿推荐意见。该意见将附录于书后,为阅读指明路径。我们将采取匿名评审和专家论证会相结合的方式对书目加以遴选。
“此是良田好耕植,有秋收获仗群才。”热烈欢迎海内外青年学者踊跃投稿,学界友朋诚意绍介。我们期待与您的合作!
评审流程:
1. 即日起至2023年1月31日请将以下材料发至我们的邮箱(请注明“日新文库投稿”):
(1)作者简介;
(2)内容提要;
(3)两份专家推荐意见(请附专家手写签名);
(4)书稿目录、前言、一两篇样章(初评通过后,请提供全部稿件)。
2. 书稿要求:书稿篇幅一般不超过30万字,原则上简体中文横排佛家哲学经典书籍,word格式;如有图片,请标注图号、图题,另设文件夹。
3. 2023年2月初评,5月终评,8月公布评选结果。
4. 如交稿齐清定,且无其他不可控因素,本年度评选出的书将于一年内出版。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022年9月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22佛教思想的核心戒定慧,其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影响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1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教义角度的归纳
- 2024-07-20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领略千年佛教艺术的魅力
- 2024-07-20红木家具与工艺品:北宋大才子苏东坡的佛教渊源
- 2024-07-18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
- 2024-07-17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心理学研究揭示行善能延长寿命
- 2024-07-17慈悲为怀与因果报应:探索佛家思想中的人生哲学
- 2024-07-15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传统宗教的特点与影响
- 2024-07-12人生迷茫时,佛教智慧能否带来解脱与快乐?
- 2024-07-06朱熹:中国宋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和理学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