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的前提就是谦卑,他不可能有信仰

宗教信仰的前提就是谦卑,他不可能有信仰

一个人,只有始终领会到自己存在的根本有限性,他才会有根本的谦卑态度。宗教信仰的前提就是谦卑,一个人如果没有谦卑的态度,他不可能有信仰,他会把自己本身看得无限重要。

宗教信仰的前提就是谦卑,他不可能有信仰

主讲人:复旦大学教授 王德峰

关键词:无限的知识 有限的生命

我们前面讲了中国人的终极关怀的解决方案:先是儒家的佛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后来又有了佛家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欧洲人如何来满足他们的终极关怀的需要。

欧洲的思想不仅体现在它的哲学中,也体现在它的基督教信仰中。

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发展而来。我们都知道轴心时代,也就是公元前5世纪,世界上有四个伟大的民族佛家思想的最高境界,为人类打开了4种思想和智慧的境界:中华民族在先秦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5世纪,为人类提供了孔子和老子;同样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民族为人类提供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也在这一段时期,古印度为人类提供了释迦牟尼;公元前5世纪,古代以色列,为人类提供了犹太教最初的先知人物,这批人,人很多,姓名无法考,他们共同打开了东方犹太思想的境界。正因为如此公元前五世纪才被称为轴心时代。

宗教信仰的前提就是谦卑,他不可能有信仰

轴心时代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分界线。轴心时代之前,地球上已经有多种的文明了,产生了、发展了、繁荣了、衰落了、灭亡了——古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古埃及文明等等无不如此。

轴心时代之后,历史告诉我们,每一种重要的文明,在它历史展开的过程中,每逢遇到危机与困境,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总是不得不重返轴心时代的思想和智慧,重新被我们刚才讲的这四种智慧境界中的某一个境界点燃起文明的火焰。

这四种思想和智慧的境界,一种是中国的儒家道家,一种是释迦牟尼的佛学,一种是古希腊哲学,还有就是古代以色列的犹太教思想。

在这四种思想和智慧的境界中其中有两种领会了虚无,另外两种并不领会虚无。

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没有把虚无领会为自己论道学问的主题,道家讲的“无”并不是释迦牟尼讲的虚无或“空”;古希腊的哲人虽然知道死亡这件事很重要、很根本,但是他们并不把虚无领会为自己哲学的主题。

倒是另外两个民族——一个是古印度的佛学,另一个是古代以色列的犹太教思想,直接以虚无为主题,直面虚无,承诺虚无佛家思想的最高境界,讲“空”之理。

宗教信仰的前提就是谦卑,他不可能有信仰

中国的儒家讲的是人性的道理宗教信仰的前提就是谦卑,他不可能有信仰,这叫“性”理;中国的道家讲的是有和无的辩证关系,这个关系可以用一个字来表达叫“玄”,道家讲的是“玄”理。

两汉之际,也就是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佛经进入中国。中国知识分子在翻译佛经的时候遇到巨大的困难,许多梵文的单词所表达的观念,汉语中没有现成的词语可以表达,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佛学讲的是“空”理,而在佛学进入中国之前,我们中国的思想智慧的学问从未讨论过空理。因此,佛经中许多的用梵文的单词所表达的观念,是中国思想中本来没有的。

现在我们就来看犹太教的基本思想,看欧洲人是怎样在终极关怀的问题上,走了一条宗教信仰的路。首先要讲的就是犹太教的原罪说。

旧约圣经讲原罪——人的原罪,原罪是件什么事情呢?

根据旧约圣经,人类的祖先亚当、夏娃,曾经生活在伊甸园中。上帝有一条禁令:不能吃伊甸园中知识之树的果实,亚当、夏娃在蛇的引导下偷吃了知识之树的果实,这叫偷吃禁果,违背了上帝的禁令。偷吃了知识之树的果实后,他们就有了知识,他们可以无所不知,认识一切,跟神差不多了,于是上帝惩罚了他们,把他们驱逐出伊甸园。把亚当、夏娃赶出伊甸园是为了不让他们再吃到另外一种树的果实,这种树叫生命之树。

倘若他们不仅吃到了知识之树的果实,还吃到了生命之树的果实,他们不仅无所不知,而且会永远活着,那就跟神一样了。

宗教信仰的前提就是谦卑,他不可能有信仰

亚当、夏娃被赶出了伊甸园,人的生存就成了这样一个结构:一方面,他有认识一切的能力,在这方面他是无限的;同时他又面对死亡,必有一死,他在生存上是根本有限的。无限的知识能力与有限的生命这两者之间构成了一对矛盾,这是人的存在结构中固有的矛盾,是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所以偷吃知识之树的果实便被认为是一种罪,是人类最初的罪,叫“原罪”,从此之后每一世代的人类都有这样的罪了。

为什么这样的罪是能够传递的呢?它不是遗传学意义上的遗传,而是每一种文明都包含着对认识能力的运用,都包含着对人的理性的运用,形成知识。人看到了自己的这种能力宗教信仰的前提就是谦卑,他不可能有信仰,就会遗忘自己存在的根本有限性。他会自高自大,以万物之灵自诩,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能够征服一切,他失去了最根本的谦卑态度。

一个人,只有始终领会到自己存在的根本有限性,他才会有根本的谦卑态度。宗教信仰的前提就是谦卑,一个人如果没有谦卑的态度,他不可能有信仰,他会把自己本身看得无限重要。

所以进入犹太教信仰的前提就是:确认自己有罪,而这个罪自己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只有等待上帝的救赎。所以犹太教是救赎的宗教。我们的有罪的灵魂,只有上帝能够拯救我们。

当你确认了自己的罪,你就会把自己的小我彻底放下来。在上帝面前,我们每一个人无比卑贱、低微。我们还会害怕死亡吗?不用害怕。死去的是什么?只是那个微不足道的小我。

所以,当你进入犹太教的信仰,你就能够直面虚无了。它同时又告诉你,你所拥有的理性的能力,其实是你的罪,不是你的骄傲。犹太教就是这样的以“原罪说”来承诺人的生命的虚无,来提出:我们生命的真实意义在于对上帝的信仰和对天国的向往。

宗教信仰的前提就是谦卑,他不可能有信仰

古代以色列是个弱小的民族,在它的历史上不断地被杀戮、被驱赶,这个弱小的民族在苦难中获得了犹太教的思想,这样它在精神上就比其他民族有一种优越感,哪怕它不断地被驱逐、被杀戮。

古代犹太民族在历史上流浪过三次,他们必须解释自己这苦难的来历,这苦难不是来自自然界的,而是来自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为什么会给自己加上这样大的苦难呢?加给古代以色列苦难,征服他们、驱赶他们、杀戮他们的民族,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有罪,而我们以色列民族却已经知道了我们有罪,人类也都有罪。

于是一个弱小的犹太民族获得了精神上的优越感。所以“原罪说”对犹太教来说非常重要,非常根本。

东方犹太思想是人类四种智慧境界中的一种,它是直面虚无的思想和智慧。

宗教信仰的前提就是谦卑,他不可能有信仰

古印度的佛学也是直面虚无的思想和智慧,后来没有在印度发扬光大,倒是在中国发扬光大了,融入了中国思想。古印度佛学融入了中国思想,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是一个民族得到了另一个民族的启发的例子。在这之前,中国思想的主流就是儒家和道家。后来佛学来了,进入中国思想,到了宋明的时候,跟儒家和道家合流,这叫儒释道三者合流。这表明,释迦牟尼领会虚无的学说和智慧启发了中国人。

另一个同样鲜明的例子,就是东方犹太思想传入希腊。这让希腊人大吃一惊——居然有这样一种宗教,把理性看成是人类的耻辱和罪孽,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人类的光荣和骄傲。人拥有理性了,人就是有罪的,这跟古希腊哲学的崇尚理性的精神正好相悖。

晚期的希腊社会礼崩乐坏,社会紊乱,人人自危。在这个阶段的古希腊哲学开始投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古希腊哲学最辉煌的时候,是个建立哲学体系的时代,仿佛有普照的阳光照耀着希腊的大地。

但是现在这太阳已经西沉,普照的太阳已经落山,人们只能在个人的灯光下思考哲学问题。

宗教信仰的前提就是谦卑,他不可能有信仰

古希腊晚期因此就出现了三个重要的哲学学派:一个是伊壁鸠鲁哲学,一个是斯多葛主义,还有一个就是怀疑论哲学,都是想要用哲学的方式,走哲学的道路来回答终极关怀问题,追问人生的意义。

但是他们同时深受进入希腊世界的东方犹太思想的影响,终于形成了希腊犹太哲学这样一种思想,为犹太教思想跟希腊哲学的结合做了准备。

基督教来自哪里?来自犹太教思想与柏拉图哲学以及后来的亚里士多德哲学结合的产物,这又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来说明一个民族的智慧如何受到另外一个民族的智慧的启发。

在这个例子中,欧洲民族进入了一个时代——基督教时代,有一千多年之长。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