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大多互补与道家的“自然”之美
【李向东】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大多互补与道家的“自然”之美
1、儒家的“中和”“中正”美与道家的“自然”美
出于尊重,中国经常将最高级别的建筑物放在中心,而其他建筑物则围绕着它。因此,中国传统建筑大多具有鲜明的南北中轴线和整齐的东西对称,形成了“中正”之美。
就像四合院一样,父母的卧室放在中间,出于尊重【李向东】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大多互补与道家的“自然”之美,中国经常把最高的建筑物放在中间道家思想的产生,其他建筑物在两边围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大体遵循的结构:南北中轴线清晰,东西对称整齐。
对应于对社会群体关系的重视,儒家形成了对“中正”、“中和”之美的追求,其中蕴含着强烈的道德价值判断因素。例如紫禁城的地名通常有“仁”、“和”、“中”、“安”等字,如天安门、太和宫等。这些字代表了中国儒家思想的概念。 .
宫殿体现儒家思想,追求对称、整洁、有序;
园林体现道家思想,追求变化、生动、自然。
中国园林与讲究“中正”的民居、宫殿截然不同,呈现出对变化、生动、自然的追求。尤其是江南园林,力求避免对称、整洁和秩序。这是因为前者体现了儒家思想,而后者则产生于道家影响日益增强的时期,表现出对道家自由和无为的追求。
2、园林的道家文化背景
道家更注重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重视人的群体价值的儒家文化相辅相成。魏晋时期(公元220-公元420))发展迅速,在中国形成了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
道家与儒家几乎同时产生,但更注重个人的生命价值,与重视人的集体价值的儒家文化相辅相成,在中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汉末(公元前202年-公元22年)的战争和瘟疫0)让中国知识分子更多地思考生命意义的终极问题。国家法律法规的混乱大大削弱了儒家道德。金代(公元266-公元42年0),道家对儒家形成了强烈的竞争和挑战。
西晋末年(公元266年-公元31年6)),大批贵族南渡长江避敌,江南逐渐成为文化中心。为了避免官场,文人开始流连于江南美景之中。这一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山水诗,以及将山水融入庭院的私家园林。
花园是集居住和观赏于一体的建筑。它的产生,从一开始,就源于道家关于天地诞生的思想。江南园林以模拟自然意境为目的,非常注重分割和布局,富有浓郁的艺术气息。
私家花园是集居住和观赏为一体的建筑,让人们可以生活在一个重建的自然环境中。为营造模拟自然的意境,江南园林十分注重分割和布局,营造出多样的空间环境和浓厚的艺术氛围。比如苏州的网师园,占地仅5400平方米,形成了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有韵律、色彩斑斓、对比鲜明的空间群。它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明轩”的建筑设计。蓝图。
园林的出现源于道家从天地而生的思想(道家从天地而生的思想是指一种回归自然的超然思想),并在随后的发展中道家思想的产生,它们的建造者和拥有者也往往是退休的官员、避官的天才,或者避世喧嚣的巨商。
3、儒道相辅相成的“天人合一”
儒家和道家都提倡天人合一,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导致了中国崇尚自然、模仿自然的艺术追求。园林和谐地统一了自然美与人工美,是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综合体。
儒家和道家都提倡天人合一,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这导致了中国崇尚自然、模仿自然的艺术追求。
在这种思维的熏陶下,园林将建筑、景观、植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自然,模拟自然,经过精心加工提炼【李向东】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大多互补与道家的“自然”之美,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艺术综合体。
中国园林从一开始就是由文人设计和规划的。大量诗人、书法家和画家参与了园林设计,推动了对自然美在建筑中的探索。江南园林常以各种方式扩大景深和广度。无锡吉昌园位于无锡,西接惠山,东南接锡山。池水中道家思想的产生,西、北用惠山石砌假山,仿佛是惠山的自然延伸。近惠山为背景,东南远至西山龙光塔,园内面积虽不大,但山外有山,楼外有楼房。 “青山补墙”,园林与所在自然环境巧妙融合。
4、道家对建筑的影响
道家是道家思想的发展。道教形成于公元 5 世纪,当时园林开始出现。因此,道家传说对中国园林的布局影响很大。
“一水三山”园林模型,尽显道家传说的痕迹。
在道家传说中,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人们可以在这里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
同时,中国园林形成了“一水三山”的格局,三座小岛置身于巨大的水体之中。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有三座小岛,苏州拙政园水中建有三亭,象征着“岛”。 “一水三山”的典范,留下了园林诞生时对道家“长寿”境界的追求的文化痕迹。园林中的景观植物,各种建筑及其所构成的空间,不仅是物质环境,而且是精神环境,是可以给人以思想感的环境。
随便看看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政治问题与权力制约原则: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企业治理新启示: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吏治精华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8道德经第 37-40 章解读:道的力量源泉与天下自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