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易经》与《周易》的共性解读

南怀瑾老师:《易经》与《周易》的共性解读

不是错觉,不仅是《道德经》,国学的所有经典基本都是对《易经》的注脚。

伏羲的逆天智商,把我们这些后浪,狠狠地拍在沙滩上。

同时,伏羲的阴阳八卦理论,也决定了“体悟”式东方哲学的特性。

如果周文王的64卦《周易》是伏羲8卦的2.0版本,至少没脱离伏羲的本质,那么孔夫子的3.0版本《易传》彻底让东方哲学沦为了伦理学范畴。

所以,杨振宁说中国自孔子时代就不爱思考了,也不是没有道理。

没有诋毁孔夫子的意思。

站在杨振宁大科学家的视角看,中国没出现科学,他应该是觉得有点可惜。

《周易》出道即王者,而且还是星耀王者,他如同一口永不枯竭的精神财富之井,后人只要你敢想,他就敢给。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人们已经被物欲蒙蔽了双眼,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圣人,基本被我们庸人的大多数所无视。

强烈建议那些计算机专业的硕士,博士们帮忙解读下《易经》,因为《易经》也是科学,而且是基于现在的“大数据”原理用来“占卜”的,所以计算机专业的高材生解读《周易》易如反掌,把计算机软件相关的原理“迁移”过来就好了。

《易经》是伏羲通过观察,掌握了事物的规律,用归纳法从事物的个性中总结出共性,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为其建模,就有了八卦。

同时,八卦又可以看做符号学,用西方的符号学解读《周易》。

现代人解读国学经典,我的建议是用科学思维及科学理论从新定义经典,不能以经解经,这样不懂得还是不懂,总是在原地打转。

一定要用确定的理论去围攻不确定的国学经典,缩小与经典的距离感。

老子和我们一样,他距离伏羲的时代也有2000多年,对易经的解读也不是很精到,但是他对《易经》没有“照着说”,而是“接着说”。

作为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子博览群书,博学自然多才,他在《易经》的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哲学理论南怀瑾老师:《易经》与《周易》的共性解读,同样很伟大。

老子与比伏羲比,差了一点点,伏羲的阴阳八卦理论更系统,有数据,有模型道德经与道家智慧,重实践,可操作,可检验。

而老子只提出来一个模糊的概念——“道”

“道可道,非常道。”用西方哲学的说法是,概念不清楚,他的内涵和外延也没办法界定,让人摸不着头脑。

老子厉害也是厉害在这里,他用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通俗易懂的类比,试图让你“悟”透道的概念。

那我们用上帝视角回头解释老子的道,也许他知道宇宙中有暗物质?暗能量?有能量场?万有引力?相对论?量子纠缠?原子?电子?

除了佩服他,一无所知,有时间读读圣贤书,体悟体悟真的是很有味道。

—— —— ——2023/4/1

死死记牢3点,妥妥搞定八十一章道德经。

①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最高阶级的决策者听的。

②这些决策者都是没文化的土包子。

③老子是被逼无奈,很不情愿情况留下的5000言。

由第①点决定以下两点:

A–普通老百姓完全没必要读老子的《道德经》。

南怀瑾老师:《易经》与《周易》的共性解读

B-如果一定要读南怀瑾老师:《易经》与《周易》的共性解读,请“反”过来读(请与字面意思相反解读)。

老子建议决策层的领导们“无为而治”,那作为我们搬砖的社畜们就应该“有为而行”。老子提倡“道德”,那你就不要“道德”,因为国家有法律制度作为底线就够了,老百姓就不要再给自己套上一根枷锁啦,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干就完了!”,况且你的“道德”,不是老子的“道德”,没读过《伦理学原理》的老百姓,不可能懂得真正的“道德”。

由第②点决定:

A-读《道德经》的你,需要高学历。

最好能读懂英文文献资料,起码也要了解西方哲学的脉络道德经与道家智慧,知道宇宙论,本体论,方法论,懂得唯名论与实在论的区别,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区别道德经与道家智慧,懂得辩证法,了解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

至少也要知道几个论文网站,怎么也要知道弗雷格是谁。

B-我们民哲是可爱的,只要你不把空想出当做“惊天理论”。

由第③点决定:

A-老子对当时的统治阶级很不满,打算一走了之。既不想改善社会现状,也没想拯救水深火热的人民。

所以老子是哲学家,更准确的说是思想家,而不是圣人。老子与圣人之间只差了一步,践行其理论,去尝试改变统治阶级,从而拯救劳苦大众。

南怀瑾老师:《易经》与《周易》的共性解读

所以孔子是圣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看透各阶级的本质后,依然爱着他们,是为圣人。

B-老子全文用通俗的类比解释道德。并不是真正的“道”,也不是真正的“德”。

通过以上的3点6条,就能体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的啦。

实际上,老子是带着情绪吐槽这些愚昧又狂妄的统治者“我以为的道,不是你以为的道,我说的名,也不是你认为的名。”

老子的言外之意是“你们肚子里的那点墨水,说了你们也不懂!”

当然,这不仅仅是吐槽的话,同时,老子也确实在表达自己对宇宙观的理解。

①“道”是老子的宇宙论,他主张“道”的不可知论。

老子的意思是,我们只能通过现象界体会道,真正的“道”从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人类永远不可知。唯一的可能是宇宙重新归于沉寂虚无,但人类早就灭绝了,这是个浡论。

②《道德经》里,“道”即是老子的宇宙论,“道生一”的“一”是老子的本体论。

南怀瑾老师:《易经》与《周易》的共性解读

“道”类似于西方的上帝,“一”是西方的“存在”。

所以,老子的本体论观点与古希腊爱丽亚学派观点一致,万物的本源是不变的“一”,即巴门尼德的“存在”论。

③“一”或“存在”就是老子说的“德”,

“德”是“道”的外化,是规律,定律,逻辑。

老子认为,我们虽然不能知道“道”的全貌,但是却可以通过这些杂多的规律认识道。

比如,能量守和定律,热力学定律,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量子力学,AI人工智能等等,这些都是“道”的组成部分。

这些“德”是万物的“共相”,即,老子“名可名,非常名”的“名”。

而不是普通人认为的,猪,猫,狗,人,或者马化腾,特朗普,二大爷,这些“名”是个体的“个性”,没有一般性和普遍性。在哲学范畴了没有意义。

老子实际上调和了经验论与唯理论的矛盾,提前2000多年把康德的事情给完成了。

“道”即康德的“物自体”。

二者不同的是,康德为了搞学术研究,自律如“活佛”,而老子在图书馆里轻松又愉快,邂逅铁扇公主后做了神仙。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