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救亡图存”、“教育救国”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救亡图存”、“教育救国”

中国报业CHINA 2011.5(下) 54 文史论坛 张謇(1853—1926),晚清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 育家,中国近代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教 育,在办学实践中,贯彻“教育救国”的思想,并进一 步提出了“德才兼备”“以人为计”“注重实践”等教 育思想。他丰富的教育思想和他在教育事业上的辉煌成 果在当时的中国绝无仅有,对现代社会的人才培养具有 启示作用。 一、“救亡图存”、“教育救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始终 张謇所处的时代,正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时代, 亲身经历和目睹了中国社会的贫弱,加之传统的教育让 从小熟读儒家经典的张謇,吸取了忠君爱国的传统思 想,受明末清初“今世致用”思潮的影响,怀着“救亡 图存”的远大抱负,毅然舍弃仕途,怀着极大的勇气, 开始了他艰辛的办学之路。 面对民族危机,张謇首先想到的是富国强兵,而要 富国强兵,就必须大力创办实业、发展教育。 “教育 救国”是张謇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践。张謇兴办教育,是 为了“救亡图存”。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挨打是因为 “民智未开”,所以要兴办教育。1902年张謇自筹资金 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独立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后又创办 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普通教育,以及以服务生产为 目的的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这些无不体现他 “教育救国”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服务经济建设满足社会需求,促进经济建设一直是张謇开办职业 教育的首要前提。他曾经说:“世界之趋势,要知文 化就必先教育,而教育必先实业。” “父教育而母实 ,教育与实业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所以张謇创办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 核心的。 三、普及教育,以生为本,关注女子教育 张謇认为旧的教育制度是:“日诵千言,终身不 尽,人人鹜此,谁与谋生?” 科举选拔人才局限于儒家经典的框架之中,所以,他提出了新的教育主张: “教育要以普及为本”。他还大力提倡兴办女学,认 “女子无学,则家庭教育不良;家庭教育不良,则社会趋向不正。” 并且他还以夫人的名义向南通女界捐款,兴办了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张謇还主张教育应 该涵盖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 “以生为本”是张謇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从他关注 学生生活、学习,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一 点就可以看出:“忧诸生之力薄,在哦为之减收膳费; 欲诸生之多师道家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则为之博求教习;虑诸生之功课一时未 能遽增,则为之酌多学科;余念诸生之实习临时无可据 依,则为之定编课本;期有益于诸生合群之德器,则息 修室为之新旧间分;期有益于诸生治事之经验,则事务 生为之递引。

中国近代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救亡图存”、“教育救国”

” 他还明确提出受教育的人要获得谋生的手段,要有自己独立的职业,在社会上有一个立足之 地。在他看来,他所创办的实业教育就是谋生教育。所 以始终坚持以生为本道家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 谋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提倡全面发展,注重道德教育 张謇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国家需要和 社会适用的人才。他以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品质 行为的人为目标;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教育,主张以最新 浅谈张謇教育思想与实践及其对 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启示 [摘要]张謇作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一生致力于教育,主张以教育辅助实业,提出了“德才兼 备”、“注重实践”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始终以爱国主义贯穿其中,强调救亡图存与教育救国,主张教 育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以生为本,注重创新。他的教育思想及实践至今仍对现代教育有着很大的启迪 作用。 [关键词] 张謇 教育思想 实践 启示 [中图分类号] K258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671-0029(2011)05(下)-0054-02 2011.5(下) CHINA 中国报业 55 文史论坛 的知识来教育学生,以此来适应世界趋势的发展;强调 体育是锻炼身体、培养遵守纪律、勤奋耐劳勇往直前的 有效手段。

张謇不赞同照搬西方的教育教学,而是提倡具体问 题具体分析,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 标。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做德艺兼备的社会人才。若初 高小校所必须养成者,惟德与行。盖卒两校业而不升 学,为农为工为商循旧有之习惯技能,亦足谋社会生 活。惟不德无行中国近代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救亡图存”、“教育救国”,为人所不齿,即社会所不容,故德行 为重,而艺次之。若中学以上,则为大学分科之备。而 大学分科则为社会教育等事业人才养成之备,故德行必 兼艺而重,而艺尤非德行不行。” 德艺都尤为重要,缺一不可。 在张謇眼中,道德是最重要的,“学术不可不精, 而道德尤不可不讲,首重道德,次则学术”。 即文化科学知识不能代替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学问与道德不是 一回事,不能把二者相提并论。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教 育,他在所办的学校里安排了伦理课,以中华民族优秀 的道德传统来教育和陶冶青年学生,让他们加强自身的 修养。可见他对道德教育的注重,其实在他的意识里中国近代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救亡图存”、“教育救国”, 他所要培养的就是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明公 理,修公德之人”“有理法,不苟简之人”“能成一业 之人” 五、注重实践,勇于创新在张謇的教育思想中,他非常注重实践。“行之不 力,终由知之不真”道家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他主张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 操作能力。

要求学生“负责任,知实践,务合群,增阅 历,练能力”。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之下,他注重学 生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为此他设立了手工操作室, 不惜重金来购买设备,开办实验室和实习工场,为学生 的实践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他注重实践,主要体现在所 创办的职业技术学校中。在举办的农校过程中,建起了 各种实验场,要求学生亲自调查研究,并且把所取得的 科研成果推广到生产生活中。实践环节是训练和提高学 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了解某一职业或某一 行业的实际状况,了解一地及整个社会的实际状况,并 运用所学知识于实践过程中,从而将知识转化为实际工 作能力的有效环节。 勇于创新一直贯穿于张謇的教育思想中,从他所兴 办的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创新的影子。首先,他把 爱国主义同救国实践相结合,使爱国主义精神成为强国 富民的不懈动力;其次,他把实业与教育交相为用,促 进了经济文化的长远发展;第三,他创制了新的学校管 理,使其有别于旧的教育体制,从而使得新式教育脱颖 而出,在他看来:“课程是一事,管理是一事。”要办 好学校,就需注重课程设置,创立新的管理体制。在实 践中,他也是这样去做的,他亲自制定了师范、中小学 等章程,执行新的管理制度。

主张学生参加公益劳动, 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主张奖惩制度,对于教师, 有贡献的予以奖励,而对于不胜任的或不守规章制度 的,予以相应的处分和约束。同时,提出了实践是创新 的基础。一般来说,实践越丰富越有助于提高实践者的 认知水平。 六、对现代社会人才培养的启示在张謇的眼中,世界未来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要 能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大力提倡教育。他曾经阐述了求 知识、谋幸福、促发展的深刻道理。指出:“学生入学 校,以求知识为目的。如入校数年,于知识上一无所 得,其个人将来之知能,何以发展?社会将来之幸福, 何以创造?” 张謇的思想现今仍具有启示意义:首先,要树立“教育强国”的思想,充分认识到教育对整个国家发展 的意义。 “教育救国”是张謇时代的主张,而“教育 强国”是今天国家发展的战略思想。当今的国际竞争, 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功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国家要 重视对教育的投入,要因地制宜的发展教育,做好教育 规划并鼓励全社会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来加大对教育的投 入,保证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其次,教育应服务 于经济建设而非脱离经济建设。现代人才培养最终目的 是服务于国家的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再次,重拾失落的道德教育。

在今天这样复杂多变的社 会中,加强道德教育,是社会发展所必须。国家要作正 确的引导,教育机构要负起责任、付诸实践,社也要给 于大力的支持,只有在多方面的合作努力下,现代社会 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适用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最后, 要重视实践。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加强实践的力度,通 过实践,可以深深验证到原有学习问题的所在,感受到 社会实践的内在需求,促成新的学习动力,使学习达到 一个质的飞跃,在原来的实践基础上进行新的创新。 (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历史系) 参考文献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211 80 29 191. [8][9]马斌.张謇职教思想探微[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责任编辑:于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