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无用之用”思想析论

老庄“无用之用”思想析论

冷门

文史哲

老庄“无用之用”思想析论

本文节选自《道家哲学研究》,

商务印书馆2020年11月出版。

老庄“无用之用”思想析论

老庄“无用之用”思想析论

“无用之用”论是老庄哲学中的重要思想,历代注释家和研究者都有所涉及,如《全唐文》第803卷载李磎《广废庄论》对老庄“无用之用”论做了三个方面的分划,今人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篇》中也对有关“无用之用”的思想资料做了较为详尽的疏辑整理。但是,他们对“无用之用”论的深层意涵及其与“道”“无为”“自然”等道家哲学的中心范畴之间的关系则鲜有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探究。本文尝试对此问题做出个人的观解,以求正于方家。

“用”字在老子《道德经》中凡19见,在《庄子》一书中凡72见。虽然在大部分地方是做普通词语使用,表示“运用”“使用”“功用”“用法”等意思,但在有些地方则是作为专有名词来使用,有它特定的哲学含义。例如,“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反也者,道之动;弱也者,道之用也”,“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夫子拙于用大矣”,“不用而寓诸用”,“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等等。老子所谓特殊意涵的“用”是直接同“道”“无”联系在一起的,老子所言“无用”是指“无”之“用”,亦即是“道”之用。如《老子》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也。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毂”即车轮中央支撑辐条而内空供车轴转动的圆木。埏即调和,埴即泥土,意谓调和泥土以制作各种器皿。在老子看来,车轮之所以能转动,各种器皿之所以能容物,房屋之所以能供人居住,就在于它们的内部是空虚的。老子此处所讲的“无”的字面意义正是指有形物中的“无”“虚”,这是具体的“空”“虚”,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空间”,但其引申义则是以有形的器中空来喻说无形的道之虚,是借有形物的“空”“虚”来拟说冲虚至道之用。

庄学派则是直接言“无用之用”,其实也是寓说大道之用的。“庄子论无用之用,本老子。”但却是对老子“无”之“用”的具体发挥和引申,并表现出较为清晰的思想层次:

首先,庄学派从正面肯定“无用之用”。“无用”并不是绝对地一无用处,“无用”是有用的,对此当作辩证地观解,具体可分两种情况:

(1)无小用而有大用,无实用而有超实用之用。例如《人间世》: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今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老庄“无用之用”思想析论,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木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则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哠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

按一般人的功用观来看,栎社树、商丘木均为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但庄子认为栎社树、商丘木正因为一无可用,故能“若是之寿”,“以至于此其大也”。也就是说它们均以不材而得以尽其天年,保其全生。庄子借此批判了那种只“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的狭隘的功用观、价值观,认为过分地执着于事物的某些实际功用,往往会导致“山木自寇”“膏火自煎”,因其用而自取败亡的结果。在庄子看来,人性沦落、丧失自我、轻贱生命的现象是人们过分地追逐外物,固执于片面的实用主义的功用观的必然产物。

(2)无彼用而有此用,假不用而专精一用。如《庄子·知北游》:

老庄“无用之用”思想析论

大马之捶钩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大马曰:“子巧与!有道与!”曰:“臣有守之。臣之年二十而好捶钩,于物无视也,非钩无察也。”是用之者假不用者也,以长得其用,而况乎无不用者乎!物熟不资焉!

捶钩者其所以能年八十而不失豪芒,关键在于他把全部的精力和心志都集中在捶钩上,心无外用,心无他用,这正是假“无用于彼”得以集中精神“以用于此”。人若心神散驰,外骛多用,则往往一无所用也。庄学派可谓深明专精一用而不妄用之至理。大道无事事物物的具体功用,但正因于此才能使万物无不资其用。倘若大道落于某一具体的功用,则必无他用,万物也就无以得其用了。

其次,庄学派还从反面论述“无用之用”。他们认为一般人所持的“有用”观与“无用”观,实际上有着不能加以人为割裂的依赖关系,即“无用之用”还在于倘若没有“无用”,则“有用”亦不能独存。“无用”和“有用”不仅在理论上而且更在现实上构成相互依待的辩证关系。如《庄子·外物》:

惠子谓庄子曰:“子言无用。”庄子曰:“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夫地非不广且大也,人之所以容足耳,然则侧足而垫之致黄泉道家哲学思想现实意义道家哲学思想现实意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无用。”庄子曰:“然而无用之为用也亦明矣。”

倘若以人们狭隘的功利观看问题,大地对于人足来说,有用的只是被踏的部分,其余部分是无用的。假如我们因此保留住大地上的路,而去掉道路以外的土地,那土地上的道路还有用吗?再如,人行走的功能主要是依靠双脚,双手似乎是无用的,倘若因此去掉双手或捆住双手,则人的行走就大成问题。这也就是说有用之用必须依赖于无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或实现出来。“有用之用”对“无用”的这种依赖关系正是“无用之用”。物用和大道之用的关系正类如此,万物的功用只有在遵循大道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充分的实现和发挥。

总之,老子和庄学派,无论是言“无”之用,还是论“无用之用”,其深旨都是在以隐喻的方式来拟说自然无为之道的功用的。

老庄通过对“无用之用”思想的阐述和分析,批判了人们蔽于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这就导致人们对物用的极端偏狭的认识与理解。在老庄看来,物无差等,人无贵贱,万物通而为一,万物各有其用,关键在于人如何用。老子讲“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老庄“无用之用”思想析论,故无弃物”。这正是看到了任何人、任何物的不可弃的方面,即各有其用的方面。《庄子·逍遥游》更是深刻地指出要因物尽用。例如在惠施看来,大瓠盛水“其坚不能自举”,“剖之以为瓢,则瓢落无所容”,似乎是无用的。但庄子认为以之为“大樽”却可以“浮乎江湖”,可以载人渡河涉水,其用可谓大矣。固执于某种狭隘的功用观念,常常会一叶障目,而不知因物尽用。庄子“因物尽用”的实质就在于最充分地用物之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人们由于用物的方式、方法不同,使得物用之用的发挥常常有大用和小用的区别。使用得当道家哲学思想现实意义,小材可以大用;使用不当,大材往往小用,以至无用。例如“宋人有不龟手之药也”,但世代以之用于洗衣服,一客人用百金卖此药,“以说吴王”,用于吴越之间的水战,大败越人,最后此客人得“裂地而封”。其药一也,但由于用的方式不同,结果也大不一样。对于物的利用因为使用的方法、方式的不同而有如此的分殊,足见问题的关键在于主体如何因物尽用。

新书推荐

老庄“无用之用”思想析论

《道家哲学研究》

老庄“无用之用”思想析论

朱喆 著

ISBN:978-7-100-18663-6

开本:16开

定价:168.00元

手机淘宝扫一扫

本书选择了道家哲学中最关键的思想范畴:天人、道言、有无、生死、群己等分别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作者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本体论、宇宙论及伦理学等方面对这些思想范畴加以多层次的研究、剖析,并与西方哲学中有关领域的理论加以比较。作者着力对以往理解中的含糊、错误之处做了澄清,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力图向读者展示一条现代人深入理解道家哲学的途径。

朱喆,又名朱哲,湖北蕲春人,1965年6月生,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曾受业于萧萐父、李德永、唐明邦诸师。现为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名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全国朱子学会理事、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高校研究生德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炎黄儒学会副会长;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庄子的人生智慧”主讲人、国家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