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精神的根脉:传统文化系列谈”栏目
以土与根、源与流来说明中华文化对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意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中华文化发展长河的内在延伸。著有《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朱子哲学研究》《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东亚儒学九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等。
人者怀仁,中华文明的“仁爱观”何以启示当下
题:人者怀仁,中华文明的“仁爱观”何以启示当下?先贤最终确立的为人标准并不是物化的,而重在以道德修心,这既体现了成人之道,也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基础。这些优秀思想,不仅成为传统仁爱观的内涵,还反映了先贤对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思考。另外需着重指出的是,中华文明的仁爱观并非仅体现为对他人的爱,更重要的是对天地自然的爱。中华...
遵循东方哲学的生态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从道家的“道法自然”到儒道释均有提及的“天人合一”观念,都在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当代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追求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东方哲学为东方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思想源泉,“构建人类命...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贯通而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生不息的日新方法论和价值观是相通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对社会历史主体的基本价值认知方面是相通的。而民本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人民日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和重大价值
围绕这一理念形成的研究成果,对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有何意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意蕴和重大价值(学术圆桌)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体系不断完善、实践成果日益丰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不断丰富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需要我们从多层面、多维度深入研究和把握。伴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实践的深入...
云南大学教授周鸿的第15部《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
“文化是人类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而“文明是某一地域文化对环境社会生态适应的全过程,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地理、时间、空间的三维进程”。书中较全面论述了生态灾难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指出生态灾难正是由人类文化的不适应所造成。随着经济发展,生态灾难已经成为主要的社会灾难形式,对人类社会的破坏作用也越来越大。
:儒家文明观念的基本内涵与内涵
应该说这些也体现了儒家文明观念的基本内涵。一说到巍巍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们会想到很多,包括诸子百家、三教九流、文学艺术,甚至科学技术等等,但是其主体显然是儒家思想及其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展开。在国际文化和世界文明的视野下,一定程度上儒家文明就代表了中华文明,孔子某种意义上也象征着中华文化,这是我们今天在海外...
历史深刻启示我们: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掌握自己命运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人民苦苦探寻“路在何方”,也曾试过别人的路、想走现成的路,但却都不符合自己的国情。历史深刻启示我们: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掌握自己命运,不断走向胜利。道路好不好,自己走了才知道。作为党员,我们更加深切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
《生态文明十五讲》:生态思想智慧的总结与传播
《生态文明十五讲》是一本跨学科著作,以专题的形式探讨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环境科学等学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与功能,描绘出了生态文明全方位融入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宏伟蓝图。在全书的最后,在哲学层面对生态文明进行思辨,体现了编者对人类家园的人文关怀。生态智慧作为思想范式的出现也是生态文明发展的成果,因此不可动摇地发现阐释...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NbS)理念
生态文明思想、传统生态文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建设以自然为主的生活空间的理念。NbS倡导在利用自然过程中学习自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成为落实中国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方法和工具。NbS所倡导的理念与我国传统生态智慧以及推动人类可持续命运共同体的思想高度一致。第三,建立与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的NbS案例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