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经典公益课——阳明心心学与人生
1
2021年12月4日至5日,“儒家经典公益课——阳明心要”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课后,很多学员表示受益匪浅,并分享了学习心得。本文即是从中选取的一篇,现发布于此。
重新认识心学与人生
文/荟仁
“阳明心学”的“心”到底指什么?对于这个根本问题,如果没有究竟圆满的解答,那么无论我们是学习阳明心学,还是传播阳明心学,都将停留在表面上,与真正的阳明心学不仅关系不大,甚至背道而驰。
人们之所以热衷阳明心学,是因为仰止阳明先生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人生,也是为了解决自己人生的种种问题。但是由于普通人智慧不足,学力尚浅,恐怕穷究一生也很难把握到阳明心学之“心”的真正内涵,又何谈实现人生的终极关怀!在东西方文化中,从古至今没有一门哲学不探讨“心”,没有一个心理学派不探讨“心”。于是,一个“心”字,简直成了包罗万象的大展馆儒家智慧是什么,纵然皓首穷经,也难见尽头。我在学习阳明心学的过程中,最初知其为致良知之学,但越是深入研究越彷徨,不得其门而入。
参加本次“儒家经典公益课——阳明心要”学习后,我被圣学震撼了。课程提出,以阳明心学为代表的儒家学问之价值和意义在于促进道德觉醒,道德觉醒即生命觉醒。这里的“生命”,不是指西方语境下的生命——活着的身体。因为身体无所谓觉醒不觉醒儒家经典公益课——阳明心心学与人生,需要觉醒的是“心”。课程明确指出人有三种“心”:感性之心,知性之心,性理之心。感性之心和知性之心,是后天的、有为的、主客二元的,属于经验智慧范畴;而性理之心,则是先天的、无为的、一元的,属于先验智慧范畴。在经验智慧领域,认识事物时,主体和客体必然是“二”的关系。而在先验智慧领域,主体与客体必然是“不二”的关系。那么,先验智慧是如何认识事物的呢?通过理性直接觉知,即孟子所说的“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关于儒家道统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我看过的很多解释都属于隔靴搔痒,在本次课程里,寥寥数语直显这“十六字心传”之精髓。“人心”即感性之心、知性之心,对世界的认识永远处于主客二元的基础上,“人心”依身体感官而在,所以永远是片面的儒家智慧是什么,甚至是颠倒错误的,所以“惟危”。而“道心”是性理之心,是先验智慧的直接呈现,不可思议、超越思议国易堂APP,所以“惟微”。从“人心”到“道心”,需要做“惟精惟一”,即做“精一”工夫。“精一”工夫纯熟了,就是“允执厥中”儒家经典公益课——阳明心心学与人生,到达“中”的境界。
“中”又是怎么样的境界呢?常人认为,“中”就是“不偏”的意思,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就是不偏了,没有过分,也没有不及,就是“中”了。但事实上,“允执厥中”的“中”并非此意。在课上的解释是超越所有主客二元关系,谓之“中”。我茅塞顿开,原来所谓的“中庸”就是那个不生不灭、非有非无、能所双泯的“不二”。这时候哪里还需要讲什么出世入世!如果还分个出世修行、入世做事,那就是偏于一端、居于一隅,不是“中”的工夫和境界了。而儒家“惟精惟一”的修身工夫正是不离人伦日用而成就圣贤,不离圣贤而成就人伦日用,时刻接受任何境遇的考验,无时无处不在调心、炼心、觉心,从而下学上达,学达性天。
在当今这个“人心惟危”的时代儒家智慧是什么,有的人整天忙忙碌碌,有的人索性“躺平”。“躺平”的人茫然不知人生的价值何在,而忙碌的人到底又是在为什么而忙呢?如何才能忙得有意义有价值、不焦虑、不心累呢?唯一的、究竟的、圆满的办法,在于超越“人心”,活出“道心”,以“中”的境界涵容一切,化育一切,成就一切。这是“生命”赋予每个人的终极使命!明确这一使命,就是阳明先生所谓的“明志”“立志”“第一等事”。一个人越是能够尽早明白自己的这一人生使命,就越是不会茫然彷徨、空虚无助,就越是能够激发智慧、身心安泰,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这个人,反而更能够成就他。
本课程处处发人深省,值得我们学而时习之!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21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主旨与做人标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