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经典《论语》治天下:接下来“治”的作用
古籍经典《论语》治天下:接下来“治”的作用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有误导,孔子儒家思想真正价值是什么?
“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能很多人都听过这句话。但这句话并不恰当,或者说误导了很多人。因为,这句话过分强调了儒家思想“治”的作用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而忽视儒家思想的人文关怀和终极追求,接下来,我会用一个系列的视频,来为大家分享古籍经典《论语》,为了面向更多的用户,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这个系列内容,我会尽量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让更多小伙伴理解和领悟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但说到儒家思想和孔子,可能很多人存在偏见和误解,典型的误解有两种,第一种认为儒家思想是一种僵化迂腐的道德说教。比如哲学家伏尔泰:“孔子既没有给我们新的世界观,也没有启迪人们的神灵,只是传授古代法则的智者”。而哲学家黑格尔则更直言不讳地说:“从孔子的著作中可以得出判断,假如这些著作还没有翻译,孔子的名声可能会更好”。一些西方学者甚至很多国人都对儒家思想存在偏见和误解,并没有看到其真正的价值和本质。
儒家文化第一次影响西方是在启蒙运动时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时期,儒家文化被广泛传播,一大批启蒙主义者认为,《论语》仅从自然理性而不需要宗教和束缚人的教会说教权威,就能获得一种关于道德的令人称道的证明。德国启蒙时期哲学家:克里斯蒂安·沃尔夫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范例能像孔子所代表的中国人的信念那样,向人们表明自然力量的作用范围。
但是显然早一批西方学者,只是看到了儒家文化提倡道德训诫的一面,没有看到其真正的核心和本质。随着这些年中国的不断强大和崛起,中国文化再次被世人关注和重视,一些西方学者,比如美国夏威夷儒学的代表郝大维,他看到了孔子对“仁者”和“君子”的解释之后,发现跟西方以理性为主的哲学完全不一样,《论语》里面描绘的理想社会是“审美取向”的,而不是“道德取向”的。
“道德”是一种准则,具有拘束性;而“审美”是一种偏好,具有开放性,这正是儒家文化真正的价值追求。孔子在《论语》里面的确有很多道德训诫,但道德教化并非真正的目的,而仅仅是一种手段,儒家思想的根本追求是至善,至善是一种审美追求,对完美人格,对理想社会的追求,或者说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
在《论语·先进篇》里面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孔子问子路、冉有和公西华三位弟子的人生理想,孔子大弟子子路说,他的人生理想是治理国家,让国家变得强大,让民众变得勇敢;冉有说,他的人生理想是让民众变得富足;公西华说,他的人生理想是担任一个祭祀的官员。对于这三位弟子的人生理想,孔子只是微笑点头。
最后,弟子曾皙站起来说,他的人生理想是和易居周易,在暮春三月,穿好春天的衣服,和大人小孩在河里洗澡,在舞雩[y%uFA]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回家。”孔子听了之后,赞叹说,我欣赏你的人生志向。美好的生活方式,才是孔子更看重的价值追求,而不是道德训诫本身。
对儒家思想的第二个误解是,很多人常常认为,儒家推崇的“德治和礼治”是一种治国手段,过分强调其工具价值,而忽视了人文关怀,这也是一种常见的误解,或者说它并不是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本意。所以,开始我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来评价《论语》并不恰当,因为它过分强调了“治”的作用,一种作为治理工具的作用。就连孔子自己都说:“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用厉声呵斥来教化民众,这是最低劣的治理方式。
“治理”并非儒家思想真正的目的和终极追求,儒家思想终极追求是“至善”。《大学》开篇第一句话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至善才是儒家思想的终极追求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至善是一种“审美取向”,它追求的是美好的人生,和谐的社会,和万物共生,这是一种非常崇高的精神。在儒家经典《中庸》的第一篇中就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不管是“止于至善”还是“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都是一种审美取向古籍经典《论语》治天下:接下来“治”的作用,对美好的追求,才是儒家思想的终极追求古籍经典《论语》治天下:接下来“治”的作用,只是后来很多腐儒陋儒们把方向搞偏了。你可以把这种“审美取向”看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可以看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可以看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总之,“治理”并非儒家思想的核心,而只是手段和达到目的的途径。儒家文化或者说中国文化中,不管是儒家、道家还是墨家思想中,都充满了这种人文关怀和大爱,这才是中国文化真正强大的地方,也是我们应该树立“文化自信”的原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21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主旨与做人标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