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精义就在一个“权”字,人之为人也在能
儒家精义就在一个“权”字,人之为人也在能
儒家的精髓在于“拳”字,人也能“拳”
儒家以人的思想和人性为基础,认为人的思想是绝对独立、自由的主体和实体。因此,儒家是心性的研究。
心性是人的本质,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心性。只有意识到心性的独立性,把心性看作是一个绝对独立、自由的主体和实体,人才能真正获得独立的人格,成为真正的人。
但是,回顾整个人类文明史,我们可以发现,在所有的学派和教派中,只有儒家能够做到这一点。实体,但将心性的衍生物视为独立的主体和实体。这些衍生品在宗教时代是神学和上帝的理论体系,而在现代则是科学和科学真理的理论体系。科学的理论体系与神学的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真理与上帝没有本质区别。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整个全球文明史上,只有儒家主导时代的中国人真正做到了人格独立,才是真正的人。与当时的中国人相比,在任何文明的任何时期,都没有实现过真正的人格独立,都不是真正的人。当然,也包括相信科学真理的现代欧美人,也包括盲目崇拜现代欧美的现代中国人。
对现代欧美文明最大的误解是,在人类文明史上,只有这个文明在谈人的自由和人格独立。这真的很荒谬。它甚至不知道心性和自然的独立性,甚至不知道人是什么。它怎么可能知道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独立。如果你连怎么做都不知道,你怎么能做到呢?
事实上,正如基督教时代认为人类的自由需要得到上帝的保障一样,现代欧美人也认为人类的自由需要得到科学真理的保障。也可以说,欧美人从未摆脱心灵的执着与依赖。基督教时代依赖于上帝,而现代时代依赖于科学真理。西方人之所以重视神学和科学,是因为他们认为它们影响着人类的自由,是人类自由的保障。正因为如此,他们发展了一套复杂而宏伟的神学和科学理论体系。
现代欧美人已经认识到神学体系是错误的、无知的,但他们认为科学体系是正确的、合理的。事实上,对于儒家来说,神学就像科学一样错误和愚蠢。因为神学和科学都是人为的东西,都是出自人心,都在人心中。用孟子的话来说,都是“内义”。它们都不是独立的主体和实体,真正独立的主体和实体是人心。
人的本质是心性,心性的本质是什么?答案是对的,还是锻炼。因此,儒学可以称为心性学儒家精义就在一个“权”字,人之为人也在能,也可以称为“法学”。“权”是儒家的核心精髓,是儒家的精髓。所谓思想和自然的独立和自由,就是学习和锻炼的权利。只有真正懂得正确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不了解“拳”,就无法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华文明。儒家是“法学”,中华文明是法学。近代学儒学,就是学儒学的权利,学中国文化就是学权利文化。
要了解儒家的力量,首先要研究以下五段。
论语子函第三章第一段,孔子说:
“你可以互相学习,但不能用正确的方式;你可以用正确的方式工作,但你不能忍受它;你可以和它一起工作,但你不能用正确的方式去”
大意是,能一起学习的人,不一定能一起求道;能一起求道的人,不一定能一起守道修道;能一起观道求道的人,未必能一起行使权力。
孔子认为人生有四样东西:学、道、位、权。按照重要性和难度的顺序,这四个是按升序排列的。正不仅高于学,也高于道。这是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
孟子离楼篇第十七章第二段:
春雨坤(kūn)说:“男女接吻,礼数如何?” 孟子曰:“亦是礼。” 他说:“如果我嫂子淹死了,我要不要用手去救她?” 他说:“嫂子不帮忙,就是豺狼。男女不接吻,是礼节;嫂子淹死了,救人的人是对的。”
这段话的要旨是:有个叫春雨坤的人在和孟子争论。他说,男人和女人在传递东西时不应该接触皮肤。这不就是礼仪规则吗?孟子当然说。淳于坤于是想告诉孟子和他的军队儒家哲学的要义包括哪些,他的嫂子是否落水了,他应该伸手去拉他。孟子说:“你不伸手去拉掉落水的嫂子,那还不如禽兽。” 男人和女人接吻是一种礼貌,但是当接吻的嫂子掉进水里时,你不应该因为这种礼貌而伸手去拉她。这是一项权利。
正如孔子认为权威高于道一样,孟子认为权威高于礼。
孟子第一章二十六章第三段记载:
孟子说:“杨子为我取之,拔毛利天下,非为之。墨子两情相悦,顶下利天下,做之。不要执着到中间。对了,还拿着一个。讨厌一个坚持一个的人是贼,一个人可以毁掉一百个。
这一段的主旨是:杨紫和墨子在对待世界的态度上处于两个极端。杨紫主张做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不做对自己不利的事儒家哲学的要义包括哪些,绝对不做损害自己利益的事。哪怕一件事对整个世界都大有裨益,只要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哪怕掉了一根头发,他也不会去做。而墨子则主张做事要以天下利益为重。有一件事,只要对世人有利,不管付出多少,都要去做,哪怕累到头发掉光,脚后跟磨破,你也不会犹豫。当时有个叫子墨的人,认为杨子墨子有问题。的提议,但他的做法只是两者之间的妥协和妥协,他选择了一个中间立场。孟子严厉批评了这种在两个极端之间妥协而选择中间立场的做法。“坚持一个”就是坚持一个选择,是极端主义。墨子和杨子都是。“中庸”不是两个极端之间的妥协,而是会形成一个新的极端,这也是“执着于一个”。正确的一种是“持中”,就是去权力,也就是对事情本身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做出判断和选择。孟子严厉批评了这种在两个极端之间妥协而选择中间立场的做法。“坚持一个”就是坚持一个选择,是极端主义。墨子和杨子都是。“中庸”不是两个极端之间的妥协,而是会形成一个新的极端,这也是“执着于一个”。正确的一种是“持中”,就是去权力,也就是对事情本身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做出判断和选择。孟子严厉批评了这种在两个极端之间妥协而选择中间立场的做法。“坚持一个”就是坚持一个选择,是极端主义。墨子和杨子都是。“中庸”不是两个极端之间的妥协,而是会形成一个新的极端,这也是“执着于一个”。正确的一种是“持中”,就是去权力,也就是对事情本身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做出判断和选择。
第四段,《习学邪邪》第八章:
成书不难,也为道而动。变化无常,流转六空,上下无常,刚柔相变。它的进出是有尺度的,外在和内在让你知道恐惧。他也明白,没有老师可以保护他,就像他的父母一样。在他演讲的开头和他的处方中,有一个套路。苟非人,道非虚。
本段要旨:《易经》不应远离,而应经常阅读。它揭示的真相是,世界在不断变化。《易经》通过卦来揭示这种变化。64卦中的每一个都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比如泰卦,不代表世界有“泰”的静止和稳定状态。“太”包含“不”,必然会转化为“不”卦。每个卦的这种变化是通过六行的变化来实现的。《易经》每卦由6行组成,行分阴阳行。正如六十四卦不是静止的,《易经》的阴阳线也不是静止的。阴药不是静止的纯阴,却蕴含着转化为杨耀的倾向,杨耀也是如此。一旦你明白了这些道理,你就不会执着于世界和生活的某种固定状态。你会心胸开阔,接受变化,适应变化。同时,易经会告诉你如何应对生活和世界的不断变化。虽然生活和世界永远在变化,但面对这些变化的方式是不变的。然而,只有明白这些道理的人才能正确地做到这一点。易经会告诉你如何应对生活和世界的不断变化。虽然生活和世界永远在变化,但面对这些变化的方式是不变的。然而,只有明白这些道理的人才能正确地做到这一点。易经会告诉你如何应对生活和世界的不断变化。虽然生活和世界永远在变化,但面对这些变化的方式是不变的。然而,只有明白这些道理的人才能正确地做到这一点。
对易经没有深入的理解,这段话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解释得比较详细。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告诉大家,生活和世界永远在变化和复杂。第二层的意思是告诉大家,面对这些变化的方式是不变的、简单的。
《习学邪邪》第一章第五段说:
幸运者和不幸者也是赢家。天地之道,亦是有德之道。日月之道是仁德之一,天地运行是贤夫之一。
本段要旨:无论面对吉境还是凶境,只需要“真正”。在吉祥的环境中,如果你有德行,吉祥的状态会持续更久。在凶恶的环境中,如果你有德行,就会化凶化为吉祥。天地之道就是“正正”之道,天地就是时时刻刻保持完整的天地。天地向人示德,人也应该通过观察天地的德性来了解德性的道理,努力成为德性。太阳和月亮也是有德的,通过这种德,它们将永远给人类带来光明。天地万物皆有德,
本段与上一段相同。没有对易经的深刻理解是很难理解的,所以我也尽力让没有读过易经的人能够理解。
这段话的关键词是“真”。事实上,“真”也是一部《易经》的关键词,甚至是整个儒家思想、整个中华文明的关键词。不了解这个“真”,就无法了解《易经》,就无法了解儒家思想和中华文明。
《易经》自己说,德就是正,就是守正。但关键问题是什么是义和守义?
它是自然的、自然的状态、自然。人和事的本性就是义,守本性就是守义。说天地、日月是正直的,就是天地永远坚守自己的本性。天、地、日、月的本质是什么?这是一个生态循环,一个自然循环。日出日落将永远持续,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循环将永远持续。
人如天地、日月,亦有自性,如天、地、日、月,亦应坚守自性。这不是基于对天、地、日、月的崇拜,而是基于对人们自身福祉的考虑。人固守本性,在任何情况下都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因为这样要么让好的状态持续更久,要么变坏为好。
天地日月之性在生态循环与自然循环之中,生态循环与自然循环孕育万物。所有的动植物都依赖于生态循环和自然循环而存在。所以《周易邪》也说:“天地之大德,谓之生”,“生而生之谓义”。
就是说,天地日月的本性是善的,绝善的,因为它生养万物,滋养人类。
就像天地日月的本质一样,人是善的,绝对是善的。正是因为人性本善,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下去。性善论并非起源于孟子,而是自《易经》问世以来就存在于中国。
那么,研究了以上五段之后儒家哲学的要义包括哪些,我们就可以定义儒家的力量了。
权力是人性的核心属性和功能。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们生来就具有权力的属性和功能。
拳也是面对生活和世界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即时刻观察、分析、判断和选择一个人所面对的环境。生活和世界一直在变化。为了在这样的生活和世界中生存下去,人们必须时刻卸下权力,观察、分析、判断和选择新的变化,而不是执着于某些事物。一个稳定的状态。
在行使权力、观察、分析和判断选择时,我们需要一个判断标准和选择机制。这些标准和机制从何而来?它不是出自人心,也不是人的本性之外,而是建于人的心性之内和之内。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内义”。当我们失去权力,当我们判断和选择千变万化的生活和世界时,我们不是依靠外在的标准,而是依靠我们自己的本性标准。驱使我们选择的机制不是外在的,而是我们内在的“善恶”本性。
因此,中国人一直认为,衡量一个行为是否正义的标准是他们的“良心”。能“凭良心”做事的人一定是好人。一个人做恶是因为他不依靠良心,他没有良心。
良心从何而来?孟子认为是与生俱来的,“知而不学,能而不学”是“良知”。明代王阳明文化的核心也是“良心”。孟子认为,人的思想是绝对完美的,绝对是善的。但是,人会因为后天环境的影响而偏离初心,失去初心。所以,人们应该努力找回这颗流放的本心,也就是“放心”。孟子说:“没有别的学法,只求他放心。” 王阳明的“良心”与孟子的“求良心”是同一个意思。
人的本心之所以绝对完美、绝对善,是因为它有力量,具备了一切行使力量的要素。它不仅判断和选择,而且提供判断标准和选择机制。这体现在孟子为人心所构筑的“四端之心”模型中。人的心由四部分组成:恻隐之心、耻辱之心、认命之心、是非之心。同情、羞耻、顺从都感知我们如何选择行动,构成选择和选择机制,而对与错则包含了判断该做什么的标准。
所谓“四端”,就是四个本源。四事的本源是仁、义、礼、智的本源。什么是仁义?它不仅是一个人品格的外在表现,更是一种善的表现,一种社会秩序的表现儒家精义就在一个“权”字,人之为人也在能,一种善良的秩序。仁义礼智的人是好人,仁义礼智的社会是仁慈的社会。仁、义、礼、智是发自人心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善行和他人的良好秩序,都是发自一个人的心。只要每个人都按自己的心生活,按自己的心行使权力,
与儒家不同,全球文明史上没有其他学派和教派承认独立心性的存在,当然也不承认权利的存在。他们不鼓励人们失去权力,而是鼓励人们“相信”或鼓励人们“服从”。“相信”就是相信一定的理论体系。宗教时代是信仰神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近代要相信科学的理论体系。“制服”是指“制服”武力和暴力。如果你不服从,你将被殴打和杀害。
现代欧美文明不是以“权利”为基础,而是以“信任”和“服务”为基础。让你相信科学真理,包括所谓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就是所谓的自然规律,社会科学就是所谓的社会规律。社会法的核心是权利法、民主法和法制。“顺从”意味着服从国家的暴力。警察和军队是合法的暴力机构。如果他们拒绝服从,他们会向你开枪或用原子弹杀死你。至于所谓的规律,就算不相信也要相信,因为背后是子弹和原子弹。
都说美国是人类历史上最文明的国家,最有人道,最受人尊敬的国家。然而,这个国家拥有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凶器,可以毁灭世界数十倍。太有趣了。一个总是制造和储存杀人武器的国家,一个总是准备杀人的国家,只能是一个绝对邪恶的国家。美国不是人类历史上最文明的国家,而是人类历史上最邪恶的国家。(微信公众号:新心性别歧视)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