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哲学思想的理论梳理——儒家思想
五、儒家思想
1.儒家哲学思想的理论梳理。
(1)哲学思维。儒家在长期发展中汲取了不少其他血型思维的思想精华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但主要还是B型人发散思维方式的产物。为什么这样说呢?儒家学说是由孔子所创立,后又经过历代儒学大家丰富,其核心内容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通过分析整个儒学思想及其儒士行事风格,可以发现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学说的完整与系统性。二是是善意的正能量。三是说理教化言语甚多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总爱讲道理说服别人(颇有些急迫)。四是善于变化与当政者及时代迎合,理由充分。五是其愿望的理想成分多一些,认为可以实现。六是诚实谦和,平等待人,但希望有一个理想化的规矩或习惯成为社会的当然。七是重视自身内心世界的强大与胜利,执着于理想与信念。八是怯与强大力量对抗,赋予中庸之道而自掩。等等。
通过血型心理特点学习后,可以轻易地看出这些往往属于发散思维方式及所影响的产物。由此可以判断,儒家学说整体思维模式是B型人的发散性思维方式。之所以儒家学说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几千年而不衰,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B型人占得比例最高,容易适应而已。儒家思想在长期的发展中集合了四种血型思维方式及其哲学伦理思想,“儒家文化看作中国人的集体无意识,就必须跳出儒家学说那些具体琐碎的细节规定而把握其总体的精神,这种精神几千年来支配着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几乎到无孔不入的程度”[1]
令我们不免“拍案称奇”。有学者指出:孟子哲学中的基本观念是:一是“思”为出发点;二是人类的先天固有倾向;三是直觉之知(良知)。关于第一个观念,孟子说:“耳目之官:儒家哲学思想的理论梳理——儒家思想,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此天之所与我也。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此为大人而已矣。”心灵的固有能力,是思维。思维本身具足,不假外求。心灵本身即是立法者(固有血型思维方式就是心灵之法----本书注)。
关于第二个观念,人的先天固有倾向。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B型思维人的心理特点----本书注);羞恶之心,义也(O型人);恭敬之心,礼也(A型人);是非之心,智也(AB型人)。”这已成为中国哲学的主要课题,且根据此一课题建立了一套道德学说及社会秩序。中国人认为良善乃人生目的的极致。仁、义、礼、智四端,乃人类社会一切制度的基石(四种血型思维人所创立----本书注)。在现代西方价值判断学说中,可以发现与儒家仁、义、礼、智四端相似的地方。我们要指出,仁、义、礼属于道德价值,智则属于理论知识,包括辨别彼此、黑白和真假的能力。[2]古今中外所有思想只要是正确的,不论以什么样的表述出现都必然殊途同归,结论是相同的。
(2)物质论。儒家思想十分丰富,纵观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可以明显看出其重视的都是可以认识的人间现实之事,子曰:“敬鬼神而远之”,说明孔子其实不讲玄幻鬼神之事。所以说,儒家可以说是唯物论者。
(3)世界观。儒家学说包罗万象,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思想面面俱到本身就说明其看待事物不孤立,而是联系理解的世界观。喜欢把真理讲成相互联系自圆其说的道理,也成为儒家思想表达的风格。
(4)认识论。将世界格局、国家治理、个人生活、自然环境、文化艺术等联系在一起,是个大的理顺,在具体事务上也要通过自圆其说来理顺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是儒家通常认定真理“标准”的认识论。
(5)方法论。方法论本身就是采用相互联系的观点寻找事物相互关联的形式,使其成为我们认识真理的方法,这与儒家一贯的思维与行事风格是一致的。三大基本规律与五个范畴都体现了相互联系的观点:儒家哲学思想的理论梳理——儒家思想,其中偶然性和必然性更是儒家直接用联系的观点表达所有客观现象发生的一般方法。
[1] 参见《同舟共进》2016年2期《必须把传统文化批判推进到新的层次》作者:邓晓芒。
[2] 参见2015年12月29日微信公众号“东西方哲学思想”:《 儒学思想复活之基础》。
随便看看
- 2024-08-11紫微斗数忌出解析:影响命运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