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坤:儒家的本质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陶华坤:儒家的本质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儒家的本质及儒家精神
陶华坤
儒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爱、诚信、礼仪、正义等价值观念。儒家的本质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倡以仁爱为核心的人际交往方式,追求社会和谐与稳定。
一、儒家思想:是一提出就过时的理论
儒家思想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为整个封建大机器的运行提供一个“思想润滑油”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从而使社会达到一个稳定发展的状态。
1.儒家是什么?
儒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已经过时了,因为孔子的核心主张就是恢复周礼陶华坤:儒家的本质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恢复到过去的制度。孔子看到当时社会混乱不堪,提出社会之所以会这样,完全是因为大家都不遵守原来的那一套制度了,要想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必须要回到之前的那种严格执行周礼的状态。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提倡“克己复礼”欲维护严格的等级制度。
2.儒家不是宗教。
世界上的宗教都有神的崇拜,追求的是彼岸的幸福与解脱。但是儒家崇拜的是孔子、孟子,儒家学说的主体思想就是关于“人”的学说。是关注并追求人如何实现自我价值,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儒家关注:人的价值问题,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人与自然之间关系问题。
3.“仁”是什么?
仁者,爱人。“仁”其实就是人人心中都有的一点“恻隐之心”,因为人人都有,所以才说人性本善,所以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正因为人人都有,所以它才可以被发扬,被实践。孔子是中国第一个老师,他公开的授课行为,扩大了他的影响力。道之所存,师之所在。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应该通过自我修养和社会参与来实现自身和社会的完善,这种思想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人思维的底层逻辑和思维模式
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一种思维模式,能够顽强地存在几千年,并且处在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之内,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1.人性本善。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只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挖掘和发挥其善良的本性,从而达到人格的提升和社会的和谐。孔子在几千年前,站在学者的立场上宣传:礼、义、仁、智、信;仁、义、道、德;三纲五常;中庸;克己复礼等思想理念,很了不起。对社会教育,规范社会道德与行为,起到积极作用,已影响中国文化几千年,应充分肯定。
2.儒学特性。
主体性。仁者爱人;人文性。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死存亡,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整体性。天人合一,追求和谐境界,即整体和谐;实用性。内圣外王、修己治人、经世致用陶华坤:儒家的本质在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落实到安定民生、治国平天下的实践事业上;开放性。兼容和谐、与时俱进、开放变革。儒家认为社会是不断进步的,文明与物质的关系是辩证的。
3.儒家文化的实质。
就是“克己复礼”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主要内容,规范社会行为。孔子年轻时从事主持民间礼仪活动为生,请教博学多识的老子,在“周礼”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与创新,后被学生整理成系列著作。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主要代表,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理关系。儒家的“内圣外王、知行合一、仁者爱人。”很有现实意义。
三、儒家:落后的不是思想而是不知变通的心
儒家本质是一种以“仁”“和”“中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弘扬儒家文化就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以孟子的民本思想为起点,与时俱进。
1.麻醉剂:儒学思想是指教导世人如何效忠和行善。
孔子说过:吾道,一以贯之,忠恕而已。忠,就是要求君王成为仁君、要求各级官员成为忠臣、要求普通民众成为顺民。儒家的仁义,在倡道人的品性行为的时候,或许是很有用的,如果扩大到作为人类社会的一切准则,就决定了儒家的结局。《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行为的最高标准。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2.仁永恒的“不灭之火”。
孔子的最高境界是仁,“克己复礼,仁在其中”。其特征? 在《论语》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对待仁的态度。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仁的价值内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的表现方式。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仁的实践价值。“志士仁人,杀身成仁。”仁是人性的光辉,是对同类博大之爱。
3.儒家思想:培养贤能之士,建立和谐的社会和国家。
儒家提倡一种人性的光辉——仁,自觉遵循社会的秩序和规范的总和——礼,追求一种美好的社会境界——和。儒家主张入世,在社会上做出自己的贡献。从汉武帝时,从道家无为而治转向“独尊儒术”没有特别的阻碍,就可以看出来了。孔子说“对君子,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小人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主要内容,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儒家遵道,用道的自然来理解人、理解人性、理解社会,用儒家的理论来构建社会理想,并推崇积极有为。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中国逻辑和印度逻辑:东方逻辑思想的两大源泉及特质研究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7政治问题与权力制约原则: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