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扫灭六国后,百家思想便有些失影

秦始皇扫灭六国后,百家思想便有些失影

秦始皇扫灭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秦国,秦始皇采用了法家思想来治理国家,可秦国却迅速走向衰落灭亡。

秦始皇扫灭六国后,百家思想便有些失影

而到了汉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所以说思想都在随朝代发展。而继汉朝分裂,晋朝大一统局面之后,魏晋南北朝出现了。魏晋南北朝可算是一个迅速发展又整合又迅速跌落的时代。春秋战国以来,百家思想出现,但随时间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百家思想便有些失影。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缺少百家争鸣的文化因子

1、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视经学,忽视其他学术思想

在汉朝以后,天下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割裂分离、战争不断。

但是人们并没有停止对经学的研究。据《十三经注疏》中,光魏晋学者的著作就有六部,不低于汉朝的,所以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学可不是处于衰落的一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依旧有学者去研究经学、学习经学。使得经学在一定的程度上,得以继续发展。

恰恰也就是这样秦始皇扫灭六国后,百家思想便有些失影,在这个时期,文人学者都喜欢攻读经学,也想把经学发展下去,延续下去,希望世世代代都能享受经学之深。因此我们可知,忽略了其他学术思想,所以要出现诸子百家思想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即便思想发展,也是经学及其经学类似的内容。很难出现像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各样的学派思想,当然思想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秦始皇扫灭六国后,百家思想便有些失影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受汉朝儒学影响大

儒家思想我们知道,到汉朝高度集中,皇帝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一政策严重打击了其他学派思想。并且对后代有很大影响,所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也是主要学儒学思想,学儒家的文化。

从晋朝时期,李密的陈情表中便就可以提出儒家的“孝”来,而孝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因此我们可知,儒家思想自春秋开始就深入人心。

所以我认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为主要,甚至可能就只学儒家思想文化,这样就使其他的思想文化难以发展,更不可能在出现思想百家争鸣的局面,只能是儒家为主的局面。

尽管汉朝早就不存在了,但是儒家思想文化早就在人们的心中稳稳牢固,换朝换代,但思想不换,所以在以主学儒家思想下,其他思想很难发展。

3、文人学者研究经学之深,其他思想发展较浅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说长年征战,但也出现了著名人士,而这些著名人士的研究给了后代的我们很多知识。晋朝时期的鱼蒙,写出了纪传体史书《魏略》,足足可见他的学问功底至深。那时候有很多的学者自学成才,都去向鱼蒙请教关于经学的问题,这可见鱼蒙经学研究的也很深。

所以我觉得还有很多像鱼蒙前辈这样的名人,他们在经学上肯定有一定的成就。然而通过经学发展出其他先进思想的人很少很少。所以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不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我们要知道,随着时代前进,思想也要发展。

秦始皇扫灭六国后,百家思想便有些失影

当然文人学者这样深研究的也并不多,那大多数学子为什么不学习呢?原因是学生思想受到了政治的干扰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受到了世族门阀的控制。在《北史》有这样记载,“世家有业的官职,子孙后代可一直继承,可谓盛也。”所以说政治上受到了世族门阀的冲击,那么在思想、文化上肯定也会被冲击。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世族门阀控制政治、思想与文化

1、九品中正制沦为门阀世族的选举工具

魏晋时期所体现出的文化与学术更有时代特征。曹魏时期,统治者制出了九品官人法,而这一制度的开始,将汉朝的德行与才干的察举制退出。而察举制的退出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在一定上影响了思想。

我们知道,关于汉朝的察举制度,以孝廉为中心,将品行、德高望重的人推荐给朝廷,朝廷在给予官职。所以说汉朝的察举制,选的都是学术精通、品行廉优的人才。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采用了九品中正,而九品中正制度都是门阀干预,官员大部分都是出自于世家大族,所以所选的人才并不全是优秀的,大部分都是贵族特权。在贵族垄断下秦始皇扫灭六国后,百家思想便有些失影,他们以官位为主要,所以优秀人才缺失,思想得不到发展,很难出现诸子百家思想。

2、学子都以追求官职、权利为主,不去学习思想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部分学子都不好好学习,都不会去研究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控制了朝政,在选官职上,都会靠权力、地位去选择人才。

权力,地位,拥有贵族权力的人会先被录取,所以学子们都关注地位、贵族权力等,都不会去认真学习,苦读学习。在这种情形下,能开拓新思想的人更是稀少。

以儒学为主的,学子们都不去攻读儒学,更不用说其他思想的发展了。

秦始皇扫灭六国后,百家思想便有些失影

学生们所讨论的话题也不是自己所学到的技能,而是经常谈名门贵族,用唐代诗人韩愈所说的一句话,便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所以学习的风气早就改变了,常说学习知识,能拓展思想,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样的士官风气,难以发展新思想。

3、世族门阀大多数都是经学与文化世家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人为官,数代皆官。所以大多数官职都垄断在世族门阀的手上,而那些世族门阀都以研究经学为主,因为他们都受到了儒学的思想。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说的门生数史遍及全天下,应该都是以经学为主的。

我们可以这样想想,贵族整个家族,他们都以研究经学为主,而作为一个想加入这个家族的门生百家争鸣与儒家思想,难道要学其他思想,而与贵族相违背,甚至有时候与贵族发生思想冲突?我想门生们绝对不可能这样做的。

反而如果经学研究的深,被贵族选中的机会更大,受到赏识的人会更多。所以世族门阀以经学为主,控制了政治,更控制住了思想,思想更难发展。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难以发展,难以成熟

1、魏晋南北朝时期没有游说四方的“士”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可以说是礼乐征伐自阀第出,所以有知识文化的才子很可能进不去朝廷施展才华。而春秋战国时期不一样,那时候兴起了学习治国方略与才华去管理治理国家“士”的阶级层面。

他们有些独特的思想,游说于各国,传播自己的思想,希望自己的思想能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进步。所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知识分子很难表现自己,更难传播思想。

秦始皇扫灭六国后,百家思想便有些失影

2、魏晋南北朝深受独尊儒术的政策,将思想禁锢

汉朝统一天下后,开始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成了主要的思想,但其他门派的思想却受到了一定的抑制。因为绝大多数汉人都学儒学,其他学派的思想得不到一定的发展。

而汉朝分裂后,三国鼎立时期,每个国家都忙于征战,都在忙于守护自己的疆土,所以呢,更没有心思去学习别的学派思想了。

再说到了晋朝,晋朝也是学习儒学,对别的学派也没有高度重视。十几年后,晋朝灭亡,进去了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不断,社会不安,没人有心思去学习了,在这一时期,受影响最大的主要是百姓。

可以拿一句诗来说“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战争使百姓们的生活非常贫瘠,非常苦难。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多年战乱,长期分割,也使诸子百家难以发展。

3、天下混乱战争的时代使百家思想难以发展

我们可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不安,到处都举戈战争。就比如说三国时期吧,虽然有魏、蜀、吴三个国家。但是他们的朝廷政权都还没有成熟,只能说均处于发展阶段。每个国家都想吞并其他两国统一天下。为什么朝廷政权不能成熟,主要原因就是天下尚未一统。

天下不统一,社会怎能稳定,所以我认为天下在魏晋南北朝这个阶段是非常乱的。战争也是连绵不断,四处都招兵买马。百姓生活困苦。

秦始皇扫灭六国后,百家思想便有些失影

相当乱的政治格局,朝廷也分割内斗,在这种情况下,各学派难以发展,而且这个时期,也没有出现名人去各国传播思想文化。都在忙于治理朝政。所以我们可以知道,在相当乱的政治格局下,诸子百家发展是非常难的。

结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可算是继春秋战国之后,又一次文化的联合时期,在这个时期,多年的战争连绵不断,分割土地局面,国家支离破碎,百姓不得安宁。对文化的发展更是有一定的阻碍。更是阻碍了各学派的思想发展。

就这个时期来说,被不少学者称为多元动荡的一个时期,所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有些独特的意义。各学派的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存在的,可是并没有出现春秋战国时期般诸子百家的现象。

参考文献:

《十三经注疏》

《汉书》

《七略》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