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先秦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影响的论文范文!
论先秦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先秦儒家哲学先秦儒家哲学探究先秦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影响的论文范文!,关于儒家文化对中国科技是推动还是阻碍作用先秦儒家哲学探究先秦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影响的论文范文!,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先秦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影响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文化的创立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科技体系的奠定时期。对于这一时期儒家文化对于科技的发展作用,主要表现对自然的研究、对科技的研究,形成了儒家的自然观,以作为古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所具有的“重道”、“重学”、“重致用”的特点以及儒家文化中的内在精神和内容等,对中国古代科技具有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先秦;儒家文化;中国古代科技;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它的影响是多方面,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伦理、宗教信仰、中国人的思维和价值取向,以及科学。从科学和文化的关系来看,科学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因此科学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在先秦时期更是如此,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科技对这一时期的文化具有极强的依附性,因而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儒家化的科技。因此先秦时期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是不容质疑的。
一、先秦儒家文化中科技内涵
“科技是手段,儒家将手段看得高于目的,是主张目的与手段的统一”①。作为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儒家文化,是否具有科技内涵,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文化的创立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奠定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是重道、重学、重致用,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这一期的文化具有融合科学,研究科学和发展科技的倾向,因此为了探询先秦文化中的科技内涵,将对这三个特点进行分析以此得以论证。
首先,儒家重道。“于道最为高”这里的道是人道与天道的统一,是“天人合一”,因此儒家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与依存关系。为了达到人与自然的统一,也就是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儒家重视“天”、重视对自然的研究,从而使儒家文化具有了科技内涵的可能性。从孔子的整理典籍中可以看出,如:最早的物候著作《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具有丰富物候知识的著作,此书涉及天文、气象、等多方面的知识,可以说它是一部古代科技方面的著作;《诗》、《春秋》关于地震的记录,对于后来科学家对地震规律的探询起着重要的作用;还有就是夏商时期的五行论,西周时期的阴阳论,以及《易传》等都是当时儒家对自然的研究成果;可以说这些都是一部很好的科技史料。
其次重学,儒家重视六经和自然知识的学习。孔子对自然的认识,并不是像有人所说的那样贫乏与落后,孔子也并不是把一切实际知识和技能都排斥于教育内容之外②。孔子当年教育以六艺为主,据《周礼》记载,礼、乐、射、御、书、数谓之六艺。南怀瑾先生说其中的“礼”,以现代而言,包括了哲学的、政治的、教育的、社会的所有文化。至于现代艺术的舞蹈、影剧、音乐、美术等等则属于“乐、射”,军事武功方面,过去是说拉弓射箭,等于现代的射击、击技、体育等等。“御”,驾车,以现代来说,当然也包括驾飞机、太空船。“书”,文学方面及历史方面。“数”则指科学方面的③。在《论语・雍也》说:“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可以看出孔子讲“博学”,不仅要求学习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的知识,还要求人们学习自然方面的知识。既然重视对自然知识的学习,就意味着其中包含着科技,因此先秦儒家从孔子开始就十分注重研究古代科技著作。儒家自孔子后到孟子,荀子都继承和发展其思想。中国古代有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学技术,儒家文化对其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最后儒家重致用。从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到孟子都有对其进行描述,如:孔子讲“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讲道德教化也要讲“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以及后来孟子也提出要实行仁政首先要“制民之产”, 他说:“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要发展农业生产,就离不开农业科技,当然也就要研究天文学。“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因此可以看出儒家有实用主义的趋向。中国是农耕文明,尤其关注农业的发展,因此一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都应该和农业有关,从而保障人们有基本的生存保障。既然与农业有关,那么当时的儒家就不会忽视与农业有关的天文学,地理学的研究,这恰好为科技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从而使得儒家文化具有了科技内涵。
二、先秦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关于儒家文化对中国科技是推动还是阻碍作用,这是科学史界和哲学史界历来争论的问题尚无定论。对于这个争论应该来源于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对于科技的研究,后来写了《中国科学技术史》,也许正因为这个著作出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对儒家文化与科学的关系的研究。在李约瑟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一书中作者认为儒家有两个方面根本矛盾的倾向,一方面,认为儒家集中注意于人与社会,而忽视其他方面,由此而阻碍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认为儒家重理性,由此而促进科学的发展。对于以上的观点,本人认为儒家文化虽对科技发展起了一点阻碍作用,但它的积极方面是大于消极方面的。
(一)先秦儒家文化重视教育从而促进科技的发展
与中国古代科技有关的课程有天文学、数学、医学、农学。而对于这些先秦儒家都没有反对。儒家的主要教育内容就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在诸子百家中,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尊重知识以此来培养其道德素质,因此儒家文化可定位知识文化。所谓儒者,顾名思义是指读书人,就是指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以孔子为例不仅精通六艺而且多能“鄙事”,天文知识水平甚高,可以预测天气,周游列国,地理知识丰富可谓是样样懂、门门通。作为教育家孔子他第一办私人讲学堂,然后展开私人讲学之风,讲授的主要内容就是“六艺”,在学习的过程遇到的科技知识,不仅不反对而且还鼓励学生多学多问。对于“六艺”中的“数”实际上包括了古代的数学知识。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孔子反对樊迟学稼,对体力劳动的歧视也就是对农业的不关注,所以有的人就认为孔子是反对农业方面的科技。这种说法有点偏颇,其实孔子说这话的真实意思是要樊迟学习知识,学了知识多为国家做贡献,并不存在什么方面的偏见。对于农业的发展与人民的生存密切相关,孔子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的,这恰好也说明了孔子其实也是注重与农业相关的科技知识的研究。
(二)先秦儒文化中所具有的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支柱
在儒家看来,人本精神的高扬,忧患境域的摆脱,道德素养的提升,无一能够离开人们投身现实、奋发进取的努力和作为。因此,儒家经典大多强调力行,儒家人物大多是力行主义者。孔子云:“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也”。意思是说,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当有无穷责任、无穷事业,当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否则,贪图安逸,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是“士”的耻辱,就不配当一个知识分子。道德修养或道德实践即通过修身或自我改造以达其“内圣”目标;社会政治实践即通过事功或社会改造以达其“外王”目标。“内圣”有赖于“立德”,即注重人的自我身心修养以挺立道德人格;“外王”有赖于“立功”,即在社会上成就一番大事业以挺立政治人格。所以《大学》在强调“修身齐家”的同时,紧接着便讲“治国平天下”,认为这两方面都很重要,不可偏废,所以儒家反对空谈,反对坐而论道,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易传》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求人们去效仿天地运行的刚健风格,去直面现实,去改造自我和改造社会,而不畏任何艰难险阻;要求人们锲而不舍,知难而进,奋发进取,依靠主体的力量,通过主体的实践,完善自我,改进社会。
科学思维、科研活动均以自然界的现象和变化规律作为研究对象。能否得以实现是受客观规律内在性、生产力水平及主观思维能力的限制,在科学活动实现的过程中总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同时科学是向前发展的,如果取得成绩就止步,没有自强不息、积极有为的精神作为精神支柱,科学就会停滞不前。《周易・乾封・象传》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集中体现了这一精神。“自强不息”是天的德行,“厚德载物”是“地”的德行,即“一个人要想成为人实现人生价值达到人生目的,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国家。既能独善其身,又能备天下,就必须自幼年至壮年,由壮年到老年,都要不断向学,积极修持,进德修业”④。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而不厌,加我数年,五十以学,可以无大过矣。”这对于科研活动是很有帮助的。在科研活动中,必须按照质量关系规律扎扎实实地工作,“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处于逆境,都要‘一以贯之’、‘遵道而行’、‘不可半途而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科研目的”。 总之科技的发展正是具备这些特有的儒家文化精神,才使的中国古代科技得以快速发展,以至在古代有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
(三)先秦儒家经典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周易》、《诗经》、《尚书・尧典》、《大戴礼记・夏小正》、《礼记・月令》、《春秋》等这些都是儒家的经典。这些经典中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从而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古代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农学和医药学,这五大学科进行分析,《周易》等著作中包含着数学知识,《大戴礼记・夏小正》、《春秋》、包含着某些天文学的知识,《尚书・禹贡》、《周礼・夏官司马・职方》包含着地理学的知识等。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对于一些天文历法的知识,是必须要学习儒家经典,这经典中包含着丰富的科技知识。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所以对儒家经典的关注可想而知了,因此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就是在先秦儒家经典的基础上得以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先秦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紧密联系。中国古代科技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在古代创造出世界领先的科技水平,也就是说儒家文化孕育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总之对儒家文化的研究我们要去除糟粕,弘扬其精华,对儒家思想进行重新诠释和丰富发展,对于今天科技的发展同样会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注释:
①田辰山.关于“儒家思想与科技的关系”问题[J].孔子研究, 2005 (5).
②黄世瑞.儒家文化与科学技术[J]。孔子研究.2000(6).
③南怀瑾.论语别裁(上册)[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319.
④袁民泽.论儒家文化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J].广西社会学科,2003(12).
参考文献:
[1]南怀瑾.论语别裁(上册)[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319.
[2]乐爱国.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科技[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
[3]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田辰山.关于“儒家思想与科技的关系”问题[J].孔子研究,2005(5).
[5]黄世瑞.儒家文化与科学技术[J].孔子研究,2000(6).
[6]袁民泽.论儒家文化对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J].广西社会学科,2003(12).
[7]周瀚光.论儒家思想对科技发展的积极影响[J].华东师大学报,1998(6).
[8]孙军红.论先秦儒家文化与科技的互动[J].开封大学学报,2007(1).
【论先秦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相关文章:
1.论儒家文化对中国古代水墨画创作的影响论文
2.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的后世影响
3.儒家文化对大学生诚信观的影响
4.论税收对就业的影响
5.论思想政治对人的影响
6.论税收筹划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7.试论女性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
8.论信息产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9.论工商管理对企业转型的影响论文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福建舰:巨舰展翅,海试背后的神秘变化预示着什么?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