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怀瑾老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祝两只小朋友健康快乐)
前言
开篇就是生死南怀瑾老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因为人是出生来到世上,终点就是死亡,这是人不可逃避的命运。人能够出生到这个世界是非常幸运的,但面对必将到来的死亡,我们应该如何过好这幸运的一辈子呢,希望通过直面生死的探讨,可以让你们了解来到这个世界的幸运,树立远大的理想,寻找到人生幸福的真谛。
释义
死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可以分为肉体死亡和精神死亡。
肉体死亡,按现代医学的标准,就是肉体生命体征的消失,现在随着科学伦理的发展及器官移植的需求,脑死亡也被视为肉体死亡的一种。
精神死亡,可分为两种情况探讨:一是灵魂死亡。人是否具有灵魂,目前众说纷纭,但从实证的角度,尚未有决定性的证据可以说明灵魂的存在,从现有科学的进展来看,人类意识更多是脑部活动的一种综合体现,那意味着,人的肉体死亡后,意识活动也会随之消散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即古话所说的“人死如灯灭”。二是人的存在完全消失。人来到世上,雁过留痕,古人云,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即通过建立可垂范学习的品德,为国为民建立功劳,提出有利文化发展的真知灼见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达成人生的永恒价值。正所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人通过三不朽,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后人,也为人类文明的光辉,增加光彩。
流派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是有地府存在,讲究侍死如生,后随着佛教的传入,逐渐有地狱的说法。但从士大夫角度,更多受孔子的影响,认为敬鬼神而远之,需建立人生三不朽。
西方哲学角度,古希腊哲学将生死作为一个平衡,认为生之前死之后与个体无关,人应把握现在;进入中世纪,则强调死亡的意义,断言“若不能死,便不能生”;近代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对死亡采取模式和回避的态度;现代则将死亡看做“人生最本己的可能性”。
小故事
文天祥是南宋时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南宋灭亡的时候积极抵抗入侵的蒙元,失败后,被俘押运至大都(即现在的北京)。接下来3年,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后来从容就义。文天祥在《过零丁洋》的诗作中,写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激励了后世众多为理想、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的仁人志士。
我的思考
受唯物主义的影响,我认为世界是物质组成的,同理,人也是物质组成的,今天的我,是世界很多物质组成,包括以往的很多生灵南怀瑾老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未来,组成我的物质,也可能会成为其他生灵的一部分。
那意识呢,借鉴钱塘江的类比,钱塘江由水组成,每年钱塘江大潮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就类似由物质组成的人产生的意识(现代脑科学研究,也有一种说法是,意识只是各种脑功能集聚产生的东西)。历史上的名人,类似潮头的浪花,绚烂了人的眼睛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更多的平凡人,则如浪潮的水基,默默无闻,但也支撑了浪花。
因此,物质上,“我”是永恒不灭的,但组成方式变了,意识上,“我”也不再是“我”。
我的建议
作为一个平凡人,虽说即将进入不惑之年,但父母健在,作为坚实的后盾,仍未感受到生死无常的恐怖,可以说,对生死的谈论,更多是泛泛而谈的无病呻吟。
但按唯物主义的价值观,人出生之前,我没有意识,世界与我无关,人死之后,世界也与我无关,从个体角度来看,个人能把握的就是生存在世界的这段时间,那就要好好把握这段自己能够把握的时间。
那如何把握好这段时间呢,这段时间的意义是什么呢,下一节再探讨。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4少林寺 4.52 亿郑州买地,进军房地产?真相来了
- 2024-08-03海派文化新论:梳理海派文化脉络,领略独特内涵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 2024-08-03深入领会红色文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 2024-08-02中华善本再生性保护网络传播活动:古代典籍的珍贵传承与保护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