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姚治华教授作题“自空与他空”讲座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姚治华教授作题“自空与他空”讲座

4月19日,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邀请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访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姚治华教授作题为“自空与他空”的讲座。“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课题组成员以及中心其他部门相关研究人员参加活动,讲座由宗教研究所副所长拉先加主持。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姚治华教授作题“自空与他空”讲座

姚治华教授主要从事佛教哲学、印度哲学、因明学、现象学和心灵哲学等领域的研究,著有《佛教哲学中的非存在对象:认知无何有》《自证:意识的反身性》等多部著作及数十篇学术论文。

姚治华教授认为,藏传佛教主流传统把“空”的观念划分为“自空”与“他空”两类,且视后者为异端,而这两类观点在历史上有过激烈的争论。本次讲座试图处理一些学界较少注意的文献材料,说明这种对“空”的不同解读可以上溯到印度佛学的中观、瑜伽行两派的论争。讲座开始时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姚治华教授作题“自空与他空”讲座,姚治华教授首先介绍了“空”是佛教哲学层面最难理解且最有趣的概念之一,对“空”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出“空”与“无”同义,有缺失的无( )、消极的无( )、本源的无( )三种类型,并将这三种“无”与中观和瑜伽行提倡的“自空”和“他空”相对应。他指出,瑜伽行派对于“自空”和“他空”的态度可上溯至《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中“善取空”和“恶取空”的论述,“恶取空”是针对中观派“自空”的批判。藏传佛教觉囊派笃补巴(དོལ་པོ་པ།1292—1361)在其《山法了义海论》中论证其“他空见”时,也大幅引用了这段文字,说明“自空”和“他空”争论的源头始于《瑜伽师地论·真实义品》。之后,他又以胜喜(Jayānanda)、清辨(Bhā)等人的论述为例,介绍了中观派对瑜伽行派观点的回应与批判。为了更好地理解“自空”和“他空”概念的构建和差别佛家哲学文化精髓,他介绍了中观“二谛”思想的特别之处以及瑜伽行“依他起性”思想的变化。最后,姚治华教授对佛教“自空”与“他空”观念及所涉及的主要汉、藏文献和代表人物作了简要总结。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姚治华教授作题“自空与他空”讲座

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姚治华教授作题“自空与他空”讲座

姚治华教授的本次讲座赢得了在座与会人员的一片掌声,引起了热烈讨论。李学竹研究员就中观学说中的“自空”概念与姚治华教授进行了旁征博引式的讨论,使与会学者受益匪浅。录目草副研究员就觉囊派多罗那他的文献中关于“他空见”的观点进行了提问。张涵静助理研究员就姚治华教授对于“无”的分类及其与瑜伽行派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藏传佛教中国化研究”课题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的重点课题。为了更好地开展该课题研究佛家哲学文化精髓佛家哲学文化精髓,提高学术研究质量,近两年来,宗教研究所围绕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教义教规、学经制度等,结合本土化和中国化多角度进行外围的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不断积累学术资料,为研究工作提供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学术积淀。迄今为止,课题组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学术交流和学术指导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姚治华教授作题“自空与他空”讲座,已成功举办十期活动。

标签: 姚治华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