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

儒释道、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进取文化。

道家文化:规律文化。

佛家文化:奉献文化。

二、做人标准

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道家文化:领悟道、修养德、求自 然、守本分、淡名利。

佛家文化: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 守十戒、心灵安定、运用 智慧。

三、人生观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道家文化: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爱众生、无私奉献。

四、世界观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创 造地狱、极乐。

五、价值观

儒家文化: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道家文化:以完善的自我带动和谐的社会。

佛家文化:在为他人献爱心、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

六、哲学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学。

道家文化:出世哲学。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

七、物质食粮对精神食粮的比喻:

儒家文化:主食(如米饭、馒头等),不吃就会饿。

道家文化:副食(如各种炒菜、汤羹等),不吃没滋味。

佛家文化:水果(如:苹果、香蕉等),不吃不甜蜜。

儒释道思想的层次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儒释道、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和以孔子代表的儒家在中国社会占有重要的地位。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源头一样,都来自号称“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经》。

儒释道、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

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顺天而行。”离开了这一思想基础,中国传统的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医家、兵家等等的哲学体系都不能成立。为了实现这一核心思想,道家和儒家采用了不同的方式。

古人认为,控制“天”的背后力量为“道”, “天”(指宇宙大自然)自然与“道”相契合,通过“天”的运行可以看到“道”的影子。所以顺应“天”就是顺应了“道”。至于怎样才能做到“天人合一、顺天而行”,道家和儒家作出了不同阐述和不同层次的修为指引。

儒释道、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

我们先看看道家。道家的核心思想来自老子所作的《道德经》。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之母,无形无声无相、无边无际、无处不在,能生万物,控制万物的成长与消亡,力量非常强大。因此人不能与“道”相违,否则会带来灾祸,因此只能顺应它。

道家认为通过“致静极,受虚笃”的修为,只有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才能做到“天(道)人合一,顺天(道)而行”,无所不为,做天大的事,与天地同寿。

儒释道、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

如果将“道”看作一艘永不沉没、永不破败的大船的话,道家通过修持达到“无为”的境界坐上了这条大船,轻松自在,随着大船任意漂流。指出人只有在心极静的时候才能坐上“道”这艘大船,从而使身心与宇宙同步。

反观儒家是通过规范人们的日常身心行为来实现这一核心思想的,在道德行为上要求人要做到“忠孝仁义礼智信”,孔子认为上天具备这些自然德性,所以要就人们也要具备这些品德。同时认为上天(宇宙)的能够和谐有序的运行,是阴阳两股的力量相互对立、相互转化从而达到“中和”的状态的结果,所以他要求人们平时的思想行为要“中庸”,不要偏激。

儒释道、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

儒家的所谓“顺天而行”其实是“法天而行”,看“天”是怎样运行的,就要求我们就要学着象“天”那样去做。同样如果将“道”比喻称为一艘大船的话,就如一个人看到大船在江海上航行,他就学着大船运行模式在江海游泳,独自搏击激流骇浪。

依照儒家思想,人们难以做到像大船(“道”)完全一样,就是做到了人也会很辛苦。

儒家经典《中庸》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说,上天的规律叫做自然本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相比道家,儒家对于“道”的认识只是看到了隔了几层的“道”的影子。

儒释道、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记载了孔子曾经去拜见问礼于老子所得到的赠言:“你所说的礼,倡导他的人连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流辗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盛满了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恭得像愚钝的人。弃掉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你做作的恣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了。”

可见,老子很反对孔子太过于注重表面形式的说教。

最后我们来看看佛家对宇宙的认识。佛教在东汉末年传入中国,后来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在中国本土生根发芽、开枝散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儒释道、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

佛教认为宇宙万物由我们的“心”产生,亦即“万法唯心”。这个“心”指的是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万法唯心”也可以叫“万法唯识”。既然宇宙万物都是由我们的“心”所生,所以“天人合一”的理论对佛教而言也是成立的。

什么是“道”?我就是“道”。这就是佛法告诉我们的答案。

儒释道、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

如果将“道”比喻成一艘永不沉没、永不破败的大船的话,针对儒释道的不同层次,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儒家是在旁边学着这艘大船,道家则是坐上了这艘大船,佛家就是这艘大船。儒家使人看到学到的是“道”的影子,道家终极目标是使人融入大“道”之中,佛家的终极目标是使人知道而且去体验证明我就是大“道”。

老子在《道德经》中对“道”还有一点疑惑:“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他说他不知道“道”是谁生发出来的,好像在天帝出现之前已经存在了。对于这一疑惑,佛祖释迦牟尼的回答是“不生不灭”,佛法认为,“道”本来就在那里,不生也不灭,无始无终。

老子和孔子的对话,流传百世的千古智慧!

中国历史上的两位圣人——老子和孔子,曾有过一次相会,他们的畅言,留下了千古美谈。让我们细细聆听,在研读和品味中,感知古圣先贤的胸襟和智慧!

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扬行仁爱、复周礼、施仁政,但诸侯国群起纷争,个个都想称雄称霸,渴望高人献计献策富国强兵,而孔子却告诉他们不要争斗称霸,而要善待百姓,善待其他诸侯国,施行仁政,这让野心勃勃的诸侯们很不爽。处处碰壁的孔子曾经多次问礼于老子,老子对孔子一味强调仁爱礼乐不以为然。

一次老子送别孔子,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佛家哲学文化精髓,望汝切记。”

孔子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佛家哲学文化精髓,孔丘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

孔丘曰:“水有何德?”

老子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

“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

孔子问:“观其同,有何乐哉?”

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佛家哲学文化精髓,何处而不乐哉?”

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儒释道、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以谢先生之恩。”说完,依依不舍地告别老子。

据说孔子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

孔子道:“见之!”

弟子问:“老子何样?”

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晚年,思想受老子影响,专心著书育人不再寻求功名,思想转向中庸,但他的著作多为其弟子整理其言其行所著,其倡导仁与礼的核心思想依然没有改变。孔子与老子思想的融合之处,体现在他对易经的解读中。

点|留

击|香

分|他

享|人

儒释道、道三家的思想精髓,看了秒懂!

姓名:陈雷

祖籍:中国安徽

职业:保镖、武术教练

交友宣言:希望结交许许多多朋友们,一起成长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