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目录》
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目录》
近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布了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目录》,在全国数百家出版社选送的项目中遴选出“中华学术外译项目”220个,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洪修平所著《中国佛教与佛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0月版)和《中国佛学之精神》(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也在此之列。此前,洪修平有四本著作已翻译成外文,并有多种外文的学术论文发表,大力助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走出去。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主要类别之一。外译项目旨在集中遴选译介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学术精品,资助中国学者相关成果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有效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深化中外学术交流与对话,增强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此次入选的《中国佛教与佛学》是“南京大学孔子新汉学”丛书之一种,本书追溯了中国佛教和佛学的印度之源,并对印度佛教和佛学的中国化进程、中国佛教汉传藏传和南传三大系的历史演变和思想创构、外来佛教与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交融、中国佛教的佛学基础、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之学,以及中国佛教的特点和精神等做了系统而又简明扼要的探索和分析,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中国佛教和佛学历史的生动画面和丰富内涵;《中国佛学之精神》系统梳理了佛教在与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中形成的中国佛学精神,深入分析了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伦理精神和人文精神等及其在不同佛教宗派和不同理论学说中的体现。
洪修平表示,中国佛学精神是印度佛教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而形成的。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两汉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依附、迎合与调和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目录》,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传统儒道的共存并进、冲突交流,隋唐时期的相互吸收、独立创新,以及入宋以后的融合渗透、三教合一,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精神特质的中国佛学理论。中国佛学一方面继承了印度佛教的出世精神、思辨精神和文化宽容精神,另一方面又融合吸收了以儒道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精神、人文精神、自然精神等,从而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中国佛学精神。
在此之前,洪修平已有《禅学与玄学》(韩国云住出版社1999年10月版)和《如来禅》(韩国云住出版社2002年2月版)两本著作译成韩文在韩国出版。2013年和2015年,《中华佛教史·隋唐五代佛教史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7月版)和《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版)两本著作又分别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目前正在翻译成俄文和英文。“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推动中国优秀图书“走出去”而推出的一项国家级工程,有严格的评选程序,入选的优秀图书由国家重点资助翻译出版。
据介绍,《如来禅》通过对“如来禅”的论述,增加了读者对整个中国禅乃至中国文化精神的了解。书中所述的“如来禅”,在中国禅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实际上是流传广泛的惠能南宗禅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主要来源,而且在于它是早期禅学向禅宗过渡、实际上也是印度禅向中华禅演变发展的重要环节。《禅学与玄学》则通过对禅学和玄学的具体分析和研究,以历史叙述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佛家哲学文化精髓,对禅学与玄学的源流、特点、异同及其相互渗透、相互融摄提出了看法,并由此对禅学与玄学在华夏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影响作出评价。
《禅宗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则是洪修平的代表作之一,是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禅宗思想研究的学术专著,在学术界有较大的影响,曾获得全国首届“汤用彤学术奖”、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并入选“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大学有重要影响的学术著作”。《中华佛教史?隋唐五代佛教史卷》则是多卷本《中华佛教史》中的一卷,由洪修平担纲,组织国内相关研究领域最优秀的佛教学者参加。《中华佛教史》是由季羡林、汤一介担任总主编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历时15年潜心编纂而成。全套书共11卷,约500万字,上起汉魏,下及近代,不仅涵盖了佛教在我国多民族的传播,以及在日本、朝鲜等国的发展,而且对佛教艺术、文学等进行分卷论述。《中华佛教史?隋唐五代佛教史卷》详细论述了我国隋唐时期佛教的发展,宗派的创建,主要高僧的著述、相关的佛教思想以及佛教对我国古代的社会生活、传统文化、政治政策的影响等内容。因其在全套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代表性,使其成为全套书中外译的三卷本之一。
除此之外,洪修平发表的200多篇学术论文,不仅有中文论文,还有英文、日文、韩文和俄文等多国语言的论文,为世界认识当代中国、了解中华学术搭建了桥梁佛家哲学文化精髓,有力地扩大了我国佛教文化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
(本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洪修平,1954年生,江苏苏州人。1977至1984年就读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哲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选题目录》,并留校任教。198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美国哈佛大学富布赖特研究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佛家哲学文化精髓,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和“江苏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哲学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哲学系和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并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教育部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等。
文 /王广禄 、吴楠
美编 /唐铱涵
校对 /丛艺伟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8-02智慧思政 2022 年 4 月 8 日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副董事长于春迟一行到访央视网人工智能编辑部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24中国文化中坚道家学术思想:被忽略的幕后操持者
- 2024-07-22佛教思想的核心戒定慧,其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影响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1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教义角度的归纳
- 2024-07-20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领略千年佛教艺术的魅力
- 2024-07-20红木家具与工艺品:北宋大才子苏东坡的佛教渊源
- 2024-07-18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
- 2024-07-17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心理学研究揭示行善能延长寿命
- 2024-07-17慈悲为怀与因果报应:探索佛家思想中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