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思想的核心:“真空”是一切都不存在的空荡荡的境界
佛教思想的核心:“真空”是一切都不存在的空荡荡的境界
佛教思想的核心
1、“真空”是一切都不存在的空荡荡的境界,当它瞬间积聚起足够能量时,便会形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粒子;当能量的密度不够时,粒子就会消失,变成不存在任何物质的虚空——场。
2、“从中而始,从中而终。始之终之,无非一气,无非一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即土宫中和合四象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即四象在外一气流行也。中者,和也、一气也,总是太极也。惟人也,秉天地阴阳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此阴阳五行之气。”
3、再下来叫三业,我在讲三业这个概念的时候,这个概念有点难以理解。
4、到神学时代释迦牟尼、耶稣、默罕默德。然后到哲学时代,我们可以说能够建构世界观的人几乎只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康德,我只能举这四个人的例子。到科学时代,我同样只能提四个人有世界观建构的功力,第一个哥白尼、第二个牛顿、第三个达尔文、第四个爱因斯坦。
5、所以注意,业这个概念派生三个词,第一叫业障,就是你做的业派生了你的世界假象,用佛家的语言叫虚像,这叫业障,它挡住了你看见真实的世界。(佛教思想的核心)。
6、再下来无住涅槃,这个概念是小乘佛教传入中国。大家想,佛教的出发点是“了生死,灭苦悲”,因此它的本源一定是小乘,也就是独善其身的、自我解脱的。但是由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儒家学说主张积极入世,因此佛教进入中国以后,被儒家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改造,进入大乘状态。
7、说到这里我得提一件事情,大家读一下古希腊哲学史,从泰勒斯提出水为世界之源,然后到他的弟子提出“无定形”(阿那克西曼德——无限定),提出“气“(阿那克西美尼),然后赫拉克利特提出“火”到后来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唯物反映论第一创始者——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恩培多克勒。
8、我在这里事先说两句话,大家听到这如果你动心思,你会发现严重的矛盾。
9、大家要知道佛教是没有“动作”的,没有人创世。因此佛教是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最奇特的,唯一一个无神论宗教,佛教没有神。
10、倘若他们学过《中观根本慧论》、《华严经》,就能轻而易举通达万法的最甚深之处。
11、“佛”这个词的概念是:凡是达到正觉者即为佛(觉悟的人即为佛)。
12、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佛家思想的精髓8个字,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
13、好了,我们把什么东西视为有常——规律,可如果客观规律不成立,当佛陀讲“性无常”的时候,他说的何其深刻,他说这个世界是没有规律可循的,这个世界是无常的。这达到极高境界,我再说一遍很少有人能在这个深度上理解佛陀世界观体系在哲学上达成的深度。
14、在西方文化里经历三个阶段神学时代、哲学时代、科学时代。神学时代历经上万年,哲学时代迄今至少有两千年到三千年以上,科学时代最少也有四五百年以上。如果我们把中国的前神学时代、亚哲学时代也算进去,那么在这四个不同的认知阶段。
15、那么我们完成“四圣谛”的逻辑环节后,下面进入佛教学说的核心宗旨,也就是它的缘起理论。
16、那么大家还要注意,我们今天大家到寺庙里干什么去了,求财、求子、求色、求官,实现自己的贪欲去了,这简直是在佛陀面前公然作孽。
17、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儒家最重规矩,重人际伦理规范,倡导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
18、贪而不得,于是产生嗔,也就是怒怨之气。大家注意“chen“这个字有两个字,一个是口字边的嗔,指怒而口出恶言,一个是目字边的瞋,意思是怒而瞪圆眼睛。也就是完全坏掉了你的精神情绪系统,由此带来第三层,叫”痴“。
19、此外,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也说过:“时间、空间和物质,都是来自人类的错觉。”
20、因缘宿业状态之中,确实没有一个,固有不变的自我真实存在。
21、因此,在座各位在研究中观的过程中,务必要了知万法抉择为空性之理。
22、我们今天学基督教,由于基督教经过两千多年的锤炼,尤其是在古希腊之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古希腊思想变成神学的履臂(音),也就是古希腊哲学思想后来参与到神学之中,对基督教神学加以全面的改造和全面的升华探讨,才使得今天的基督教带有了深厚的哲学韵味,它的哲学韵味来源非常清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因此在它的发起点,在犹太教蓝本中,这种气息不存在,它是后世层垒的结果,而佛教不是。
23、请注意什么叫涅槃,我换成一句大俗话来说——下辈子绝不做人,我这样讲不够深刻,我再往下讲,下辈子决不做任何生命,我这样讲还不够深刻,再往深讲一步,下辈子什么都不做,叫进入大空境,叫涅槃。因此涅槃跟重生完全不搭调,涅槃是指绝不在三界六道中轮回佛教思想的核心:“真空”是一切都不存在的空荡荡的境界,才叫涅槃。
24、你,既是导演也是编剧;你,既是主角也是观众
25、再往下精进度,由此才一步一步进入佛家修佛奥堂,精进度讲的很复杂我在这里不再展开,在字面上理解就行。
26、其实,假如懂得了大乘教义,对此根本不会有任何担心、疑惑。
27、我在前面讲课多次讲到,我说一个真正的高深思想系统,它的最终表述一定是一个极简单极简略的表述,然后具有普解性。
28、所谓原教旨就是佛陀当年究竟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思想系统,成为神学时代的东方世界观体系。
29、为什么用"集"这个字,两个原因。所谓集圣谛可以用这样一个普通的语言表述,叫苦难植根于欲望和贪婪之恶习。我在前面讲甲骨文的时候讲过,古代文字发同音或同形字都含有相同的字跟含义,叫通假字。“集”和“习”的发音在南北朝时代可能是发同一个音的。
30、现代物理学的理念,与小乘观点极为相似,他们也认为,物质的组成必须要有个最小单位。
31、道教把许多古代圣人当作神崇敬,并且向往人能够长生不老。这种在人当中寻找神的思想和追求永生的思想是有价值的,但只有耶稣才是神借着童女怀孕降生成为人,他既是神,又是人。他通过受难,流血,复活,拯救人类,也证明了他的神性。人相信他梅花易数,就可以得救,得永生,与神和好,成为神的儿女。其他任何人都只是人而不是神,是被造者,而不是造物者。耶稣基督是唯一的救世主。《道德经》第78章指出:“是以圣人云:受国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32、在他们看来,整个物质世界以极微而空,极微本身却不能空。因此,这种“空”并不彻底,小乘所证悟的空性,只是法无我的一部分。
33、觉知,是无限的清醒明了;所觉,是时空初始的移动
34、但是我们所有的人不自觉认真,也就对我们的感知系统从来没有怀疑过,因此做思想家的人他有一个前提条件,他能够把常人的感知体系和思想体系清零,这种能力绝非一般。
35、所谓思想家是有创世之构思者,就是他不是有一个独到的见解,他是给你建立整个世界观体系的人叫“思想家”。
36、老子和庄子在很多地方都对“道”做了解释,但为什么还是不能被人理解呢?这是因为宇宙生成之初,那时究竟是什么也没有人能够理解。但我们知道它总有一个开始,所以老子就把这个开始称为“道”,所以道是先天地生的。其实“道”的内涵并不是老子开创的。《易经》中“太极”与“道”的概念非常相近。所以我们说道家思想是对易经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7、“盖此’中’,乃性命之根,在先天,性命如而为中(图,从略);在后天,中分而为性命(图,从略),其实后天中返出先天,性了命凝,性命归根,仍是一中。”
38、2 道家思想道教是中国汉民族中的土生教,它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文化综合体佛家思想的精髓8个字,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医学等的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
39、佛家,唯心主义,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佛教是教育,是教人要深信因果,要得正知正见,超脱轮回,度己度人,成就佛果。佛教的创始人是悉达多,从创立到现在有两千多年。
40、因此佛家讲道谛,讲三学六度,八正道,非常复杂。我在这里简单做一些解释。
41、还有其他种苦。例如第四十五经、第一二九经都有对地狱之苦的描述。第一三〇经《天使经》的构思颇为巧妙。古代印度哲学思潮,都相信生命不断轮回。众生死亡,有的转生于善好的世界,有的转生于畜生界,或者下地狱。众生死亡,或低贱或高贵,或美丽或丑陋,或幸运或不幸,各决定于其前世所造的业。但是,人在世时,其实都有天使来告诫。这天使,就是生、老、病、死等人间的苦难。第一三〇经借地狱之王阎魔的口宣说:
42、由于喜集而有苦集。苦集是核心部分,而爱欲则是随处可见的苦的温床。所谓“爱欲”,对译巴利语的kāma-。第十三经《苦蕴大经》以外道言论而引发佛的宣说。外道修行者认为,佛教说“爱欲”,说“色”,说“受”。这些也是外道关注探讨的话题。关于爱欲,佛教与外道的认知有何不同呢?《苦蕴大经》里,佛认为,关于爱欲之乐味、爱欲之过患、爱欲之出离等,世间唯有佛能给出满意的回答。在佛看来,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快乐恰恰是苦难的根源。“现世之苦蕴,以爱欲为因,以爱欲为缘,以爱欲为由,其因即爱欲。”佛举例说,有辛勤劳作的好人家子弟,却未能获得财富;又有获得财富的人试图守护其财富,却被人夺走,被水火摧毁,被不合意的后人夺走。他们都陷入悲痛,陷入愚痴。他们的痛苦,都是因为有爱欲。除此之外,国王之间的论争,家庭的论争,乃至发展到持刀夺剑攻击对方,忍受等同于死亡之苦。这些都是爱欲引发的,是爱欲的过患。
43、因此它讲“苦”至少讲八苦,每一苦底下还有更多的细讲,在这里只介绍梗概,它的八苦叫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前四个字讲肉体的苦难,后四个字讲精神的苦难。还有一种表述,叫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前四个字讲人体的苦难,后四个字讲身外之物的苦难,所谓“成”,就是你对外做的那件事情看来你做成了,“住”,你暂时维持住它了,紧接着它就会坏掉,随后进入大空。所以它把苦难表述得非常之细致,叫诸漏皆苦。
44、???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45、另外还有一个大家经常会误解的概念就是涅槃,涅槃就是在某个状态之下因果的结束,而不是死了又生。
46、我首先把在哲学课上讲过的一个话题,我再拿出来简单描述一下,我们大家很容易建立的唯物反映论。我不反对“物”这个东西的存在,可唯物的“唯”是个问题,反映论尤其是个问题。因为我们所说的世界一定只是我们主观的世界,而不可能是客观世界的原样反映。因为我们的感知通道不是一个真空孔道,我们的感知通道是有规定性的,因此你所说的世界一定是你的世界而不是客观世界。
47、恩培多克勒提出世界是由四种元素构成的,这就是“土、水、火、气”,请注意恩培多克勒提出的四元素说,后来形成古希腊哲学唯物主义泛化的一个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以至于古希腊医学到古罗马医学,讨论所有问题比如:古罗马医生“盖伦”他们讨论人体都是这四元素来讨论。
48、我想问问各位,你所看到的有声有色的世界,全都是你的感官和你的中枢、你的逻辑、你的感知系统的一个扭曲派生,你能设想一个真实的、无声无色的、无明亮的世界是一个什么形态吗?
49、???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51、若是没有文章的载体,以及创造这种载体的物质以及人,我们也不会看到这篇文章,若是没有生我们的父母,若是没有你生命中每一个相遇的人,你也不会在此时看到这篇文章,所以这种因缘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极其复杂的因缘聚合关系。
52、??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最初指的是司仪,后来逐步发展为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佛家思想的精髓8个字,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53、其实缘起这个词就是因果的某一个阶段的开始。
54、仅有佛陀一人能在肉身还存在的情况下达到涅槃境界,叫有余涅槃,仅形容佛陀一人。
55、依心灵认知,而有了被认知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56、不过,现在的物理学家,尽管没有学过中观,但对物质的研究还是非常透彻,比前一代物理学家更接近空性。
57、请大家把这些人算下来有多少个,全人类上千亿走过,可以建立人类世界观体系的思想家在人类的不同认知时代,居然就是如此的寥若晨星。而释迦牟尼就是神学时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教学说的深奥之所在。
58、所谓“此有故彼有”就是任何一个业的缘起叫业缘,它所引起的事物现象是一个连锁反应,也就是说它绝不仅仅引起一个缘,而是引起一系列缘起的发生,从而带出系列性业力后果。
59、就是时间和空间由此展开,宇宙论由此达成。人和人间之世,由此出现,苦难人间由此推出。
60、四圣谛的背景是印度古代的生命观,即认为生命始终处于轮回之中,循环往复。佛教则认为,所有轮回都是在苦难当中。四圣谛的核心是“苦”。《中部》说苦,一方面并不细说诸般苦,只是将世间琐细的诸般囊括在“苦谛”当中。如第二十八经叙述道:“生也苦,老也苦,死也苦,忧悲苦恼愁也苦,求而不得也苦,概而言之佛教思想的核心:“真空”是一切都不存在的空荡荡的境界,五取蕴皆为苦。”当然,也有对“苦”的描述。例如第一四一经《分别谛经》是舍利弗在宣讲,有对四圣谛的详说。针对苦谛的“忧悲苦恼愁”(soka----upāyāsā)舍利弗解释道: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