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谈谈如何处世道修炼的法
结合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谈谈如何处世
道修炼的法,儒家是做道理,道讲无为,顺其自然,道家修炼也称真,这是他们的修点和特征.道家讲返本归真,在修炼过程当中,你要求真,最后返本归真,返回到你原始的本性上去,.所以道家讲修真养性,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返本归真,最后修成真人.儒讲中庸,尊天道,顺人时
孔子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而不是讲的修炼.但是他的东西也使中国人受益了.中庸思想能使人处于不败之地.因为物极必反,达到顶峰的时候可能就要回落.所以求“中”,永远处于中间状态.我不上,比下边还有余,永远处于不败.什么事情做的太绝对了,就会走向反面.
儒家与道家是如何互补与互通的。
人拙作放来一段,供楼主雅正:原文《生死论》,需要的朋友可以hi我
简单说,说明了生命的由来和死亡结局,但以一种悲观的处事哲学来看待生活,却忽略了生命存在的过程。
儒家认为,生命来自父母、来自祖先,死后可以接受子孙后代的祭祀。在道家那里,生命如春笋,是单个单个长出来的;儒家则找到了他们的竹鞭,不同的生命通过血缘和婚姻组合成群体。除了血缘这条主线,学术、组织也可能成为生命联结的纽带。群体孕育生命,生命回馈群体,成为儒家生存哲学的核心价值观。
学说生命的由来生命的价值应对死亡的方式分布区域和时间
道家自然无顺其自然中国先秦时期
儒家先人生育后代无憾此生中国秦汉至隋唐
步辇图提现了儒家还是道家思想?
辇图》是一幅历史画的就是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场景。
秦将帝王、皇后所辇(车)去轮为舆,改由人抬,称步辇。
《步辇图》为绢本设色,纵38.5厘米,横129.6厘米,由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结合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谈谈如何处世道修炼的法,是老子总结古老的道家思想所形成的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它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佛家无为思想,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
从这幅画作中看不出蕴含道家思想之处。
儒家的人生模式与道家的人生模式有何异同?
儒道两家修身的差别
胡

儒道两家,都重视自我修炼,但两家的修身有很大的差别,正是这种差别,才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生命修炼上的互补。
从修身的目的看:道家的自我修炼目的在自我,是为提升自我的生命质量,以至于求长生不老。而儒家的修身,目的在社会,在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所谓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正己是为正人。所以,道家的修身是“出世”,是纯粹的“修己”,儒家的修身是“入世”,是“修己以安人”。
于是在做人上,道家也许更偏重自然的人,儒家的人更偏重社会的人。道家更重视自我的保身与舒泰,儒家更重视的是社会责任。道家做人,在乎一个真字,不妨率性;儒家做人,在乎一个“仁”字,或者一个“忠”字,强调责任。

儒道两家的“乐道”差别也很大。道家的“乐道”,乐的真是“道”,就是那个自然之道,是回到一种人生的自然的状态,初始的状态,然后自得其乐,在这种状态下去享受生命的真正快乐。在道家看来,物质是外加的,文化是外加的,都不是人应该追求的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快乐是生命的自我体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是顺其自然的通泰的生命状态。而儒家的“乐道”,实际上是乐“仁”,是以体验“仁”为快乐,是以实践儒家的道德规范为乐趣,这种乐是为“人”(他人)的乐,所谓“仁者爱人”。所以,儒家之乐是乐“人”之乐,道家之乐是乐“己”之乐。
从社会的角度说,儒家是伟大的,儒家始终在为他人而活,为社会而活,是为建立一种伦理的秩序,所以,儒家也为自身之忧而忧,为自身之乐而乐,但正如范仲淹说的,这种为己的忧乐必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从生命的角度说,道家是可爱的,如果说,儒家的乐是“伦理之乐”,是“他人之乐”,是“社会之乐”,那么道家的乐,是“生命之乐”,是“自己之乐”,是“率性之乐”。所以结合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谈谈如何处世道修炼的法,道家是生命哲学,儒家是伦理哲学。道家的安贫乐道,一定是回归自我,回归真我。儒家的安贫乐道,目的为回馈社会,影响他人。
为什么社会的主流会是儒家?为什么民间偏向道家?当然是有原因的。儒者刚健进取、积极入世;道家遁世退隐、消极出世.各有得失,互为补充,表里相辅,古代知识分子常常表现为外儒内道,以儒兼济,以道修身。
佛家无常 道家无为 儒家无什么?
佛讲无常道家无人如假无理。
儒家和道家的关系
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而,老庄思想起的开头
道教,是一种发源国古代的传统宗教。它在中国古代的影响仅次于佛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一起的各种理论学说和实践方法。
道教的称呼在形成初期有所不同,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许多人都曾经以“道”来称呼自己的理论和方法。儒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甚至佛教都曾经由于各种原因自称或被认为是“道教”。儒家最早使用“道教”一词,将先王之道和孔子的理论称为“道教”。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把“菩提”翻译成“道”,因此也被称为“道教”。而到了东汉末年出现了五斗米道,自称为“道教”,取“以善道教化”之意。自此,其他各家为了以示区别,也就不再以“道教”自称佛家无为思想,而成为五斗米道的专称。
现在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等一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的宗教。
道教从创教之初,就以老子的《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将其中“道”和“德”作为基本的信仰。道教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万物都是从“道”演化而来的。而“德”则是“道”的体现。
道教以太上老君(即道德天尊)为教主,也就是老子。此外道教的至尊天神在道经中还有其他说法,一是以玉清元始天尊为最高天神佛家无为思想,二是以上清灵宝天尊为最高天神,三是以太清道德天尊为最高天神。后来又演变成三位一体的老子一气化三清。
道教重生恶死,追求长生不老,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听命于天。认为人只要善于修道养生,就可以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修炼方法:炼丹、服食、吐纳、胎息、按摩、导引、房中、辟谷、存想、服符和诵经。
道教神学与道家思想未必切合,尤须深详;其间异同,颇值玩味。然道教既祖称老、庄,奉《道德经|老子》、《庄子》为经典,毕竟吸收继承了老、庄思想的大量内容。此外,它也受到了《易》以及阴阳家的影响。添加大师微信:断人生成败
随便看看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政治问题与权力制约原则: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企业治理新启示: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吏治精华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8道德经第 37-40 章解读:道的力量源泉与天下自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