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
我们现在强调,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
这里讲的佛教文化,一定是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是中国人用中华文化、用中国人的智慧来发展的印度佛教文化。那么,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大概是从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以后,到隋唐时期基本完成了本土化、中国化的过程。所以,隋唐时期中国化佛教宗派的创立,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标志着中国化佛教的基本完成。
从这以后的中国佛教文化,我认为主流的就是中国人自己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样一种佛教的思想、学术,我们称之为佛学,这就是成为现在所讲的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基于这样一种看法,我认为佛教中国化大概有三个重要的阶段。
汉魏时期—佛经翻译
第一个阶段是汉魏,就是两汉之际佛教传到中国的汉魏时期。汉魏时期主要是佛经翻译。
佛教的传入、发展、传播,是与佛经的翻译、佛教经典的解析结合在一起的。那么,汉魏时期最主要的工作应该说是佛经的翻译。大量的佛教原典被汉译,是用中国语言文字翻译出来。
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它用的是汉语,而汉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载体。你用汉字、汉语在表达的时候,其实就会体现出一种中国文化的内容。
除了名词概念之外,汉语还有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法、文化精神。那么,这一个时期翻译佛经,有一些中国化的表现,特别体现在“儒学化”、“道学化”上。
所谓“儒学化”体现在翻译佛经中,就是把佛经中的一些名词概念,用儒家经典、儒家的语言、思想来加以表达。这里面有些话就非常地有意思。
有些翻译的佛经里讲到孝、忠,讲到了怎么做一个天子、怎么治理国家。我记得有一句讲“为天牧民,当以仁道”,就是要以“仁道”治国,这个是儒家所提倡的。当时的译经里有大量的这方面的内容。
当然,这里面还有用道家语言的。佛教有人称之为哲学的宗教。它里面有非常丰富的哲理,那么,在翻译这些哲学思想的时候,使用了大量道家的语言。
比方说,用中国传统的“元气”,用道家特别提倡的“无为”“自然”。像大家很熟悉的《般若经》里,讲“五蕴和合”、“五蕴皆自然”,借助于道家哲学的思想观念,讲一切皆本无,所以一切皆自然,表达的意思是“空”。
那么,这样表达“空”的思想,我们可以体会到,它是借助于道家的语言、道家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实这里面也融进了道家思想。
所以,当时佛教传人中国,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异质文化。中国人用儒家、道家的文化去理解它,对其中相异之处会提出批评,有一些排斥。那么,当然也会有佛教信徒站出来护教。
最早的一部中国人写的护教著作佛家文化思想发展历程,是牟子所作。牟子这个人物,现在学术界研究有很多探讨他的生平年代佛家文化思想发展历程佛家文化思想发展历程,但大致就是汉朝末期三国初期。
他写的是《理惑论》,现在收录在《弘明集》第一篇。他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说:“佛与老子无为志也。”意思是佛与老子最终的志向是一致的,都要实现无为。
道家的核心概念就是讲“无为”,无为才能实现无不为。那么,当时用“无为”来翻译佛教的“涅槃”。所以,当时很多中国人用带有道家的思想观念去理解佛教。
当然,这种佛教被认为是“格义佛教”。像佛学家汤用彤先生曾认为,格义佛教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我个人认为,其实从汉代开始的佛经翻译,其实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格义佛教。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异质文化传到中国以后,用中国的文化、概念、思想方法去理解它、诠释它。这个是有历史必然性的,也有历史贡献。因为,这是帮助人更好地去理解佛教。
这是初传阶段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佛经翻译、对经典的理解和诠释是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魏晋时期—玄佛合流
第二个阶段就是魏晋时期,我们知道中国思想学说的发展进入到了玄学的时期。
公元240年到公元249年,三国时期魏国的正始年间,玄学之风盛行起来了。这个时期,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化,表现在它对魏晋玄学的依附,并借助玄学进入到中国的思想界、文化界、哲学界。
在此之前,佛教传到中国来,虽然在中国社会慢慢地传播中国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大家更关注的是比如僧人出家、剃除须发的这种形式。因为,中国人讲对君王和父母要忠孝,而佛教在外在的形式上表现出差异。
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点是“轮回”。东汉时期的大思想家王充,代表作叫《论衡》,这里记载,当时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观念是人死后会变鬼,甚至鬼会害人。
但是,中国文化中没有说人会重新投胎为人。所以,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宗教信仰上说有“轮回”,人们才渐渐有了“轮回”的观念。当时叫“更生”,就是重新有一次生命,重新有一次来到人间的生活。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22佛教思想的核心戒定慧,其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影响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1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教义角度的归纳
- 2024-07-20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领略千年佛教艺术的魅力
- 2024-07-20红木家具与工艺品:北宋大才子苏东坡的佛教渊源
- 2024-07-18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
- 2024-07-17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心理学研究揭示行善能延长寿命
- 2024-07-17慈悲为怀与因果报应:探索佛家思想中的人生哲学
- 2024-07-15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传统宗教的特点与影响
- 2024-07-12人生迷茫时,佛教智慧能否带来解脱与快乐?
- 2024-07-05佛教养生理念与方法:修心养性,从心开始,追求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