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中国历史在世界上来讲也是最发达的
南怀瑾老师:中国历史在世界上来讲也是最发达的
01奉天法鼓
儒家非常强调以天为纪,以史为鉴。以天为本,就是模仿自然,顺从自然。
至于自然,对于世间万物儒家道家佛家智慧,我们必须按照它自己的规律去理解它,不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随意改变它。这不仅仅是道家的思想儒家道家佛家智慧,儒家的思想也是。
《论语》里有提到,尧为什么这么厉害? “只有姚一个!”赞尧舜能无为而治。我们一再说过,不作为不是消极态度;反而有积极意义。
最典型的例子是大禹的防洪。大禹并没有采取“堵”的办法来控制水,而是顺水化解洪水。儒家高度赞扬他的方法。
然后以史为镜,唐太宗有“以铜为镜以正衣,以史为镜知兴衰”的说法。我刚才讲了,中国历代的统治者,在政局稍微稳定的时候,肯定会修改礼乐,肯定会修改历代的历史。为什么?
就是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教训,就是以史为鉴。这是中国的一大特色,所以中国历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02 内圣外王
“内圣”的意思是修养要高,那么如何提高修养呢?就是以君子为榜样来要求自己。但是,仅仅提高内在的道德修养是不够的,还必须强调“外王”。
“外王”就是所谓的“功德”,即不仅要有良好的内在修养,还要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取得成就。
在中国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就是立德、言说、立功。首先是修身养性,然后是“言出必行”,也就是说,你的话可以启发和教育大家,但只有德行是不够的。
03知行合一
内圣外王,既是指内外,既是自身修养,又是外在功业,强调要能用在世间。如何使用它? 《中庸》曰:“博学、问、思、明、行。”
“学问”是指收集更多的数据,直接考察,然后“仔细思考”——仔细思考,也可以“辨别”,即区分清楚;归根结底,“实践”就是付诸行动。
“笃”是真实、坚定、踏实的意思。儒家荀子有云:“学以行而终”。好的,这就是学习的最高点。
朱熹也说了一句,“知之知不如知,知之知不如行。”也就是说,无论你的知识多么广泛,如果你不能掌握知识的精髓,那么做这些知识是没有用的。
但如果你能掌握它的要点,它并不像你实际做的那么好。 “知”要落实为“行”,最重要的是落实“行”。
04 专注于理解
中国儒家强调学习是为自己着想,即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所以它不把学习看作是单纯的知识积累,而是把学习看作是提高自己智慧的工具。因此,儒家非常重视学中的理解。
“悟”字本身的“身”也包括上述的修行,也就是修行。在悟性上,儒家更强调悟性,即通过学习知识来把握事物的内在精神,灵活运用。
而且在体验上,儒家也强调不同个体的特殊性,而不是普遍适用。即使有很多常用的东西,也应该针对不同的人单独处理。这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和思考方式。
05 两用
还有一点,儒家强调中庸之道。这个“庸”就是普通的意思,也就是“用”的意思。所以,中庸之道,其实可以反过来说,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两端执中”的“用中”之意。强调太多为时已晚,一定要把握适当的度,把握中道。
适度并不意味着和解,而是适当。比如吃多了,你就受不了了,你会吃亏的。同样,如果你不饱不饿,你也做不到。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放不下,也不能管得太严。不能太严格也不能太善良,做对就好了。
要掌握这个东西并不容易,所以在《论语》中,孔子就感叹,能有中庸之德的人少之又少,往往喜欢走极端。
06 和谐与不同
此外,儒家思想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和而不同”,其实就是多元并存,相互包容。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多元并存,才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才能共同发展。
如果都是单身,没有不同的意见南怀瑾老师:中国历史在世界上来讲也是最发达的,没有不同的想法,那么可以说没有前进的动力。因此,我认为“和而不同”也是儒家非常有价值的思想。
07 跟上变化
最后,我想提出一个儒家的知常易变,或知常易变的思想,即承认万物有其自身的道理,或根本的规律,但这样的规律应该特殊情况灵活处理。
这就是儒家所谓的“净”与“权”的关系。 “经”是有原则或有规律的,“权”是有偶然性和灵活性的。
例如,儒家教的是男人和女人不能教和接受。孟子说这是“经”,是男女不施不受的根本原则。但如果你的嫂子掉进井里,你会伸手去抓她吗?孟子说要伸手,这就是“拳”。
你不能只是站在井边让她掉下来淹死,那是你必须改变事情的时候。知常亦需明变,即知“经”用“权”。
因此,儒家强调与时俱进,与时俱进。 “时间”的概念与儒家的“钟”同等重要。
在《易经》中,“是”和“中”两个字放在一起,“中”和“和”两个字放在一起,所以“和”、“”三个概念“中”和“时间”组成了一个非常完整的处理问题的原则。
和而不同的意思是多样性并存。所以多元并存,不能对一方好,对另一方不好,但要掌握一个衡量标准,那就是“中国”。但这个比例不是你想做的,要看时机。
这个时机包括情况和条件,实际上是一个机会。有了机会,一件事才能真正实现;如果没有机会,那你的愿望可能无法实现。
这句话用一句中国古语来概括,“知其时为善”。这句话本来是正字,俊杰是很能看懂时事的,所谓时事知识,就是能够把握机会。可惜后来大部分都被贬义了,变成了投机取巧的意思。
所以如果把“时”、“中”、“和”这三个思想很好地结合起来,透彻理解儒家道家佛家智慧南怀瑾老师:中国历史在世界上来讲也是最发达的,把握住,我认为儒家有思考问题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原则。做一个真正的儒家并不难。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