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国哲学不但不会学成疯子?底下的回答
学中国哲学不但不会学成疯子?底下的回答
READ
导 读
母校论坛里有个提问很火:学哲学会不会学成疯子?底下的回答大多是列出哲学家们的精神崩溃名单,再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触目惊心的比例产生的内在根源。我越看越紧张,还好看到一个比较清新的回复:学中国哲学不但不会疯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还会更自在。后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还真是,学的好的人内心会更加开阔,面对顺境逆境时学中国哲学不但不会学成疯子?底下的回答,显得很潇洒。“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何等自在?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如何依循这些文化传承,建设当代中国的主流思想,造就健康的人格和心态,这是很重要的事。回想起我自己最初对佛学产生兴趣,也是从“中国古代思想研究”的角度开始的。就像一些喜欢西方哲学的朋友,一听佛教的唯识理论就会大谈胡塞尔,一听中观,又马上扯到康德。从现代人的视角,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诠释和接触佛学,是个好办法,可惜现在许多人喜欢用低矮化的处世哲学来诠释佛理,熬了一大锅不咸不淡的心灵鸡汤。
不过,在一个崇尚简化的时代,被低矮化的何止佛法?逛逛书店里畅销书展示区就知道,纸质书的大批量堕落不过是大时代下的投其所好。网络写手的玄幻、神奇的炒股圣经……比黑格尔们畅销多了。周国平老师自己说,他在六十年代念哲学系的时候,大部分考哲学系的同学,是因为考理工科没有希望,真正喜欢哲学的人很少。当然,直到现在,整个社会上关心哲学的人仍然很少。书店哲学门类里,最热门的是各种巧立名目的“办公室哲学”和“婚恋哲学”什么的,都是些打着“生活哲学”旗号的擦边球。
济群法师
佛教称佛陀为“得大自在”,自在就是最高的自由。除了重视社会环境的自由,尤其重视心灵自由。
在中国哲学中,占主要地位的儒家或道家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不思考那些终极问题,包括生死问题、心性问题。
周国平
一起阅读:佛学补中国哲学之不足
济: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中,佛教虽然是外来文化,但在中国已经流传了两千年。如何依循这些文化传承,建设当代中国的主流思想,造就健康的人格和心态,在今天尤为重要。包括西方哲学,也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吸收的地方。
周:这是一个普世价值的问题。佛教思想中有很多普世价值,这些是可以打通的。
济:西方的很多观念,比如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也是佛教重点提倡的。比如佛教称佛陀为“得大自在”,自在就是最高的自由。除了重视社会环境的自由,尤其重视心灵自由。佛陀入灭后,没有另立一位教主,而是要求弟子们以戒为师、以法为师、僧事僧断,强调法治、民主。此外,佛教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在业力面前人人平等。而大乘佛教提倡菩提心,对一切众生都要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些思想和西方哲学有相通之处,但佛法立足缘起无我的智慧,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更为究竟圆满。
周:哲学与佛教论证的途径很不一样,但追求的价值目标有相通之处。
济:社会上受过教育的人,还是接受西方哲学的观点比较多。
周:其实也不多。
济:哲学在中国始终处于不景气的状况。我听到一些学生说,之所以读哲学系,是因为进不了别的系。即使读了哲学系,大多数人也成不了哲学家。你是研究哲学的,对这种状况应该体会更深。
周: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念哲学系的时候,环境就已经是这样。那时候,大部分考哲学系的同学,是因为考理工科没有希望,或是在中学里当学生干部,以为学哲学就是当干部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真正喜欢哲学的很少。整个社会上关心哲学的人就很少,这和我们民族的实用品格有关,也和我们的教育有关。从传统来说,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家文化,过于关注国家、社会、家族的层面,很少关注人的精神层面。它主张的道德,也是为社会的稳定服务的,不太关心人的精神上的提升。
济:儒家关注的是怎么做人和治理国家。
10
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把中国人的精神层次提升了一大截。佛教对中国的儒家和道家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宋明理学,接受了很多佛教的内容。如果没有佛教,就不会有宋明理学。在中国哲学中,占主要地位的是儒家或道家,但它们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尤其是儒家,不思考那些终极问题,包括生死问题、心性问题。你曾经说,佛教所思考的两大问题,就是心性和生死问题。到了宋明理学,两者都成了主题。所以说,佛教让中国哲学深刻化了,更有形而上学的底蕴,弥补了中国哲学的缺陷。
11
济:佛教在中国流传两千多年,在此过程中,为了在这片土地生根,必然会经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而中国文化本身非常强大,所以佛教进入中国后,首先经历了冲突期,然后再进入融合期。冲突期的主要矛盾有两点。首先,按中国的传统观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有人看到皇帝都要礼拜。但在印度,反而是国王看到出家人要顶礼。因为出家人是出世的修行者,是追求觉醒、解脱,传播真理和智慧的人。不论你在世间地位多高,哪怕贵为国王,也要对这些人表示恭敬。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印度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在中国的传统中,帝王才是九五之尊,是天下最高贵的人。关于这个问题,南北朝起就有不少高僧撰文批驳。最著名的是慧远大师的《沙门不拜王者论》,就出家人为什么不能礼拜帝王的问题佛家关于生死的哲学,提供了很多理论依据。
12
周:这真是源头上的不同,一个是崇拜世俗权力,一个是敬仰精神高度。孔子在后世被尊为万世师表学中国哲学不但不会学成疯子?底下的回答,可是在活着时找不到一个肯尊他为师的诸侯。古希腊的情况比我们好一些,政治领袖会把同时代的某一个大哲学家尊为老师,比如阿那克萨戈拉是伯里克利的老师,亚里士多德是亚历山大大帝的老师。不过,都比不上印度对圣者的尊敬。
13
济:其次是关于不孝的问题。儒家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孝之始也”等观念,早已被国人奉为真理。而出家人不仅剃除须发,还独身无后,自然为社会大众所诟病。于是,当时的高僧大德又从佛经中找到各种依据,告诉大家,出家并非不孝,正相反,这是一种令现生乃至往昔父母都能受益的大孝。
14
周:这仍然是注重世俗价值还是神圣价值的区别。
15
济:这些理论逐渐说服了社会大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领略到佛法智慧的高深。包括很多优秀知识分子,也逐渐接受并信仰佛教。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出家人,不少是社会一流的知识分子。当时的文人士大夫,能有一位方外之交,在一起参究佛法,畅谈人生,觉得是非常荣耀的事。在经历冲突到接纳之后,佛教开始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艺术、文学等等。在此过程中,当时的高僧大德为了让佛教顺利发展,让人们知道佛教和儒家文化也有相通之处,会带着佛学思想去注解《论语》《易经》,乃至《老子》《庄子》等。这样一些注解,无形中把孔孟和老庄思想佛化了,他们做的其实是这么一件事。所以,说中国文化对佛教有多大影响,我觉得其实并不多。只不过说,在特定时期,为了便于国人接受,它在一些概念的表达上会有相通之处。
16
周:这是一个方面,是高僧大德们做的事情。另一方面,儒家的学者们也在主动地接纳佛法思想,把它融入到儒家理论中,宋明理学是这种情况。
17
济: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缺少完整的建构。诸子百家对某些问题有思考,但不像佛法或西方哲学,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18
周:西方哲学和佛教,相同之处是重视本体论,对世界本体要说清楚,并且重视逻辑,而中国儒家缺少这两样东西。
19
济:儒家有“未知生,焉知死”之说,又说“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存”,不太关注现世之外的东西。
20
周:智慧文化占主流的社会,在中国历史上有过吗?
21
济:汉魏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释道三家,基本可以算是主流文化。儒家比较唯物,也比较功利,对心性、生死和世界本质的思考,总体比较薄弱。关于这些问题,佛教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严格意义上,单纯的儒家文化可能算不上是一种哲学。
22
周:不是哲学,更不是宗教。
23
济:只能是一种道德,一种治理社会的伦理和规则。
24
周: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王国维。他曾尖锐地指出:中国没有纯粹的哲学,没有本土的宗教,只有政治学和道德学。孔子和孟子都是政治家、道德家。中国缺乏形而上层面的最高哲学,道家有一些。
25
济:非常简明,一条一条,并不是很系统。
26
周:对本体有了一种关注,提出了道的概念。
27
济:刚才讲到一个问题很有意思,就是诸子百家多半是为政治服务的,缺乏对生命自身的关注。
28
周:这是个缺陷,佛教传入后打破了这一点。但中国传统的势力还是很强大,打破得还很有限。
阅读之后,我们一起来交流思考:
1、你曾经思考过“生死”、“心性”等终极问题吗?
2、作为中国哲学的代表,儒释道三家有何异同之处?
互动话题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紫微斗数忌出解析:影响命运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