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儒家思想核心学派:仁、义、礼、智、信代表人物
儒家思想核心
学派
儒家
思想
仁、义、礼、智、信
代表人物
儒家思想内容丰富,从个体来讲有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等德目,为历代儒客尊崇。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问易》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儒家思想核心,就个体而言,是仁义礼智圣德性论“五行”思想;就社会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爱、厚生,公平(涵盖“中”)、正义(涵盖“正”),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民主、法治等,它是我们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儒家思想十分丰富。就个体讲,有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思想。比照元素论,古人开出过三德、五行、六德等德目。孔孟讲的是“圣”端;董仲舒改为“信”端。
仁:仁爱。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以处人,有序和谐’是孔子思想的原发点,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陈志岁《载敬堂集》) 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佛家学说思想核心,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治",德治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谊)者,人所宜也。段玉裁注《说文·言部》曰:‘谊、义,古今字,周时作谊,汉时作义,皆今之仁义字也。’义有君子义与小人义,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是也。”(陈志岁《载敬堂集·民说》)
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
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
此外还有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
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知识点)儒家思想核心学派:仁、义、礼、智、信代表人物,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
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儒家对中国科技以及世界文明的贡献特别巨大。据《世界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16世纪以前,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约有300项,其中175项是中国人发明的。正是这些重大的发明(包括发现),使中国的农耕、纺织、冶金、手工制造技术长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儒家也留下了一大批世界知名的科学著作如《考工记》、《天工开物》等等。中国在明末之前一直能保持世界一流水平,这些都和因动漫小说而名声大噪的墨家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不要一提到中国古代第一印象就是想当然的科技落后、八国联军或是动漫中异常火爆而现实中早已秦汉绝迹的墨家,这不符合历史史实。
影响因素
儒家思想核心是“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谐、法治等德道思想‘’。它对于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支援以夯实、筑高舆论阵地,对于社会树立核心价值观以寻求长治久安良策,对于我们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国际化,对于我们建设保和太和、万国咸宁的和谐世界都有重大意义。
《穿越历史看孔子》《穿越历史趣读孟子》等著作,相信能在这个问题上,给您比较专业的回答。
古人称,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教儒道佛。在中国的人间社会,对中国人的社会发展和人的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就是儒家道家和佛家。其中,儒家是绵延了中国数千年以来的主流思想。中国的社会制度、治理方式以及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而道家和佛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只是扮演着配角的角色,所以说,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特征。
那么佛家学说思想核心,到底什么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儒家思想又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那些影响?听好玩的国学慢慢道来。
严格地说,儒家思想更多地指的是,先秦时期开始创立的,以孔子和孟子思想为主体的思想。在孔子和孟子以后,出现了先秦最后一个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不过,他的思想对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进行了改造,他重视礼法兼治,所以他的弟子韩非子、李斯,从荀子的学说中发展了法家思想。
在汉朝以后,董仲舒在儒家思想中加入了阴阳五行学说,到了宋明理学,北宋五子、朱熹等哲学家,从佛教中吸收养分,发展出了理学,到了明朝的王阳明,吸收了孟子等思想,发展了心学。无论是董仲舒,还是朱熹王阳明,他们的儒家学说,都可以说是后儒学,当然也是儒家学说的一个部分。
儒家学说的基础是宗法制。而宗法制的基础是血缘关系,因此,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儒家学说,它的核心是仁学。这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孔子主张仁者爱人,爱人就是要爱别人,爱自己,然后把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爱人的情感,推己及人,甚至是推己及物,要用爱人的心去对待别人,对待社会,对待天地万物。这就是儒家的“泛爱众”和“民胞物与”的思想。
所以说,儒家思想的所有的着眼点都是人,所以说,儒家思想是仁学,更是人学,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物之间关系的学说。
所以,儒家的仁学,其实讲的是如何处理好三种关系的问题。
第一,是人的价值也就是人的主体性的问题,或者说是人何以为人的问题,更是人如何处理好身体与心的关系的问题。在人的主体性问题上,儒家强调性善论佛家学说思想核心,这是孟子提出来的,认为人的内心深处天然地而不是外物外加在自我身上的一种德性,这种德性就是人有四种善的萌芽,即恻隐之心、是非之心、好恶之心和辞让之心。
既然人有这个四心,那么人就应该努力向善,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所以我们可以说,儒家的个人主体性,其实就是要求人努力向善,最终实现内圣之境。
第二,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儒家强调爱人,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孔子把这个叫做忠恕之道。所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一定要先帮助别人,别人才会帮助你。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人树立一种推己及人和换位思考的理念,这样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另外一方面,既然要实现和谐,那么就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这个规范在孔子看来是名,在孟子和荀子看来是礼,其实就是一种社会的等级规范,他要求人们各安其位,既不能缺位,要做你应该做的,也不嫩越位。
第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一点儒家思想很有现代性。儒家希望把仁者爱人的思想,推广到天地万物,对天地万物也要仁爱。这种思想在北宋的哲学家张载那里,有非常清楚的表述,张载提倡我们要“民胞物与”,也就是说,天下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同胞兄弟,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善待自然,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儒家思想的基础是宗法制,而宗法制是建立在人的血缘关系上的,所以,儒家学说所有的内容,其实都是围绕人来展开的。儒家首先发现并挺立起人的主题价值,然后寻求解决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这是一条非常明确的逻辑。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孔子看来,“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都是人性光辉的自然流露。而乐,则在儒家的眼中是一直代表着和的。《礼记·乐记》云:“乐者,天地之和也。”所以孔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讲的就是要心中饱含着人性的光辉(知识点)儒家思想核心学派:仁、义、礼、智、信代表人物,遵循社会契约行事,而已追求和谐适中的境界为最终归宿。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中国逻辑和印度逻辑:东方逻辑思想的两大源泉及特质研究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7政治问题与权力制约原则: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