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好也是一种修行——魏巍活佛
把话说好也是一种修行——魏巍活佛
魏巍高川,世界之巅。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有一座风景壮美,又赛过江南的藏族自治县佛家舍得的哲学,它就是天祝。这里生活了28个民族,在山峰耸寺,森林密布之间藏族同胞多
居于此。藏传佛教在这里传播已久。
2016年1月18日
嘉义活佛到海东科技园
参观交流
嘉义活佛
嘉义活佛现任青海省政协委员、海东市佛教协会会长、互助县政协专职常委、甘肃天祝县政协委员、天祝县佛协副会长等职,对天堂寺大经堂的重建发挥了重大的作用。1983年他在天堂寺出家。1990年去哲蚌寺学习格鲁派佛法,期间被 却藏 活佛认定为第四世嘉义活佛,后在北京高级佛学院进修两年。
“说话, 语言的功德,就是学会说对方接受的话。我们思想是无形的,它看不见,要通过抽象的语言沟通,就要语言作为工具。”“一切成功的,一切行为佛家舍得的哲学,以正确的认识为先导。”“付出在我们佛经的文字里面,它就是布施。”
壮美纯净的风景,简单质朴的生活以及遵守规矩与戒律把话说好也是一种修行——魏巍活佛,舍得付出和布施的佛家行动,使得这里的人、自然和信仰融合的纯净淡美。作为一个开示众人的活佛,每天的开示和思考让他更明白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重要性。在他的弘法理念中,把话说好也是一种修行。在对待好的标准上,他用佛法教义结合现代思想,会做出哪些开示?
“佛教包括宗教,其实是社会学,它研究帮助人们怎么过上好日子。无论从事哪个行业的人,都希望好。但究竟什么是好把话说好也是一种修行——魏巍活佛,好到什么程度才能算好,可能每个人的认识不一样。佛陀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要好的话,家庭也罢团体也罢,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要有必要的财富,这是基础;第二要身心健康;第三要有和睦的环境;第四要敬业。这就是佛陀的教义演化成现代的语言所要表达的。这四个标准也是人和物质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以及人和内心的关系。这里面大家要更多的去参悟,去修行人和内心的关系。
对于财富来讲,一位佛教大师曾说过,“一切成功的行为,要以正确的认识为先导”。所以我们知道,财富的来源其实是付出。付出在佛经里面就叫布施。体力的付出、语言的付出、心力的付出以及资源的付出。正确的付出能够获得丰厚的并且你能够适应的财富。
身心健康,尤其是思想的健康,能够通过理论体系的引导。佛教讲规矩是健康之源。规矩是什么呢?就是说所有的事情包括我们的饮食、劳动都要遵守自然规律,这样你就能获得身心健康。一旦违背规矩,身体将受到惩罚。规矩在佛教里叫做“戒律”,它是法则、法刑。只要遵守规律,就能获得成功。”
在他看来,人们的宗教信仰也是一种缘起,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宗教,对于自己的教义要信仰,对于其他的教义要敬仰,不同的信仰之间,现有尊重才能有融合。时刻提醒自己要尊重他人,管好自己;看惯一切,追求真理;高山净义,佛缘流长。
“佛教的教义里面对于任何事都讲究“缘起”,我来到这里看到高新技术林立,我觉得也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我也要吸取优秀的事物来自我完善,互相学习这其实也是一种缘分。”
科技与宗教的缘分从人类诞生以来一直都是伴生的,“宗教于心,科技于身”。科技是用工具测量世界,宗教是用心去感知世界;工具的革新可以使科技进步,人心的宁静平和才能真正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时间空间亲密接触,直至融为一体;科技是找寻事物发展规律的,宗教是给人精神信仰和导人向善的,虽然这个“善”,每个宗教定义不一样。
“佛教不是完全的宗教,而是融科学、哲学、宗教与一炉的,因为佛教阐述的真理全面而究竟。其实佛教更像是教育,而不是宗教。不管你做什么行业,科技也好,农业也罢佛家舍得的哲学,一定要讲究方法。这个方法就是要符合客观规律,并学会借助外界的力量来认清自己。在不明真相的时候,不要轻易下结论。‘管好自己、尊重他人、看惯一切,寻求真理。’这就是我对于成功的引导和看法。”
“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首先要制定一个正确的、符合客观规律的目标,然后顺着这个目标去尽力而为,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
嘉义活佛的这些阐释和启示,使我们的内心开始变得平静开阔,因为我们何尝不是如此——十年规划、300家企业、8000人、如此种种……
《创业维艰》里有一句话,“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那么多互联网大咖,那么耀眼的简历下,也有无数个生不如死、寝食难安的夜晚。真正的难题不是拥有伟大的梦想,而是你在半夜一身冷汗地惊醒时发现,梦想变成了一场噩梦。
其实害怕并不代表没有勇气,真正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听到外界的质疑时,都应该重新问自己:为何抛弃安逸生活,为何愿意为这些“疯狂”的想法去冒险。
现实谁都改变不了,也无需改变。唯一不变的是我们都在朝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去改变自己。。。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22佛教思想的核心戒定慧,其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影响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1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教义角度的归纳
- 2024-07-20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领略千年佛教艺术的魅力
- 2024-07-20红木家具与工艺品:北宋大才子苏东坡的佛教渊源
- 2024-07-18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
- 2024-07-17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心理学研究揭示行善能延长寿命
- 2024-07-17慈悲为怀与因果报应:探索佛家思想中的人生哲学
- 2024-07-15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传统宗教的特点与影响
- 2024-07-12人生迷茫时,佛教智慧能否带来解脱与快乐?
- 2024-07-05佛教养生理念与方法:修心养性,从心开始,追求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