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 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的问题?

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 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的问题?

读者们好,今天分享的是关于就业与知行合一的关系,今天从不同的角度,向读者们阐述:世界四大古文明与财富的关系。

开篇前,先抛出今天想讨论的问题,就业的问题。以自己为例:记得自己当年毕业,首先面临的是: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的问题。后来,我听从了大多数人的建议:先就业再择业。没听自己内心的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当时认为家庭条件决定了自己没有选择的余地。应该要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谈理想。先求生存再谋发展,对吧?无可非议,可是人生就变得不一样了。如果真变好也没什么事,可是问题就在于没变好,而是变坏了。可是谁没走过弯路呢?谁没犯过错呢?对吧?我们臣服接纳,直面现实恐惧就是了对吧。孔子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佛祖说这是命中注定。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2022年,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飙升到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恰逢这几年的疫情影响,全球性经济危机和大萧条好像有提前来了的迹象。还没找到工作的你该怎么办呢?我想大部分的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先就业的那一部分人。在这种思潮下,请问你敢于坚持先择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的职业吗?而且通常:高薪与不喜欢的工作对应,低薪与喜欢的工作对应,请问你怎么选择?

我们寒窗苦读二十余载,不就是为了能有美好的未来吗?不就是为了能找个好工作吗?如果工作感觉非常辛苦劳累,能叫好工作吗?显然不能吧?如果没有钱甚至温饱都没能解决,能叫美好的未来吗?明显也不能吧?几乎没有人能否认:读书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就业,就业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钱。世俗中,人们通常认为有了钱之后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 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的问题?,就可以做到很多美好的事情。所以可以推论的是:读书不是目的,就业不是目的,财富也不是目的,人生美好才是最终目的。那么,做自己不想做的工作或者事情肯定不能算是幸福的事情,也不叫人生美好的事情。当然有人会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还能随便把钱赚了的话,不能否认这是非常幸运的人。真的是这样吗?真相背后的本质是这样的吗?还有人会说,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和工作,只要肯努力,也能挣到钱。对吧?是的,但这钱不可能多。而且这有点遗憾,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总感觉人生不够圆满,对吧?那么先择业或先就业的选择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未来成就的高低的关键点。因为先就业或者先择业的决定,事关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就是文化思想的源头问题,就是所谓哲学的问题,也就是今天想说的话题:能成为文化的思想智慧,必定是有深层次的“哲学观点”。而且这个“哲学观点”是支撑我们的信念的支柱。所以我们必须搞清楚文化思想哲学与财富的关联,必须先弄明白是什么样的哲学思想决定了我们做出的选择。

让我们从文明的源头开始吧。只有穿透现象找到本质,从根上寻找到的答案,才能让人信服。

在地球上,人类有痕迹有记录可考究的历史已经证明有600万年,但是有文字符号记载的历史只有6000年,所以根据记载:目前地球上只有4种文明思想。没有第五种。得出这个结论的人是复旦大学的王德峰教授。我从未听过或看过其他老师有过这种论述,而王教授的研究成果刚好与佛家所说的佛,道家说的道,儒家说的心吻合,符合西方吸引力法则那样,所以我对王教授的结论深信不疑。并笃信王德峰教授的哲学论述出现在我的生活中,显然不是偶然。

先谈谈这颗星球上四大文明的思想史。以下内容引用自王德峰教授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整理,稍微有点不同,请读者们考证。

公元前5世纪前后,世界上有4个伟大的民族,为人类打开了4种思想和智慧的境界:

1、中华文明:

在先秦的时候,也就是公元前5世纪左右,为人类提供了孔子和老子。

2、古希腊文明:

公元前5世纪左右为人类提供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3、古代印度文明:

公元前5世纪,为人类提供了释迦牟尼。

4、古代以色列文明:也在这段时间为人类提供了犹太教最初的一批先知人物,这批人很多,姓名无法考证,但是他们共同打开了东方犹太思想的境界。

也就是说,在这颗星球上,人类思想和智慧的境界是:

一个是中国的儒家和道家的境界,

一个是古希腊的哲学的境界,

一个是古代印度佛学的境界,

一个是古代以色列犹太思想的境界。

就这4种,没有第5种。

王教授把4种文化思想姑且称为思想智慧哲学。而且去掉民族主义立场,从人类的思想和智慧发展进程进行剖析,这个角度让人耳目一新。

请注意上面关于4种思想和智慧的境界的名字表达是不一样的。例如古希腊称为哲学,现代人都习惯称为哲学。但是古印度称为佛学,中国则称为儒家道家。名字叫法虽然不同,但是这4种思想和智慧异曲同工,殊途同归。4种思想和智慧都是对生命法则的不同认知进行的不同描述。在人类对生命法则的认识的历史上,人类这4种思想和智慧都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这个时期,可见这个时期的人类人才辈出,是鼎盛时期。佛家把这一时期称之为正法时代。佛祖还说正法时代一共500年,可见当时佛祖对正法时代里发生的事情看得相当通透。正因如此,公元前5世纪才被称为轴心时代。而关于“公元纪年”这种纪年法都是源自犹太思想智慧。可能是我对王教授的学说研究还不够深入了解,我发现王教授总结出这个地球上4中文化思想智慧,但是止步于生命情感与人的命理层面,没有上升到生命法则因果法则。缺了这一部分对于我个人觉得有点遗憾,希望有日能请教王教授这是为什么。当然这是题外话。

因此公元前五世纪就有了一个名称,叫轴心时代(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轴心时代之前,这个地球上已经有多种的文明了,产生了、发展了、繁荣了、衰退了、消亡了,生生灭灭。比方说古巴比伦文明、亚述文明都是如此。

轴心时代之后,人类的历史就不一样了。所以轴心时代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的分界线,轴心时代之后,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一种重要的文明,在他历史展开的过程中,每逢遇到危机,困境,找不到出路的时候,总是不得不重新返回轴心时代。返回公元前5世纪人类所打开的这4种思想境界中的一种,重新被某种古代的智慧点燃起火焰,这个民族的人民才能最终找到他的出路。而佛祖早就预言:成佛的人可以在正法时代,相法时代,末法时代来回自由穿越。佛祖的意思正是这个返回“轴心时代”。

历史就是这样,所以思想智慧从来都是旧的。人类在思想和智慧的领域里边从来没什么进步,思想从来都是旧的,新的叫思潮,叫观点、叫意见。

假如某人有一天认为自己有一个新的思想。我一定要笑,你怎么会有新的思想呢?你大概只是有个新的想法。

从古至今,人类在许多领域不断的进步,比方说自然的知识不断增长,今天的科学不断发展,社会制度不断的演进,也可以算成是进步,但在思想和智慧领域,人类从来没什么进步。顶多是到达前人的高度,没有超越。儒家说止于至善。

王德峰教授有一段话很有意思:“所以我王德峰写的哲学专著各位不必读的,没什么意思,因为这是我饭碗的需要是吧?评职称的要求。我写一篇哲学论文,动不动1万多字,想想看老子道德经才多少字,五千言,我一写就1万多字,有意义吗?没意义。我知道基本上两个人看,一个我看,一个编辑看,发表之后就登记了是吧?科研成果,我说这叫自恋,学术的自恋,自恋的行为。一部老子5000言的道德经,世世代代中国知识分子不断进对他进行重新的注释、阐发、理解。研究道德经的文献已经汗牛充栋了,将来还将继续增多。所以轴心时代之后,每一代人的智慧其实都不是他们自己生长出来,都是传承。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所能有的智慧,都是对古代智慧的传承。”

以上可见王德峰教授对般若智慧的表述与看法,王教授的坦诚与谦卑,让人心悦诚服。关于般若智慧的书籍,南怀瑾先生在讲座中曾说:千万不要看百年以内写的历史或经济通史。他不看现代人写的书,要看就看五百年之前的书,南怀瑾先生推崇唐代以前的书籍,也就是中国禅宗鼎盛时期的书籍。为什么呢?他认为之后的那些书还不如他自己写的书。言下之意就是指思想智慧的书籍没有进步,后人写的解读某经典的书籍都是误人子弟的伪作。乍看南怀瑾有些狂妄自大,不够谦卑。但是又不得不承认现代有多少的书籍充满的偏见与幻象。所以,我们学习的目的,应该要学习如王德峰,南怀瑾等人,学习那些能让我们看见本质的书籍,而不是让学习困住我们的学习。这种老师的指引,在六祖坛经被称为指月之手。

王德峰教授是了不起的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他把这个世界上的思想智慧不但总结出来,还把这些思想智慧的发展用历史的方式讲给大家听,尤其是把孔子老子儒家道家,佛家与禅宗,禅宗与阳明心学连贯起来。这点非常了不起:儒家道家融合外来的佛家,演变出中国化的佛学:禅宗。用王教授的观点:中国人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让佛法说汉语!当佛法完成与儒家道家的融合,即意味着两种智慧的交融成功,诞生了禅宗。这是地球上唯一的两种思想智慧能相结合的案例(地球上的4种思想智慧中的2种思想智慧相互融合),因此才有宋明时期的新儒家新道统。并以阳明心学为标杆达到最高境界。大家很容易可以看出:2种智慧融合并推向巅峰的前提是释迦牟尼佛学的启发。没有佛学就没有扬名四海的阳明心学。

所以,禅宗的诞生,陆象山阳明心学的诞生也意味着当时遭遇分崩离析的中国人至少二次成功返回轴心时代,并寻求到古代的智慧,成功点燃起智慧的火焰。从此中国人有了心灵上的归宿,有了精神家园。这种案例放眼全世界,只出现在中国,其他地方没有!中国是世界上两种文明思想智慧交互融合唯一的栖息地。关于这种思想智慧的蛛丝马迹,细心的读者们就能发现:宋明时期的四大名著都有体现这种精神,例如西游记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佛家的名字,道家的衣着,儒家的谈吐,和蔼可亲,世外高人的形象,完全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结合体。这就是我们中国思想,中国智慧。现在你知道是什么样的哲学思想智慧决定我们做出每次的选择了吗?如果你能继承这种智慧,便叫开悟。开悟之后再往深处修行,便是见性。明心见性即是成佛。也就是阳明心学说的此心光明。

以上便是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哲学课《中西思想必修课》的部分内容,借此读者们可知道王德峰是个怎么样的老师。王教授把全球文化思想史融会贯通,讲述智慧哲学先讲来龙去脉,非常通透。只要是个正常人,接受过国家九年义务阶段的教育的人,都能理解并接受他的哲学研究成果。对此,王教授自嘲自己只是个吃开口饭的人,只能做个老师。作为学生对此我非常赞赏与敬佩。因为这是他个人的天赋才华。王教授还坦诚承认自己的命理是文曲星的命,逢考必过!还让大家不要羡慕他。原因是他也是带着业力来到这个世界的。他当老师吃这开口饭,是件没办法的事情。还举例说他的命理规定他没有资格干清洁工的活,他做不了清洁工的工作是因为他没有这个福报,他的命理规定他只能吃开口饭。所以劝说大家各司其职,不要谋虚作妄,不要干不属于自己的活。王教授这种表述让我觉得既幽默又真实。这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量才而用的哲学思想,符合佛家所说的“观自在菩萨”,符合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无不为”,符合儒家所说的“无所为而为”“止于至善”,符合阳明心学所说的致良知。让我心生敬意。再翻译一下王教授这意思是:人要活出自性,活出真我。

试问,如果你的工作与你的天赋才华不同方向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你能活出自性吗?六祖坛经早已阐明:干着自己不想干的工作会让你有很大情绪的。否则就不叫人有德性,人有自性,就不会有良知光明这一说了。

试问,如果你的良知告诉自己,今天我要去旅游,可是你知道要上班,否则没钱还贷款。你仍然去旅游了,这就叫活出自性。可是你有这样的勇气选择去旅游吗?你不敢的。这就是心经说的颠倒梦想啊。你不敢活出自性的,这就是人欲啊。而儒家的阳明心学就是教人如何去人欲,存天理,如何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可是被王阳明视为点滴骨血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却被中国企业向以稻盛和夫为代表的日本人学习如何用于企业管理,糟蹋得一塌糊涂。不懂装懂,在那里谋虚作妄。以为是学习日本的精细化管理。实则这叫自作孽不可活。致良知从来都不是管理学。心学不是知识,从来都不是量化的,把心学与管理放到一起佛家的智慧就是哲学 先就业再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的问题?,狗屁不通。

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印证以下观点:

1、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工作,还能挣到钱不是幸运的,而是必然的。

2、 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和工作,只要肯努力就能成功就能财富丰盛的观点是大错特错的。

社会上宣教靠努力勤奋就能成功的成功学多如牛毛。那些智商税还没有交齐的人挤破头的跟风学习成功学,生怕落后了,生怕输在起跑线上了。如果靠努力勤奋这种量化就能成功,这个世界早就没有穷人了。济公活佛说他家富贵前生定你妒什么。每个人财富的多寡是生命对生命法则显化印证,生命法则的显化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事情。生命法则告诉我们:人的心性是本自具足的,活出圆满自性,必定带来盛丰的丰盛;没活出圆满自性,必定带来丰盛的匮乏。这是因果关系啊!当你明白这个生命法则,你怎么还会做出逆天而行的选择?怎么会不遵道而行呢?如果还会,就是知之而不行仍是未知。

以现象作为判断依据,结果伴随着偶然性,不足以穿透表象直达本质。而生命的法则早就告诉我们,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的命运不一样,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才华不一样,每个人的天赋才华不会多的,一般人只有一项。像王阳明是立德立言立功的真三不朽人物,他最大的天赋才华在于用兵,带兵打仗,这项才能让他当上了新建伯,新建侯,据说这官职相当于现代的部级干部,你说他的财富是否丰盛?

信为道源功德母,不知各位读者们是否相信上述观点。可是生命法则不是你不相信就不生效的,你能脱离地球重力吗?生命的法则如同重心引力一样,时刻对每个生命反映你所想。如道德经中的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素书中开篇就说: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唯一不同的是,重力你是能看见的,道是看不见的。

今天用心经的波若波罗蜜多咒结束今天的分享: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心经咒语的意思是领悟到生命的真相,活出自性,才能到达美好的彼岸,度一切苦厄。命运安排我们做什么已经决定,只有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工作,只做属于自己天赋才华的范围的工作和事情,内心才能清净,你才能丰盛富足。

读者们,请问你们能解决如何就业的问题了吗?

后记:本文的初衷是提醒读者们。切莫以身试法,切莫以身犯错,试错成本很高的。这里的法是生命法则的法。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