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东)中国儒释道的人文社会及其作用!
(李向东)中国儒释道的人文社会及其作用!
自古以来,不同信仰之间,同一种信仰以及不同宗派之间往往都是兵戎相见,到今天为止依旧没有完全解除这种桎梏。
然而中国的儒释道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融合以及冲突成为了世界上的奇迹,反观世界,特别是那些号称为世界中心CBD的欧洲,自古以来他们也有着不同宗教不同信仰的融合,基督教及佛教同时传入欧洲中国,中世纪初期欧洲因为两种鲜明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冲突,甚至一些科学家也因为宗教信仰而被杀害。
这时佛教也传入了中国,纵然有过冲突矛盾,但当时的社会将这三方融会贯通加以利用。
汉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随后东汉末年道家兴起,至于儒家的更不用说,从春秋时期以来,儒家就被各统治者所喜爱并加以利用。
一、唐朝时期儒释道
儒释道即为佛教,道家,儒家三者融为一体的信仰,而儒释道在隋唐时期也得到了融会贯通的发展。如唐朝时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佛王维(李向东)中国儒释道的人文社会及其作用!,以三者举例,则分别展现了道家,佛家,儒家三者融为一体的盛世。
唐朝建立后,统治者一方面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另一方面开始发展隋朝尊崇的儒家,随后又扶植了佛家和道教。世人尊儒,而唐朝也不例外,唐朝同时引进佛教和道教,社会变成了以儒家为中心,以佛教和道教为辅助的人文社会。
1.诗仙诗圣诗佛
而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恰好是儒释道三教的代表,李白是仙,讲究出世是活在梦想中的人,杜甫则是圣,讲究入世是活在现实中的人,王维是佛,则讲究出世是活在空寂中的人。
通读这三者的言论,自然可以看出他们当时文化的发展的盛况,唐朝是我国历史上鼎盛时期,尤其在文化传播领域更是开创了一个瑰丽奇雄的诗歌时代,可谓天下云集,声名远播。
李白字太白,草堂集序中曾记载“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李白的母亲在生育李白之前曾做梦,梦到过太白金星,李白的名字则从太白和白字中取出,因此得名。
太白金星属道家,李白恰好属于当时盛世中道家文化的传播者,李白的诗歌既梦幻又赋予生命,仙气飘飘,整个就是道家的简体。
李白列传中曾记载“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义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其文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区别,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由此可以看出,李白诗仙的称号是在盛唐时期就满誉天下!而他诗仙的名号也是因为道家才有的吧!李白处于盛世,所以整体诗歌文章都带着一种仙气的感觉,杜甫则生逢乱世,出世较晚,唐朝末年时期出现。
杜甫字子美,名字源于儒家的经典书籍春秋。古梁传中曾说“仪,字也,父犹傅也,男子之美称也”。这句话意思是,按甫者,是男子的美称。杜甫一生关心民间疾苦,被誉为圣,可见诗圣二字,是儒家圣贤给予的美誉,杜甫也名副其实。
至于王维,更好理解,字摩诘,王维的名字,起源本身就是维摩诘经,这句话在佛家语言中意为干净无尘垢,意思是王维是一个洁净没有被污染过的人。真实的王维确实名副其实,诗佛的称号是在宋代以后被称为的旧唐书王维列传中曾有“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可见王维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名闻天下,他所写的诗词歌赋也证明了他心中的淡泊名利和忘川山水。真真是佛教的化身。
2.儒释道冲突
这三人都是唐朝时期的,唐朝也是首个建立儒释道的朝代,唐高宗李渊推行儒文化以儒文化为教化政策。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手中则以文治国,推行儒家的经典思想,施仁政,提倡教化。
后来到了唐玄宗时期,强调以孝治国,百善孝为先。
唐玄宗曾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构建新的文化价值体系,虽然最后有过安史之乱,但当时的开元盛世也是难得一见的文化经济中心盛世。唐玄宗重视社会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教化人文,不断增强社会发展。
唐玄宗的思想是重新恢复儒家提倡尊儒重道,而后亲自在道德经作批注,又在科举考试中增加了道教的内容,提倡道教的社会地位。到此时,尊儒重道的理念已经慢慢的融会贯通。
3.佛教道教融合
至于佛教,早在汉朝传入中国时,已经慢慢地潜移默化融合在了普通百姓之中,佛教的中心理念是宣传精神不灭因果,报应善恶终有果的教化思想。儒家为孝,道家忠君,而佛家则讲究精神不灭。三者于一体,以儒家为先,两者并用兼而使之。
中国儒释道的融合堪称世界奇迹,人的思想道德虽有提升的空间,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生永远也达不到终点,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真理和境界的追求,也正是因为这种追求才引导着人们永不停顿,勇往直前。
看过旧唐书的人大致都明白,唐朝时期建立白马寺,而著名的西游记也是写的唐朝时期,唐朝时期虽然统治者在教育文化方面推崇儒家道家学说,但同时对佛教的因缘机会以及因果报应也非常推崇。
儒家学说与道家学说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学术,佛教虽然传入中国时间不长,但因为它本身的一些因素,让我们没有办法去忽视它。
二、冲突与融合
佛教的魅力在于人生在世不如意,都是因为自己的业障七情六欲惹的祸,所以佛教讲究一切都为空,向往的美好世界也是人人都佛性,世间万物都能脱离苦海,不再有七情六欲。
出家人慈悲为怀,一生不娶妻不生子,却违背了道德经的百善孝为先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区别,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毕竟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而孩子就是自己的延续,所以在隋唐时期很多人都对佛教有着很深的厌恶。可就算是厌恶,依旧还是会很向往佛教推举的世界(李向东)中国儒释道的人文社会及其作用!,一个没有任何纷争的菩提树下的世界。
儒释道三者融合,不如说是中国本土教育吸收了来自道教和佛教的两种理论,演化生出了新的儒家。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同样也吸收了儒家的忠孝纯良仁爱的思想,来进一步将自己完善。
1.两者相似,却又不同
至于道教的起源,东汉末年时期,曾有五斗米教诞生,道教的4本基本理论是老子、庄子、文子、列子,其中老子庄子,最为人所知。
佛教和道教表面意思很相似,然而本质思想却不同,道教在佛教传入后,对佛经加以修改,制成自己的道经。而至于佛教,则将一些道教的理念学说加以利用。
两者互相学习,但根本思想不同,佛教的概念多是空,虽然这一点和黄老之学的无,非常相似,但是佛教的理念停留在类似于黄老之学上。佛教主张肉身可灭,灵魂不死,三世轮回,道家修炼的是肉身,能成仙可以长生不死,佛教追求能够跳脱轮回就地成佛,而道教,则是成仙,长生修炼之法。
政治地位上两个教派互相争斗,都想做所有民众信仰的宗教,这期间两个教派相互影响,道教借佛教理论完善自己,佛教也借用道教的理论,进一步将自己变得能够更加的适用于中国。
三教之中,虽有争斗,但大趋势是融合的,这也是孔孟的人性论完善的产物。
三、结语
儒家学说,用于治国,佛教多为世俗所依赖,而道教追求长生,三者融合皆有定论, 每个时代对这三者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和信念,此消彼长间,三者相辅相成。
儒释道的融合也是中国文化本身的一种性质。中国文化本就具有很强的吸附力,既善于包容,又能完善个人,国家层面追求安定,所以着重儒家。民间追求世俗幸福的追求道教与佛教的演化体,这些文化诉求都是我们对时代的一种渴望,而这种渴望也就是中华文化本身的一种个人完善。
儒释道到如今,已经在每一代中国人的血液中,这种生来便已融合的潜藏文化在我们的血脉中,和我们的思想融为一体,也和我们本身的文化融为一体。
中国的封建制度,走向消亡的时候儒家思想和佛家思想的区别,虽然被外族入侵,但也正是西方哲学加入中国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这一传入新的儒家诞生了。这些儒家学说,既讲究佛学道学,还要讲究哲学心理学等,这些本土儒家学说在经历过数千年的演化融合后变成了新的儒家,这些融合也正是中华文化最博大精深之处。
无数西方文化都无法做到融合,而中国的儒家却做到了融合所有利端避掉所有弊端,这是身为一个中国文化传承人的骄傲!
参考文献:
《草堂集序》
《春秋》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