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老子的社会政治学说
(每日一题)老子的社会政治学说
老子的思想充满了深邃的哲理、高超的智慧和丰富的人生经验,是古往今来历代学者难以穷尽的思想宝藏。《道德经》一书对“道”的阐释,老子的“无为”思想、运动与转化思想、老子的社会政治观念、老子的人生哲学等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纷杂而精密、多元而深刻的思想体系。
这套思想体系不仅对道家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也深深影响到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处世原则、行为方式、思维角度、乃至价值取向。以下就分开来认识老子患想体系的各个方面。(接昨日文章)
第四,老子的社会政治学说。
《道徳经》一书虽然所说的大多数话都含有深奥的哲理,但是老子并不是一个板着脸孔讲理论的哲学家,他对现实还是充满关切的,在八十一章的哲理文字中,他时时不忘现实,针对社会、政治提出了自已一系列的看法,这些真知灼见虽然不多,并且散见在《道德经》各处,但是却给后代的人带来无穷的启迪。
很多主张都曾作为中国的治国方略而实际实施过,比如老子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第六十章),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就像烹调小鱼一样,为什么老子会做出这样的比喻?真正下过厨房烹调过小鱼的人都知適,烹调小鱼的关键在于不要频繁翻动,否则,烹调出来的鱼必然烂作一团,不可食用,治理大国又何尝不是这样,统治者总是朝令夕改,天天都在翻烙饼,天天都有新花样,国家肯定也会混乱不堪的。
老子对社会上存在的不公平表示非常不满,他不元愤慨地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第七十七章)意思是说,自然通行的规律和法则是减少多余的部分来补充那些不足的部分,但是人类社会的规律和法则却恰恰相反,是要剥夺本来资产匮乏的穷人来供奉给已经资产有余的富人,前面已经讲过,老子对遵循自然规律的“道”是多么向往和信服,那么面对着正好与天道相反的人类社会,可以想象老子是多么不满。这是一种违背宇宙运行规律的现象,然而却普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由此可以理解到老子对人类悲观失望的心情,违背自然规律的事物必然会遭受惩罚。
为什么从古到今人们遭受了那么多的灾难变迁,反身自问,大部分不正是人们的贪婪、多欲造成的吗?社会不公平到了一定程度,必然引起巨大的混乱,而靠人类自身又难于解决·这大概是人类注定的进悲剧吧。
老子尽管对人类感到失望,但并没有放弃理想,那么他的理想是什么呢?老子曾经在《道徳经》全书快要结束的第八十章中动情地描述过:“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 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 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意思是说,人口少的国家,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工具器械却没去使用,老百姓都重视自己的生命道家哲学思想的智慧,不冒险向远处搬迁,虽然有车辆和船只,却没必要使用它们道家哲学思想的智慧,虽然有武器,也没地方使用它们,老百姓也不用掌握太多的文化知识,只要采用古人结绳记事的方法就是够应对日常事务。
人们都有甘美的饮食,漂亮的衣服,安适的住所,欢乐的习俗。邻国之间可以看得见,连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互相听见但是人们彼此之问却不互相于扰,和平清谈地相处下去,直到老死也不来往。
这是一个美好的“桃花源”,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乌托邦,虽然这样理想的社会从未出现过,就是将来也很难实现,但是哲人的理想仍然值得我们尊敬,这样美好的社会仍然值得我们去追求,当然,现代的学者中也有不少人对老子的这种理想持否定态度,认为是历史的倒退,是消极没落的思想,但是我们可以静下来来想一想,我们现代人的优越感真的靠得住吗?我们今天是否就比老子描述的理想社会更幸福呢?恐怕这是个大大的疑问,我们只能说,以人的幸福与否来衡量社会的话,现代社会并不占什么优势,在任何时代,人是目的,工具永远是次要的,因此,我们还是对老子的理想社会保持一分敬畏更为怡当。
第五,老子的人生哲学。
老子的人生哲学充满了丰富的人生体验,显示出一种洞察世事的通达和指导人生的智慧,因此历来为人所重视,可能是普通人从中汲取教益最多的一部分养料,而老子的很多精彩的人生见解和独特的处世感,再经过全民性的效仿和遵循,更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这些人生哲学指导者中国人的处世行为,到今天仍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老子强调要反对偏激,反对追求极致,一贯要求人们把行为、欲望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之内,如果突破了这个范围便不会有好结果,他说:“甚爱必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四章)意思是说,太爱某种事物一定会付出高额的代价,收藏积累过多的东西一定会导致严重的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屈辱,知道适时停止就不会出现危险,就可以久地生存下去,我们觉得这句话应该被每个人记下来作为座右铭道家哲学思想的智慧,因为这确实击中了人类的要害,人类的大部分祸患正是来源于人心的不知足,贪婪的人性是人类难以克服的癌疾,而老子这段话恰好是为人类敲响的警钟。
在处世之道上(每日一题)老子的社会政治学说,老子的人生哲学是保持柔弱谦卑,不争。柔弱谦卑的态度不会招致纷争,更何况老子一再强调“不争”、“不敢为天下先”,老子想要说服人们也采取他这种态度,他列举了两个理由,一个理由是柔弱会胜过刚强,他举水的例子说,水是最柔弱的东西了,平时也处在卑微的下处,可是水却能战胜万物,一切东西都无法阻止水的奔流,另一个理由是说正因为你不去主动地争夺,所以天下人都争不过你,因为你放弃的东西只是没有什么深远价值的功名利禄,但是你却得到了恬淡自然的生活方式和纯真无暇的心境,所以天下人都没有你得到的多,老子的这些处世行学,深深影响了后世人们的行为,中国人讲究谦和、讲究退让、追求淡泊名利和与世无争的生活,很大程度上都是受老子影响的结果。
在老子的人生哲学中,还有一点为后世所隔目,这就是“功遂身退”的说法(每日一题)老子的社会政治学说,激
流勇退,一旦取得了成功就不必恋栈,赶紧引退。这是饱含人生智慧的主张,这是因为物扱必反的原因,是万事万物运行必然遵循的自然规则,如果不能及时引退继续迷恋权位,必然会带来悲剧的结果。这样的事例在古代历史中真是不胜枚举,文仲、李斯、韩信功成身死就是典型的代表。
同时,也要看到,还是有相当一批人听从老子的“劝告”及时地功成身退,如范蠡、郭子仪等得以安享余生,因此人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适可而止,自然就可以做到功成身退了。
我不是尚书
《道德经》的核心是“道”,若想看懂《道德经》,就必须首先明白什么是“道”。'道'的妙不可言两千年来倾倒天下苍生无数,各种注译版本上百种,浩浩荡荡的译者行列中包括梁武帝、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宗等一代帝王;孔老夫子赞叹说:'老子其犹龙邪!'庄子更是钦服的五体投地:'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鲁迅一言蔽之:“中国文化其根在道家,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胡适说:“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
【学国学网】一个有视角的国学传播平台。
微信公众号【学国学网】ID:
随便看看
- 2024-08-11紫微斗数忌出解析:影响命运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