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的妈咪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
闺女的妈咪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
2016-11-06
整理/闺女的妈咪
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等道家思想主张什么代表人物,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道家自春秋以来,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发展历程曲折但生命力极为顽强,可以说成型于春秋、兴盛于战国、挫折于秦、辉煌于汉初、被压于汉武、复活于魏晋、复兴于晚清。道家思想博大精深,《中国哲学简史》中将其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现在我们就来梳理梳理这三个阶段主要人物及思想。
一、道家第一阶段:杨朱
在很多总结道家思想的文章里,似乎都把他遗忘了,但正如冯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阐述的那样,杨朱对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完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张探求内在自我安身立命的境界,以摆脱社会的束缚,偏向于个人人性的追求。认为只有重视人类本有的自然性,人才会快乐,才能“全性保真”。这点和老子有些不同,更加侧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是人应该追求的,并能从追求这些物质中得到满足,为何要放弃?总体而言杨朱彻底否定了儒家礼法道德,又摒弃了墨家的禁欲,走向了“自我价值”的实现。政治主张上,杨朱就是我们熟悉的“一毛不拔”。《列子·杨朱》中记载杨朱说过这样一段话:“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这“一毛不拔”的学说使杨朱背上了千年“极端自私”的恶名。实际上,这句话表面意思是人人都只管自己生死,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然而还有一层暗含的意思就是人人都不付出则天下大治,弱者没有义务为强者无偿付出,颇有后来道家无为思想的雏形。因为杨朱认为当时礼坏乐崩的局面是由于“妄为”造成的,人人都不为,就不会瞎折腾,世界就和谐了 。这是从一个更高的观点看生死,看物我。 普通百姓牺牲自己去满足国家的利益是不对的,把整个国家的利益拿来给一个人享受,更是不对.如果人人都能对自己的利益做到一毛不拔,则这个天下就算真正大治了。看似无为,实则每人都在作为。
二、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老子的思想存于《道德经》(又称《老子》),被当作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观点。
一是以“道”为本的天道观。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一切由道生出。关于道,《老子》有多种解释:其一,道的特征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第十四章又说:“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其二,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其三,道是无。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在这里生于“无”即是生于“道”,“道”就是“无”。
二是“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他观察到天地间万物万事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闺女的妈咪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例如有无、刚柔、强弱、祸福、兴废等等,它们都是互相依存、互相联结的。所以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还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表明了对立面双方的同一性。老子还认识到对立面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向相反的一面转化,他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承认转化,但强调“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在军事战略战术的运用方面也很突出。在战术上,他主张“以奇用兵”,还要注意“将欲弱之,以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在战略上,他提出“柔弱胜刚强”的指导思想,他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攻坚的力量莫过于它。这种战略思想有防止盲目骄傲的一面,但也具有极大的片面性。
三是“虚静”“玄鉴”的认识论。老子否认人的认识来源于感觉经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他还宣扬“涤除玄鉴”的直观方法,教人们洗心内照。他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反对启迪民智,要人们做到“绝圣弃智”,“绝学无忧”。他认为,“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因此,主张“常使民无知无欲”。
四是“小国寡民”的社会历史观。主张“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道家思想主张什么代表人物,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向往结绳记事的原始社会,认为在这种社会中人民会“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表现出复古倒退的消极思想。
三、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庄子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鲁迅先生对庄子文章的评价极高,说庄子文章“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道家思想主张什么代表人物,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庄子被唐明皇封为南华真人,代表作《庄子》受封为《南华经》,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主要有以下思想。
一是无为而治。庄子的无为理由与老子完全不同。老子无为的理由是反者道之动闺女的妈咪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为了实现真正的伟大社会成果,不能妄动而要遵循规律。老子的无为是为了无不为。而庄子的无为,其理由是万物(也包括所有人)都是自由自在的时候才能接近幸福,管制越多规矩越多就越失去自我,也就越失去幸福。所以任何非自然的规矩,都是压制人幸福的。
二是逍遥游。是论幸福的两种方式。首先,庄子反对礼和法,以及一切“普遍性”社会道德。认为人与人是不同的,所谓的普遍道德,只不过是削足适履,压制人的自然本性而已。所以,逍遥游的第一个层次是各自的幸福,万物各有其本性,本无所谓高低,只要各自充分而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自然能力,就是同等幸福的。比如小鸟的幸福就是枝头高歌,大雁的幸福就是千里迁徙。各有各的幸福,但只要都实现了自己的自由,那他们是等同的幸福。逍遥游的第二个层次是高级的幸福。前面那种是低级的幸福,是有差异的幸福。那种有差异的幸福其实不可能真正圆满,因为万物都不可能真正“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万物都受到各种制约。所以,更高级的幸福只能是与天地融合,即天人合一。这个境界,超越了万物的区别,超越了人与世界的区别,人本身已经感受不到,完全融入天地中,于是获得永恒的幸福。
三是齐物论。是论知识的三种层次,代表了庄子的最高境界。知识的第一种层次,是惠施十论的层次——相对论。人人都只掌握片面的知识,妄图用自己对片面知识的定义,来影响别人,获得认可。庄子说,假设我与你辩论。我赢了,就代表我一定对么?你赢了就代表你一定对么?未必。我们再找第三人评判。第三人支持我,就代表我一定对么?第三人支持你就代表你一定对么?未必。一切都是相对的,所谓“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知识的第二阶段:照之于天。这个阶段大致等于惠施所谓的大一,小同异上升到大同异。不过惠施仅仅把这个作为最高理想提出来,并没有深入论述。而庄子的最高阶段并非这个阶段,对这个阶段的论述比较详细。万有,也就是各种各样知识,都是来源于“一”的,也就是万物之母的那个唯一的“有”。从道的观点看,每物都恰好是每物的那个样子。万物虽不同,都统一于一个整体,就是一。道行之而成道谓之而然,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凡物无成无毁复通为一。知识的第三阶段:混沌与坐忘。既已谓之一,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与惠施不同。庄子认为一是不可思议的,如果可以思议,则至少言与思就在这个一之外,那就不是真正的一。于是真正的一是不可言说的。于是只能是混沌,达到混沌状态的才能真正掌握绝对的知识。为什么要弃智,因为相对的知识导致区别,而坐忘才能真正同一于天。不过原始的无知,不是有知后的坐忘,二者完全不同。
62
闺女的妈咪
18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7政治问题与权力制约原则: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4少林寺 4.52 亿郑州买地,进军房地产?真相来了
- 2024-08-03海派文化新论:梳理海派文化脉络,领略独特内涵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 2024-08-03深入领会红色文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